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硝酸粉末酸化工艺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杰 《特种油气藏》2003,10(Z1):95-97
硝酸粉末酸化工艺技术,是利用固体硝酸粉末与盐酸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生成氧化能力很强的氯化亚硝酰.它能够激烈地局部溶蚀岩石及其堵塞物,而不破坏地层结构,从而疏通油路,提高地层的渗透率.与常规酸化工艺技术相比,硝酸粉末具有解除无机物堵塞、暂堵、穿透深、二次污染小、解除油堵和水堵等作用.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技术不仅对碳酸盐岩储层有明显的作用,而且对埋藏较深的粗面岩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该工艺技术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董德忠 《试采技术》2004,25(4):45-48
利用硝酸粉末的强氧化性、暂堵性以及缓蚀可泵入的特点,研究应用了硝酸粉末水基携带液、稠化酸液,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实现了硝酸粉末在酸化、酸压工艺中的应用。目前,该工艺技术在辽河油田共组织实施了40多井次,酸后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硝酸粉末酸化技术研究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硝酸粉末酸化工艺技术是利用硝酸与盐酸按一定比例形成的“王水”所具有的强腐蚀性,有效地去除地层油路通道中的堵塞,而不破坏地层结构,提高地层渗透率。通过试验优选出基础配方为:(15%~18%)H1+(3%~5%)H2+(7%~10%)WN-02+1.0%FR-Cl/LH-9+1.5%NTA+2.0%高温缓蚀剂+1.0%增效剂+其它添加剂。现场应用表明,硝酸粉末酸化工艺不仅适用于碳酸盐岩,也适用于砂岩和特殊岩性,它具有暂堵转向、深穿透、高溶失和低伤害的特点,对岩心的溶失率比常规酸化提高20%以上,可以解决水堵、油堵等,同时与地层配伍性好,对原油的破乳率高达95%以上;硝酸粉末酸化工艺对油管及套管的腐蚀率小,腐蚀速率仅为3.31 g/(m2·h)。该技术在现场施工有效率达到100%,平均增产倍数达13.48,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酸化作业的效果取决于酸液的种类和活性酸对地层的侵入深度。选用粉末硝酸碳酸胺作为酸化基体,再配加盐酸、氢氟酸和表面活性剂配制的酸液进行酸化作业,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酸液不仅能增加活性酸对地层的侵入深度,而且能减少井下和地面石油设备的腐蚀。所用的工业粉末硝酸碳酰胺是种白色或黄色的不易燃物质,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其密度为1746~1748kg/m3。作业时将其按一定的比例与无水原油或柴油相混,挤入地层的浓度达到5%~10%;所用盐酸的浓度为10%~20%。硝酸碳酰胺粉末技术适用于深井、高温、高压,酸化效率高,适用性好。应用结果表明,这项技术能大大提高油井的产量或注水井的注水量。  相似文献   

5.
6.
前置酸化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置酸化压裂是以稠化酸为前置液,集新技术、新配方于一体的复合型技术,主要机理是利用稠化酸前置液的粘度及缓速特性,达到清洗裂缝及降低缝壁应力,改善裂缝填砂能力,恢复裂缝的导流能力及孔隙基质渗透率的目的。它的应用领域是老井重复压裂。从酸化压裂前置液的选择,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先进性及现场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渤海油田多口井酸化实例的叙述,介绍了不同类型酸化作业的增产原理和现场施工方法,并介绍了为提高现场酸化作业成功率,以达到预期的酸化效果,渤海公司常用的几种主要酸液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非活性硝酸粉末的理化特性、对地层的溶解力及其与常规酸化工艺的差别,分析了配入非活性硝酸粉末酸化工艺的增产因素。现场试验表明该硝酸粉末与其它酸配合使用,可增大酸化区域,降低酸化成本,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地层二次污染。探讨了非活性硝酸粉末在酸化过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该工艺实施简单方便,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砂岩油藏非活性硝酸粉末液酸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观点认为砂岩油藏进行酸压是不可行的,然而近年来砂岩油藏的酸压在某些油田取得了成功。就砂岩油藏酸压进行实验评价研究,对现场具有指导意义。非活性硝酸粉末液是一种新型酸化材料,正常状态下呈非活性,激活后可分解出具有强氧化性的HNO3,它能够剧烈地局部溶蚀岩石及其堵塞物,而不破坏地层结构,从而疏通油路,提高地层的渗透率。与常规酸相比,非活性硝酸粉末液具有解除无机物堵塞、暂堵、穿透深、二次污染小的优点。因此,实验中采用非活性硝酸粉末液作为处理液。通过溶蚀实验、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酸化后的刻蚀形态和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分析,认为在砂岩油藏进行酸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荆丘油田晋45断块属第三系砂岩油藏,经多年开采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大部分油,水井进行过多次酸化改造。随着油井含水上升,层间矛盾加剧,常规酸化工艺已不能适应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1.
