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表及近地表地质体岩性的纵横向变化是产生不同波长静校正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中,对于常规静校正方法,由于受地震微测井或小折射控制点数量的限制,加之相邻控制点之间的岩性变化致使深度、速度关系差异较大,有时无法准确地建立地表及近地表进度-深度模型,进而不能求取准确的静校正量。采用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通过连续观测,可以获得地震勘探区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的电性剖面,利用岩性与电性的关系,建立地表及近地表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部署地震徽测井或小折射控制点以获取相应的深度、速度数据,从而建立地表及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求取准确的静校正量。这种以表层地质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地球物理速度-深度模型,其静校正量的求取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2.
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在宁夏YL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反演技术,它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根据正演初至时间与实际初至时间的误差,修正速度模型,经反复迭代,最终达到要求的误差精度。宁夏YL地区表层结构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大,近地表噪声水平较高,引起地震剖面上严重的中、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在该区宽线二维地震资料处理中采用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所有波长静校正问题.处理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地表及近地表地质体岩性的纵横向变化是需要对不同波长进行静校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中进行常规静校正时,由于受地震微测井或小折射控制点数量的限制,加之相邻控制点之间的岩性变化,致使深度、速度关系差异较大,有时无法准确地建立地表及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甚至不能求取准确的静校正量。采用瞬变电磁法(TransientElectromagneticMethod),通过连续观测,可以获得地震勘探区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的电性剖面,利用岩性与电性的关系,建立地表及近地表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部署地震微测井或小折射控制点以获取相应的深度、速度数据,从而建立地表及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可以求取准确的静校正量。这种以表层地质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地球物理速度—深度模型,其静校正量的求取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4.
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玲 《石油物探》2012,51(4):383-387,317
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假设前提决定了其在表层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效果欠佳,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能够适应低降速带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和近地表成层性差等复杂条件。在简要分析折射静校正方法对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不适应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步骤;给出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西部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结果,对比了层析反演时有无约束条件下的近地表建模精度与静校正效果差异,表明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静校正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5.
电阻率测井及瞬变电磁法在表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层结构研究的目的, 是通过对地震勘探区内地表及近地表沉积物质速度和厚度的变化分析, 建立相应的表层结构深度-速度模型, 从而求取各观测点的静校正量, 以消除地表及近地表速度和厚度变化对地震记录相邻道产生的静校时差。虽然非地震技术获取的数据不能直接用于表层结构深度-速度模型的建立, 但可以利用与岩性有关的非地震物性参数刻画地表及近地表地质体的变化规律, 从而建立地表及近地表地质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利用地震微测井和小折射等数据建立地表及近地表深度-速度模型。这种方法, 其静校正量的求取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6.
广东XW探区为典型的丘陵地形,近地表火成岩发育,近地表的非一致性导致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严重。为此,开展了XW探区表层结构精细调查和静校正技术研究,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加密微测井、岩性探测分层和初至折射波法,调查了近地表火成岩的分布、埋深及厚度,建立了近地表结构模型。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对比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模型静校正、交互静校正等方法的静校正效果,认为在模型静校正基础上的交互静校正技术对地震剖面质量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根据江苏油田分公司各探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及近地表结构的不同,将探区的近地表结构归纳为水网、农田–沙丘、山地–丘陵区3种类型。介绍了3种类型的近地表结构特点及相应的静校正处理技术现状,指出“周期跳跃”、“长波长静校正量提取”及“缺乏稳定折射面的表层结构反演”分别是水网区、农田–沙丘区及山地–丘陵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面临的主要困难,相应指出了下一步静校正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采集阶段,获取详细的近地表信息的目的是了解表层结构,选择有利的激发、接收岩性,认识地震波在表层的传播规律,为室内静校正、地表一致性等处理提供参考资料。简要介绍了几种近地表信息的获取方法,如卫星照片、遥感图像及地质雷达探测等,说明了表层信息在地震数据处理的静校正、噪声分析、速度分析等环节中的应用情况。在表层结构复杂的地区,地震数据中噪声严重,各种干扰发育,数据处理的难度较大,如果能充分利用近地表信息,研究表层结构、岩性等对数据品质的影响,将近地表的特征与地震数据的变化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处理人员认识静校正问题根源、噪声的产生机理、叠加速度的选择和成像中的问题,以便在处理中选择适当的参数、制定合理的流程,提高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9.
相对一个排列,沙漠区小沙丘的高程起伏变化一般不足以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而大幅度起伏的沙梁和低、降速带纵横向速度和厚度的变化,才是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主要原因。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地表主要表现为条带沙梁和蜂窝状流动沙丘,近地表低、降速层带中存在高速夹层。采用了3种不同的静校正方法,分别为:近地表分层模型法,主要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资料,通过控制点间内插的方式建立模型;初至波折射静校正法,利用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时间,通过给定的近地表初始速度构建模型;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法,利用更加丰富的初至信息,包括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等,通过多次迭代,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通过实际应用,研究分析了3种方法静校正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认为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效果最好,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岩性和精细地震勘探进一步的拓展,近地表结构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静校正技术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但这些方法相对比较独立,自成体系.静校正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连片处理或考虑以往的静校正相关参数时,就必须综合分析来自不同时期、不同信息的表层资料,建立近地表模型,拥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技术平台.近地表结构解释系统是一套专用于表层结构综合分析研究及静校正建模计算为一体的专业化应用系统,为分析表层调查点速度、厚度分布规律,及表层结构特点和静校正方法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促进了油田地震辅助信息管理的进步和静校正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