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井灌水稻区晒水池内井水增温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探求了井灌水稻区晒水池内井水增温与其几个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水温T与水流经路程L、池内水的流速v、气温T‘等同时对晒水池内水温(静水状况、动力状况)随气温T’、水深H的日变化规律作了初步探讨,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推荐设计了几种晒水池增温技术方案,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晒水池内井水增温技术措施、优化晒水池尺寸、优化灌溉制度提供了数量指标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井灌水稻节水技术组装与综合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江平原井灌水稻作为研究对象,将机井、晒水池、渠系、本田、环境列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建立起适合三江平原地区大量的水分运动及井水增温经验函数模型以及供输水系统内井水增温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对三江平原井灌水稻池内水温分布规律及灌水方法进行了细致研究。最后通过典型小区的设计,将各类节水措施组装在一起,完成适时,适温、适量的灌溉,形成节水25.2%,增温3~5℃,增产600kg/hm^2的节水模式,从而促进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井水增温是保证井灌单产高的关键措施。历来采取工程设施增温,近年来,出现"快少巧"直灌增温新方法,同样可以取得井水增温与避免低温影响,而达高产优质。着重介绍垦区在农垦科学院莲江口水稻所在20006~2008年进行的小区试验,获得了意想不到成果资料。采取"快少巧"井水直灌法尚比利用江水渠灌平均增产约3%~5%,米质良好,并已得到部分生产实践证实。  相似文献   

4.
井水温度低,成为影响黑龙江省井灌稻生产的主要矛盾,为此,井水增温意义重大。历来井水增温多采取用晒水池和延长渠道增温等方法,已为井灌稻生产作出重大贡献。随着生产实践的深入,近年来又出现井灌稻增温新机理和新技术,通过生产实践调查和试验,同样取得增温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水田"三低"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三江平原存在的“气温、地温及水温低”等影响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了影响机理,提出了“增温、壮根、节水”等水稻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增温试验,以试验水样叶绿素a含量作为藻类生物量指标,测定水样增温前后浮游藻类的生物量、种类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增温对浮游藻类的生长、种类组成、优势种都有影响,影响的程度与环境水温及增温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长期的增温对植物的生理和生长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植物功能类型之间的影响如何变化尚未得到广泛分析,在此次Meta-analysis中,搜集了70余篇有关增温处理的文献,利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研究了长期和短期的增温对不同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增温对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都具有刺激作用,加速了植物的生理生长过程,但长期增温却对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叶氮含量产生负面影响。长期和短期增温均对植物呼吸速率有积极影响,长期增温更是加速了这一生理过程。总体而言,结果表明了短期增温和长期增温对植物生理和生长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并且还会在不同功能型植物和温度变化幅度中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山西煤盆地热演化与生气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西煤田实际资料,建立了推算山西煤盆地最高古地温的数学模式,探讨了区内热演化史,提出了山西煤盆地于成煤期后,曾有两次大的热演化过程,一为印支期,主要是快速沉降堆积增温阶段;一为燕山期,主要表现为岩浆区域热叠加增温现象,煤层气相应出现两个生成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水体增温对浮游藻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增温试验,以试验水样叶绿素a含量作为藻类生物量指标,测定水样增温关后浮游藻类的生物量,种类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增温对浮游藻类的生长,种类组成,优势种都有影响,影响的程度与环境水温及增温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据《解放日报》报道,以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院士为首的我国近百名科学家,对未来30年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未来30年全球将继续增温。到2030年左右,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将比现在增温1℃~1.5℃;夏季的增温幅度小于冬季,约在0.5 C~0.8 C。近40年来,我国冬季普遍增温,北方地区增温强而南方弱,西南地区则稍有下降。夏季北方地区温度增加不显著。(浦乡)  相似文献   

11.
基于季节时序模型的水稻区降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进行灌溉是节水、增温、增产的有效途径。应用季节性随机时序模型理论,针对三江平原广大井灌水稻区,利用创业农场1980—1999年20年月平均降水资料,建立了该地区的降水预测模型。经与实测值对比,精度较高,可以在井灌区灌溉用水管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井水增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水(地下水)温度比水稻生长发育要求温度低得多,但经过研究和实践已使井灌水稻生产出现重大突破。通过对井灌水稻和库灌水稻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井水增温对水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该文针对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水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在节水灌溉上好的软硬件措施,阐述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沧州水资源匮乏,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在进行大面积的推广,需重视解决认识、宣传、资金、设备、技术、管理、服务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喷灌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水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以高邮灌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FAO56推荐的方法计算了江苏省高邮灌区1955~2007年的水稻灌溉需水量,并通过Mann-Kendall检验对其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合气象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高邮灌区水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温上升和相对湿度下降,在过去的50余年中高邮灌区水稻生育期的参考作物腾发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在降雨基本无变化的情况下,灌溉需水量有上升的趋势.在不减少灌区水稻种植面积的条件下,应通过节水措施减少水量损失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尽可能地满足灌溉需水要求,降低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水稻灌溉管理水平、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国内灌区实行节水改造和推行节水灌溉的必要性,探讨了降低渠道输水损失,改进灌水的方法、技术和集蓄利用雨水,提高用水管理水平等几种主要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总结了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微咸水灌溉对膜下滴灌棉花土壤盐分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了微咸水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溉方式对膜下滴灌棉花土壤盐分影响的测坑试验.试验共设计了3种灌溉方式:淡水(1.08g/L)、微咸水(3.00g/L)和咸淡交替轮灌(1.08与3.00g/L).试验结果表明:淡水灌溉对土壤的脱盐效果最好,采用微咸水灌溉时最好采用咸淡交替轮灌方式,它可以避免土壤发生积盐现象;在灌溉定额为5250m3/hm2时,非轮灌情况下,盐峰发生在20cm处,轮灌可将盐峰下移至40cm处,这为咸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湿间歇"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浅湿间歇"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技术指标,以五里桥村示范田为实例,阐述实际操作及节水、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