油井堵水——酸化综合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原油田为严重非均质油藏,多层注采开发导致层间渗透率差异不断扩大,物性好的油层采油速度快,由于单层突进而过早水淹;而物性差的油层不能得到有效动用,且可能存在污染伤害。油井堵水-酸化综合工艺是一项封堵出水层与酸化解堵潜力层相结合的新工艺。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原理及耐酸高强度堵剂的性能评价结果,现场应用表明,堵水-酸化综合工艺具有效果互补的技术优势,增油降水效果好,作用有效期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暂堵酸化的原理、选井条件及施工要求.现场施工24口井77个层段,有效成功率97.6%,累计增加注水量55.692万m3/d,创效益4817.9万元,平均有效期181d,且部分井继续有效。结论是暂堵酸化为常规酸化工艺的一个改进,对地层没有伤害、适用于多层段、薄夹层、层间物性变化较大以及井下套管变形或井斜过大不能下封隔器进行分层酸化的井。该技术可实现一次施工,达到多层同时被改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油、气、水井的生产过程中,使用良好的完井液,入井液进行压裂,酸化及日常管理措施,可提高油,气井的产量和水井的注水量,这一问题虽然早就被人们所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有所忽视,2000年中原油田使用了一套先进的液体精细过滤装置,对压裂,酸化入井液进行了现场精细过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柔性钻井技术是一项新的工艺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它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基本组成和工艺流程,重点通过一口井的实例,详细说明了施工工程序和主要技术措施,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和应用前景预测。最后提出了几点结论和该技术下步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DTE酸化粘土稳定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TE合成工艺简单,所用化工原料种类较少,生产工艺简单易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DTE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酸化粘土稳定剂,与酸液及添加剂的配伍性好,耐温高,稳定作用强,矿场应用情况表明,DTE酸化粘土稳定剂施工简便,有效率高,可明显提高酸化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百色油田注水井不返排酸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色油田属中低渗油田,具有构造复杂、地层压力低、注入水水质不稳定的特点。为降低酸化解堵成本,针对存在问题及不返排酸化对配方的要求,在室内开展针对性试验。研制出适合油田注水井和转注井的2个系列的不返排酸化解堵配方,介绍了配套其他工作液及不返排酸化施工工艺参数。从2001年至2003年在百色油田进行不返排酸化31井次,成功率100%,注水压力平均下降3·16MPa,吸水指数平均提高1·85m3/(d·MPa),平均增注倍比为2·98。  相似文献   

17.
渤海油田酸化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渤海油田多口井酸化实例的叙述,介绍了不同类型酸化作业的增产原理和现场施工方法,并介绍了为提高现场酸化作业成功率,以达到预期的酸化效果,渤海公司常用的几种主要酸液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深穿透复合射孔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穿透复合射孔是一项把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两种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改造油气层的新技术。重点对它的技术原理,包括设计原理、枪身内火药燃烧气体对射孔孔眼的冲刷作用原理、火药燃烧气体射流的高能气体压裂作用原理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同时对它的施工工艺、现场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经中原油田189口井现场应用证明,其工艺简便,成本低廉,可实现多层跨隔层使用,处理后增产效果显著,投入产出比高,可代替传统的聚能射孔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烟气中NOx在吸附剂表面形成硝酸盐的事实出发,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硝酸盐被还原的微观反应过程。以H2为还原剂、Al(NO3)3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显示,H2还原Al(NO3)3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H2吸收热量,解离成H·,H·将Al(NO3)3还原为Al(OH)3和NO,然后NO进入气相与H2反应生成N2。H2解离成H·的反应需要445.43 kJ/mol的能量,翻越反应能垒需要586.80 kJ/mol,是整个反应的控速步骤。除H2离解形成H·反应之外的其余步骤均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20.
渗透率梯度测试仪是一种新型仪器,它能够在不破坏岩心原有结构的情况下,测出入井流体对岩心的影响深度和程度。用该仪器对酸化效果进行评价,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优选酸液配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