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微波遥感技术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综论了中国微波遥感的发展过程、取得的成绩、总体技术现状,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性设想及建议;讨论了航天微波遥感若干技术,从新的角度分析了特点,力求搞清当前在微波遥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全面正确认识微波遥感和充分开发深层次信息,讨论了各种遥感手段的综合探测问题;提出建立目前用于遥感的全电磁波综合探测系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综论了中国微波遥感的发展过程、取得的成绩、总体技术现状,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性设想及建议;讲座了航天微波遥感若干技术,从新的角度分析了特点,力求搞清当前在微波遥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全面正确认识微波遥感和充分开发深层次信息,讨论了各种遥感手段的综合探测问题;提出建立目前用于遥感的全电磁波综合探测系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合成孔径雷达利用微波遥感技术探测地面物态,是一种通用的侦察、监视和目标瞄准方法。论述SAR的应用现状、简要工作原理、性能优势和发展难点。  相似文献   

4.
热带测雨卫星搭载的仪器及其探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降水遥感和探测,简要介绍了卫星红外遥感方法和被动微波遥感方法,着重讨论了热带测雨卫星及其搭载仪器。随后介绍了热带测雨卫星多仪器探测结果的应用,并以夏季热对流降水为例,分析了其降水结构、云顶高度和雨顶高度及其与地表降水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阐述了如何利用热带测雨卫星和测雨雷达长时间资料,来分析亚洲地区降水的气候分布。最后对卫星主动微波探测降水的发展做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5.
针对降水遥感和探测,简要介绍了卫星红外遥感方法和被动微波遥感方法,着重讨论了热带测雨卫星及其搭载仪器.随后介绍了热带测雨卫星多仪器探测结果的应用,并以夏季热对流降水为例,分析了其降水结构、云顶高度和雨顶高度及其与地表降水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阐述了如何利用热带测雨卫星和测雨雷达长时间资料,来分析亚洲地区降水的气候分布.最后对卫星主动微波探测降水的发展做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和总结国际微波遥感发展40余年和中国微波遥感发展30余年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微波遥感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对微波遥感发展的广泛要求。文章提出适应这些需求并进一步提高微波遥感发展水平的若干战略设想和一些值得重视研究的前沿技术领域,指出了当前我国在发展微波遥感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远探测测井技术发展迅速,探测范围扩展到几十米,填补了常规声波测井和井间地震之间的探测空白。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油气田对远探测技术的极大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然后根据远探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介绍电法远探测、单极纵波声波远探测和偶极横波声波远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各自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海洋二号卫星工程研制及在轨运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二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颗可全天候、全天时同步获取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风场、海面风速、海面温度、大气水汽含量、云中液水含量等多种遥感数据的卫星。海洋二号卫星配置4种主、被动微波遥感载荷,采用全新遥感体制,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具有精密测定轨、电磁兼容、高精度姿态控制等技术特点。海洋二号卫星作为国内首颗综合型微波遥感卫星,其工程实现意义重大。本文从系统组成与功能、研制阶段划分、大型试验验证、在轨测试与应用成果展示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虚拟坐标测量机是虚拟现实技术与坐标测量技术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虚拟制造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三坐标测量机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虚拟坐标测量机(VCMM),介绍了虚拟坐标测量机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功能以及虚拟坐标测量机仿真运行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程科学》2008,10(6):F0003
国家八六三计划微波遥感技术实验室的前身是微波遥感及信息技术实验室,是我国微波遥感开创单位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国家八六三计划、载人航天计划、中国首次探月工程计划、气象卫星、海洋卫星等国家技术攻关、科学实验和型号任务的微波遥感技术研究和微波遥感有效载荷的研制工作,填补了微波遥感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获得多项国际、国内首创的研究成果。在七五、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陆基雷达散射计、第一台机载雷达散射计、第一台机载雷达高度计;2002年末集成雷达散射计、雷达高度计和多波段微波辐射计的星载多模态微波遥感器系统成功应用于神舟4号飞船;2007年嫦娥1号卫星搭载的微波探月仪为国际首创;目前,风云3号气象卫星搭载的微波湿度计已经顺利在中高端毫米波微波辐射计、  相似文献   

11.
