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小勇  钟贵全  丁志坚 《中国陶瓷》2007,43(6):29-30,28
以计算机为媒介,运用Visual Basic语言编程,结合相关热工计算过程,对隧道窑窑车加热过程中内部温度场进行仿真研究。将计算机仿真结果用来指导窑炉热工行业,可以有效地减轻实验的劳动强度,提高实验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窑炉砌筑方面,为窑炉工作者砌筑轻质、节能的窑车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佛山陶瓷》2015,(2):77
<正>陶瓷炉窑终生伴侣HBC窑炉使用HBC犹如严冬保暖衣HBC涂层黑度高增产节能生效益日上黑金属覆盖层简称HBC是辊道窑、隧道窑、梭式窑等各种陶瓷窑炉必需的忠实伴侣,是窑炉热工节能减排的利器。致力节能事业15年,国内外陶瓷、钢铁、石化业界已做了数百条炉子,每年去日本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公司的60m日用瓷节能型高温宽体全自动隧道窑的结构、燃料、自动化控制等进行阐说。在设计节能窑炉时可以从耐火材料选择、窑体结构的改进、燃烧系统自动控制等方面采用了相应的节能措施。既减少窑炉的投资,又减少窑炉运行成本。提高窑炉的热效率。确保对窑炉的高质量运行。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据有关资料统计,仅我国轻工系统就有430余条隧道窑,其中江苏有油烧隧道窑37座,煤烧隧道窑19座.这些窑炉的保温措施绝大多数都比较落后,因此表面散热严重,通常约占隧道窑耗热的15~25%.每年所浪费的燃料是相当可观的.所以,怎样在不改变或尽量少改变现有隧道窑结构的前提下,选用优质保温材料和合理的保温结构来加强现有隧道窑的外墙保温,从而达到节能的,已成为广大热工技术人员迫切关注的问题.就隧道窑的保温而言,通常有两种看法:其一,采用优质轻型隔热材料作热面材料,减少窑炉自身蓄热量和表面散热,由此达到大幅度节能之目的.目前国外的先进窑炉均采取这种做法.但是,这样势必对材料的要求极高,而且只适应于新砌窑炉.另外,由于蓄热量过小,温度场变化十分灵敏,致使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动作频繁,人工操作的窑炉则  相似文献   

5.
进口隧道窑热工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岷  乔天琴 《陶瓷工程》1998,32(4):26-29
本文结合窑炉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系统对引进澳大利亚通用窑业有限公司宽体隧道窑的热工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将引进窑与旧式陶瓷隧道窑热支出各项作了比较,对该公司窑炉的一些特点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隧道窑是陶瓷生产中的关键设备.陶瓷产品的质量、产量及能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隧道窑设计的合理性及操作的正确性.要想改进隧道窑的设计及操作,必须了解现有窑炉的情况,但是,隧道窑中的热工过程极其复杂,需要实测各种热工参数,才能作出可靠的分析与判断.首先应测量窑内的温度曲线及其分布.一般隧道窑都有温度测量仪表.这些仪表所反映的是某一车位窑顶或侧  相似文献   

7.
日用陶瓷工业能耗现状与分析及节能技术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大量的统计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日用陶瓷行业的能耗状况以及各种热工设备的基本性能,特别是使用不同燃料的热工设备的能耗现状,提出了日用陶瓷工业的节能途径;燃料煤气化;改造窑炉结构,采用优质耐火保温材料;推广煤气隧道窑;工厂工艺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大量的统计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日用陶瓷行业的能耗状况以及各种热工设备的基本性能,特别是使用不同燃料的热工设备的能耗现状,提出了日用陶瓷工业的节能途径。燃料煤气化;改造窑炉结构,采用优质耐火保温材料;推广煤气隧道窑;优化设计工厂工艺,将会大幅度地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窑炉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系统对引进澳大利亚通用客业有限公司宽体隧道窑的热工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将引进窑与旧式陶瓷隧道窑热支出各项作了比较,对该公司窑炉的一些特点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10.
吴铁军 《佛山陶瓷》2011,21(7):31-34
本文对目前枫溪瓷区用于日用瓷、工艺瓷、卫生瓷生产的燃气隧道窑展开热平衡测试,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其节能途径。分析表明:目前枫溪瓷区燃气隧道窑单位产品烧成能耗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先进行列,但窑炉热效率和余热利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需在余热回收、控制空气过剩系数、提高助燃空气温度、合理选择窑车耐火材料与加强窑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一维线性系统 Z—传递系数(ZTF)的求取方法,探讨了 Z—传递函数法(ZTFM)在窑炉热工计算,热工测试和节能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应用 ZTFM 由表面温度求表面热流密度,在隧道窑当车上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表面热流密度实测值与 ZTFM 之理论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吻合,说明了 ZTFM 基本适用于隧道窑窑车衬砌或间歇式窑炉窑体的传热过程计算。作为 ZTFM 的应用展望,提出了以有限元法(FEM)与 Z—传递函数理论为基础计算多维系统 ZTF 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1概况连续式烧成隧道窑 ,采取节能措施是要达到优质、高产、低能耗。缩短烧成周期 ,增加烧成能力 ,降低单位制品耗热 ,是提高隧道窑热效率 ,节约能源的最根本途径。小截面隧道窑是隧道窑快速烧成化的一种型式。快速烧成隧道窑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减小窑炉截面 ,使之呈扁平状 ;②采用明焰裸烧 ,加强料垛上下纵横气体流通的有效空间 ,从而增强气体对流传热 ;③筑炉材料采用轻质耐火材料 ,减小窑体蓄、散热 ;④使用低蓄热窑车 ,减少隧道吸热。目前 ,国内外适应快速烧成的连续生产窑有辊道窑、多孔窑和小截面隧道窑等几种形式。但对于高温烧成日…  相似文献   

