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适应特殊岩性的酸液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查干油田的3种特殊岩性岩石研制适应特殊岩性的酸液体系,通过测定不同岩性岩心在不同酸液中的溶蚀率确定了适应特殊岩性岩心的主体酸液,在此基础上对酸液添加剂包括缓蚀剂、铁稳剂、粘土稳定剂、助排剂进行筛选,得出了适应3种特殊岩性的酸液体系,所研制的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酸化和缓速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微焦点X射线CT描述特殊岩性油藏岩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利用微焦点X射线CT对特殊岩性(如碳酸岩,火成岩,泥岩,砂砾岩,疏松砂岩等)油藏岩心进行分析和描述。目的:探索一种准确分析特殊岩性油藏岩心的方法。结果:该技术在特殊岩性油藏岩心的裂缝分布和微裂缝的描述,再现微观孔隙结构,确定砂砾岩的储集性,筛选岩心,层理判断,解释异常系数,观察孔洞连通性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其结果是用常规方法无法获得的。结论:微焦点X射线CT分析描述特殊岩性油藏岩心,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能解决许多复杂的地质现象,回答一些常规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6.
针对小龙湾、大民屯、雷家、欧利坨等油田特殊岩性油藏压裂遇到的难题,研究了适应地层特点、采用耐高温复合药剂的多脉;中加载压裂技术对其实行预处理,降低地层破裂压力,以便酸化及水力压裂能顺利实施。详细论述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复合药剂的选择、设计和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大庆探区深层特殊岩性储层压裂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大庆探区深层特殊岩性储层压裂效果不佳。通过全面分析复杂岩性深层压裂增产的技术现状,找出了深层砂砾岩储层压裂无高产、火山岩储层压裂施工成功率低的原因。逐步配套完善的大庆探区深层特殊岩性储层增产技术,在大庆探区深层砂砾岩及火山岩储层进行推广应用,见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玉门油田白垩系特殊岩性储层的深度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玉门油田青西试采区白垩系下沟组油藏岩性特殊,属于陆源碎屑岩占35.15%、碳酸盐岩类占33.84%、粘土矿物占31.01%的特殊储层。储层低渗、低孔,天然裂缝发育,油层中部平均深度4200m,平均温度120℃。针对这种特殊岩性储层,通过薄片鉴定、X衍射、环境扫描电镜等分析,结合酸蚀导流能力模拟试验,油藏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等研究成果,建立了既不同于纯碳酸盐岩储层的深度酸压,又不同于砂岩储层酸化解堵的组合技术,即"降阻酸深度酸压+多组分酸闭合酸化"的特殊增产技术方法,优选了适合储层改造的液体体系。通过柳102井的现场实践,取得了增产102t/d、增产倍数达10倍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研制了多效酸液添加剂CFR,以CFR为主体配制成功了具有良好缓蚀,缓速,稳定三价铁离子和低表面张力等性能的缓速酸液体系。报导了CFR及其酸液的配方和各项性能,介绍了在陕甘宁中部气田2口井上用CFR缓速酸成功地进行酸化压裂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ݶ��꾮�꾮Һ�����о���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鄂尔多斯北部塔巴庙地区的气藏是典型的低压低渗裂缝性砂岩气藏。该区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或致密、储层压力低、毛细管压力高、有效应力高以及储层不均质性强、裂缝和微裂缝发育等特征,简称“三低两高一强”。储层损害机理以储层液锁损害、应力敏感损害以及水敏、盐敏损害等为主。文章在分析储层特征及其损害机理的基础上,研究出了适合塔巴庙地区储层特征的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技术。该技术在鄂尔多斯北部塔巴庙、杭锦旗等地区10多口探井、评价井及开发井中进行了现场试验,在储层保护和提高天然气单井产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砂岩稠油油藏储层的酸化主要集中在施工技术和方法研究上,还没有文献对砂岩稠油油藏储层酸化原理及模型、以及相应的表皮系数进行过报道。对伤害前后产能及采液指数比仍然使用的是达西流模型。基于迂曲度推导的幂律流体的流变特性方程、垂直井的产能预测模型,推导了受伤害井伤害前后的产能模型和相应的采液指数比。提出了砂岩稠油油藏储层的表皮系数新模型。分析了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参数对模型的影响,为砂岩稠油油藏的酸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储层流体流动单元的矿场试验 总被引:52,自引:15,他引:52
通过大庆油田厚油层矿场试验研究,对储层流体流动单元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对于储层描述来说,基于L.A.Zaden复杂系统的“不相容原理”,随着沉积单元的变小,井间对比及砂体边界确定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以致于无能为力。广场试验目的层葡I1-4共划分为3个时间岩性单元,细分为7个韵律段,13个均质段。实际的油水井分时间岩性单元,韵律段、均质段测试资料以及指示剂验窜资料,有力说明了无论从油藏动态分析还是从油藏数值模拟角度出发,将时间岩性单元(即小层或单砂体)作为流体流动单元是基本可行的,进一步细分流动单元,试图实现“保砂体”模拟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宝北油田目前生产情况,指出了环状注水方式和注采井距不合理是目前井网不适应油田开发需要的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布内部注水井点、缩小注采井距、改环状注水方式为排状注水方式、加强内部注水、加大分层改造力度等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开采中常规酸化易导致储层出砂加剧和近井地带堵塞等问题,开展了黏稳酸携砂充填防砂工艺技术研究,研制开发了具有解堵、携砂、稳砂等功能黏稳酸携砂液体系,其基本配方为6%HCl+3%ZNW+0.1%HPAM+0.05%交联剂+添加剂。该体系具有较好的缓速酸化解堵、携砂充填防砂和抑制二次沉淀等性能,酸化有效作用距离在2.0m以上,黏度保留率达60%以上。现场5口试验井施工后产能提高了1.93倍,施工成功率100%,有效期长,最长生产时间已超过400多天,较好的解决了高泥质疏松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出砂和堵塞的开发难题。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鄂7井储集层的地质特征,提出了适合该井酸化作业的工作液配方,全面评价了酸液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酸液与地层岩石的反应速度慢,腐蚀性小,滤失量低,易于返排,在较高浓度Fe^3^+存在时不沉淀,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凝灰岩储层压裂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拉尔盆地兴安岭群储层物性差,岩性复杂,广泛发育凝灰岩。凝灰岩遇水后迅速膨胀、崩解,压裂施工中在低砂比情况下即产生砂堵,导致施工失败,影响凝灰岩储层的进一步勘探开发。通过分析岩石矿物特征、力学性质及水理特征,分析了压裂施工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压裂液性能是决定施工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型交联乳化压裂液体系。该压裂液体系与凝灰岩配伍性好,滤失低,综合性能优越。现场应用66口井163层,施工成功率达到97%,满足了凝灰岩储层压裂改造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化学驱取得增油降水效果的基础是驱油剂与储层间具有良好适应性。为了深入探究多元驱油剂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与储层适应性,通过驱油剂物化性能测试及流动性实验,在开展聚合物溶液和多元驱油剂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Dh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评价了Dh与储层岩石孔喉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碱、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水矿化度等因素会改变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Dh,也对驱油剂与储层岩石适应性造成影响;与人造岩心相比较,驱油剂在天然岩心中滞留量较大,由此产生的附加渗流阻力和稳定注入压力值也较大,但并不影响驱油剂与储层岩石间匹配关系;依据目标区油层累计厚度达到70%时对应最低渗透率平均值,对照驱油剂渗透率极限值可以确定驱油剂中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研究成果对提高化学驱技术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