海洋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前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空间遥感与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满足人类对海洋资源和环境不同尺度和不同层次连续、动态的信息需求的必要手段。海洋光学遥感在实施大范围海面瞬间信息监测、数年至几十年长序列全球海洋数据采集等方面,发挥了常规调查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上发展了利用测量离水辐射率的原理,用现代的卫星遥感技术来实时监测海洋水色环境。80年代以来,我国对该项高技术也十分重视,并有了长足进展。文章回顾我国近20年来海洋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讨论了当前国家在海洋权益、防灾减灾、海洋资源管理和开发等方面的进一步需求;论述了该技术在环境监测应用导向下的前沿,如:高精度分析和定量化、高频率长序列监测和业务化趋向、多平台监测数据同化和核心技术合成。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卫星的系列正射影像图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介绍了北京地区遥感卫星系列影像图的制作过程,探讨了在通用遥感处理软件中进行推扫式卫星成像几何建模和相应正射纠正的方法。在给出纠正实例的基础上,对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制作大比例尺系列正射影像图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透明度卫星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海水透明度监测方法是利用船舶等进行实测。由于船测本身固有的缺点,满足不了当前对海洋要素大范围、快速、实时监测的需求,必须结合卫星、航空遥感等手段,进行立体监测。文章以海水透明度为突破口,开展中国海透明度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反演海水透明度精度可以达到相对平均误差22.6%,在中高透明度海区,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利用建立的海水透明度遥感反演算法和SeaWiFS卫星遥感数据,制作了两年的中国海透明度遥感产品数据集,并利用该产品,对中国海透明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遥感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海水盐度遥感反演精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海面微波辐射的理论模型和海水介电常数计算公式,对影响海水盐度遥感反演精度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包括波段的优选、极化方式和入射角的设计、温度和盐度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亮温对温度的敏感性应该作为选择盐度遥感波段时考虑的一个重要条件,双极化、较大入射角的天线工作方式有助于提高盐度遥感的精度,但是在低温或低盐条件下仍难以达到较高的盐度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5.
被动式微波遥感在南极海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极对全球气象、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南极海冰则是影响全球气候的关键因素。然而南极的98%以上的陆地被平均海拔2400多米的冰雪覆盖,有些地区的环境恶劣,高纬度地区人们是不能够到达,人工考察和调查受到限止,因此通过人们亲眼观测的数据相对于整个南极来说只是凤毛麟角。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造卫星的应用,对冰雪圈进行了连续观测,随之发展的遥感技术和影像光化学处理技术以及影像计算机处理技术,使遥感技术在研究南极海冰年季间分布以及变化特征时成为至关重要的精确数据的获取方式,微波遥感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了南极海冰研究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在上海苏州河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城市信息的分析研究,例如在土地利用、城镇布局规划、交通、绿化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更加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即具有可行、便捷、实效的特点。本文利用遥感信息的空间性、现势性、时相性特征,解译了三张不同时段苏州河的彩色红外遥感影像和热红外遥感影像的信息,分析了苏州河水体污染的状况和历史原因。研究表明:在70年代苏州河水体环境良好,到80年代由于沿河居住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工业的过度发展而影响了苏州河的水质,而在90年代,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工厂码头的迁移,苏州河的治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必要性,介绍了遥感与GIS进行动态监测的优势及方法。并阐述了TM和SPOT卫星图像信息在土地利用类型调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遥感技术的日益发展,对所获取的遥感海量数据的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以Photoshop软件的通道模块为操作平台,对遥感影像的地物信息提取作了尝试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主动、被动和主动被动相结合的3种微波遥感模态反演土壤湿度的方法和特点。为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出土壤湿度,在随机粗糙面双谱散射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裸土壤表面的散射系数和发射率,分析了3种不同的微波遥感模态和不同数据组合的等湿度区域分布的特点,从而确定了适合于各个微波遥感模态的输入数据组合。反演结果表明,只要选择适当的人工神经网络输入数据组合,采用3种模态中的任何一种微波遥感模态反演土壤湿度都是可行的,并具有较好的反演精度,结果对于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湿度方案的选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邹敏 《中国科技博览》2012,(16):168-168,90,9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遥感信息技术导致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的重要变化,标志着环境信息获取和处理方法的一场革命。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等优点,是实现宏观、快速、连续、动态监测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先分析了遥感监测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和特点等,然后介绍了这种技术在各类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分析了我国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