13.
唐山陶瓷厂对1970年投成的1号隧道窑进行了节能技术改造。1985年7月峻工投产,12月进行了省级鉴定,在经济效果、产量、节能和使用微电子计算机控制等方面都达到国内同类窑炉先进水平。 1号窑是全国陶瓷行业第一条油烧隔焰隧道窑,但是这条窑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和改进。这窑改造了原有窑炉结构,将窑内宽度由1米加宽到1.3米,装车面到拱顶高度由原来1.295米,降低到0.75米,以控制窑内温差;烧成带大券采用双面沟槽密封式典型高铝砖的吊挂炉顶。窑炉整体加固由原来固定锣丝改为弹簧自动调节。加强计量利用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隧道窑用在烧制产品所消耗的热能只占热能的少部份,而大部分热能消耗在窑体蓄热、散热、匣钵、窑车衬砖上和被排烟带走了。要想提高隧道窑的热效率,节约能源,除了不断创新设计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的新型窑炉之外,还要对现有的隧道窑进行技术改造以充分利用其余热来减少能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实用双窑道燃气节能轻体隧道窑属于一种连续式燃气窑炉 ,窑炉上下两窑道重叠 ,下窑道为明焰窑车式 ,上通道为半马弗推板窑。下窑车式隧道窑使用清洁的气体燃料明焰裸烧产品 ,上半马弗推板窑利用下窑道的烟气和余热焙烧产品 ,且上下排热孔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16.
遵照国家经委和省一轻局关于热能调查的指示精神,我公司从今年年初开始组成热工测试小组。对所属现有18条隧道窑进行了热工测试工作,其中8条窑搞了热平衡计算,初步摸清热能利用情况,为今后改进窑炉结构、操作和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隧道窑用煤耗量占我公司全部用煤的50%以上。但由于工艺和设备等方面存在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Z传递函数法(ZTFM),通过大量计算机模拟实验,对A.M.什克洛维尔提出的临界条件厚度值进行了修正、同时也修正了窑炉热工技术中临界条件厚度值,提出了窑车衬砌面层材料许用厚度的计算公式,得出了背衬效应系数WB是背衬效应判别依据的结论,为隧道窑窑车衬砌(或间歇式窑炉窑体)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的较为可靠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陶瓷工业窑炉是陶瓷工业生产的关键设备,也是能耗最大的热工设备。本文以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辊道窑为例,通过对不同筑炉材料组合结构的综合传热系数、热流密度和各层筑炉材料温度场的传热过程进行计算分析,采用高性能耐火保温绝热材料,能显著减少窑体散热。另外,通过对辊道窑上传动辊棒等特殊部件形成的热桥效应进行分析,从生产管理角度保证窑体密封保温,降低窑体局部的散热损失,减少窑炉运转能耗。最后,对于窑炉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能耗与节能减排措施提出其它方面着手点,以进一步提高窑炉的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丁志坚  黄亮 《佛山陶瓷》2004,(Z1):23-25
辊道窑是采用辊棒传动连续生产,不使用窑车、匣钵,与传统隧道窑相比,减少了由于窑车带走部分热量而产生的热能损失,提高了热效率;而且由于不用窑车,辊棒上下均可加热,预热带温差小,窑内温度均匀,缩短了产品的烧成周期,为实现窑炉高效节能环保创造了先决条件.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大幅消耗的情况下,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每个企业的首要任务和迫切需求,建筑瓷辊道窑凭藉在这方面的优势完全取代了传统的隧道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窑炉市场的主角.本文就国内辊道窑十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作出探讨,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在陶瓷工业中隧道窑是一种重要的连续生产的热工设备,也是耗能很多的设备.窑炉的热工制度决定着能源消耗的大小和产品质量的好坏.隧道窑的升温制度是隧道窑重要的热工制度之一.对产品质量和能耗大小关系很大.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研究升温过程中的规律,是具有实用意义的.本文试图从变温传热原理出发探讨升温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建立温差方程、升温速度方程、升温曲线方程,并给合隧道窑的一些实际资料,对燃料消耗问题作一些探讨.作者也希望本文对窑炉设计工作者及生产管理同志的工作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