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神木煤与黏结煤为实验对象,探究神木煤与黏结煤配伍的配比对炼焦黏结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达到完全融合状态的配煤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神木煤与气煤、肥煤和焦煤配煤时,其黏结性能与wO∶wH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神木煤配比增加,配煤黏结性变差,配煤GRI值快速下降且其实验值远低于单种煤加和计算值;在一定的神木煤配入比例内,Y值与加和计算值基本吻合;配煤wO∶wH的影响与神木煤比例的影响一致;神木煤与气煤、肥煤和焦煤配伍时,当配煤达到完全融合状态时,神木煤的最大配比分别为30%(质量分数,下同),50%和40%,配煤Y值≥10,且神木煤与气煤、肥煤、焦煤配煤的焦渣特征指数分别大于4,5,4.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低灰低硫低阶煤的配煤炼焦用量,在低阶烟煤煤岩分离的基础上,研究了低阶烟煤镜质组对气煤、肥煤、焦煤等常规炼焦煤塑性胶质体的流动性、膨胀性和黏结能力等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阶烟煤镜质组比例的增加,气煤、肥煤、焦煤塑性胶质体的流动性、膨胀性和黏结力指数下降。低阶煤镜质组的比例为12%时,所得气煤配低阶煤镜质组的流动性下降70.0%,黏结指数下降31.8%;所得肥煤配低阶煤镜质组的流动性下降66.1%,黏结指数下降9.4%;所得焦煤配低阶煤镜质组的流动性下降78.4%,黏结指数下降45.7%。配入低阶煤镜质组比例为8%时,气煤的膨胀度由1.3%降至-19.5%,肥煤的膨胀度由158.7%降至88.2%,焦煤的膨胀度由28.5%降至-1.2%,呈现劣化作用。所得配煤指标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对焦煤影响最大,交互作用偏负;对肥煤影响较小,交互作用偏正。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炼焦煤在不同粒度下的性质,对肥煤、1/3焦煤、焦煤、贫瘦煤进行了不同筛分粒级的煤岩显微组分及煤质分析,进行了单种煤在不同粉碎粒度下的坩埚焦实验,分析了粒度对焦炭冷热态强度的影响。筛分结果表明:随筛分粒级的减小,镜质组含量增加,惰质组含量减少;灰分主要集中在-1 mm的细粒部分与+10 mm的粗粒部分,硫分主要集中在-1 mm的细粒部分,粒度对煤挥发分影响不大,黏结指数在1~5 mm时优于其它粒级。坩埚焦实验表明:肥煤、1/3焦煤、焦煤等强黏结性煤粉碎到1 mm以下时,热态性能劣化;贫瘦煤配入量多时,细粉碎后没有足够的活性物质包裹惰性组分,焦炭强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
炼焦煤对大颗粒惰性物质黏结能力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俊芳  陈鹏  项茹  宋子逵 《煤化工》2012,40(4):27-29
通过测定气肥煤、肥煤和焦煤对小颗粒惰性物质和大颗粒惰性物质黏结能力的强弱,得出:当惰性物质粒度<0.4 mm时,气肥煤和肥煤对其黏结性强于焦煤对其黏结性,而当惰性物质粒度>0.4 mm时,焦煤对其黏结性强于气肥煤和肥煤对其黏结性。可以认为,采用黏结指数G值来评价气肥煤和肥煤黏结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低灰、低硫焦煤与肥煤资源紧张现状,稳定焦炭生产,公司引进了北美焦煤与肥煤。通过开展单种煤煤质与炼焦特性、配煤炼焦试验研究,分析了配合煤煤质与焦炭质量的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北美焦煤与肥煤具有低灰、低硫的优质特性,但其热性质相对国内同类煤种差,其参与的配煤结构中配合煤的挥发分、黏结指数及灰成分指标,均与焦炭的机械强度、热性质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度,均大于0.80。通过优化配煤结构,在7m顶装焦炉中应用北美焦煤或肥煤的比例可达8%~12%,并可稳定生产出CSR约为67.5%与CSR约为70%的合格焦炭。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黏结性煤在干馏过程中的黏结问题,采取配煤成型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某黏结性原煤为基本原料,通过配入一定比例的不黏结煤和加入适当比例的黏结剂,进行配煤成型破黏研究,重点考察了成型过程中2种原料煤的粒度和配比、黏结剂用量和成型水分等因素对配煤成型破黏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试验煤样配煤成型破黏的最优工况。结果表明:在黏结性煤(粒径≤0.5 mm)、不黏煤(粒径≤1 mm)配比为50∶50,黏结剂用量为1.0%,成型水分为15%的条件下进行配煤成型,得到的型煤干燥后冷压强度可达363 N/个,型焦冷压强度达597 N/个,且低温干馏试验中没有黏结现象,满足了国富(GF)干馏炉的入炉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下用CS2/NMP对两种肥煤进行超声波抽提实验,考察了溶剂混合比例对肥煤抽提和抽余物黏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艾维沟肥煤比枣洗肥煤的缔合结构强,黏结组分主要缔合在煤的大分子结构内部,其分子量分布适中,具有较好的黏结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600g坩埚和70kg焦炉的放大实验中,以焦油渣为添加剂,气煤、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组成的配合煤为煤种,进行了焦油渣配煤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添加焦油渣改善了配合煤的黏结性,增加了焦炭产率,提高了焦炭强度和热反应性。确定最佳的焦油渣添加质量分数为3%左右。  相似文献   

9.
采用4种常规炼焦煤,在不同配比及堆密度下进行配煤炼焦实验,利用不同测试手段,对所得焦炭界面结合强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配煤炼焦过程中,当堆密度不变时,随着配煤中黏结性组分含量的提高,焦炭界面结合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当肥煤和焦煤分别与瘦煤和气煤配合炼焦配比不变时,随着堆密度的提高,焦炭界面结合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当堆密度为0.95 g/cm3、焦煤与气煤按4:6配煤炼焦时,所得焦炭界面结合强度BSSI达到最高值76.36%。  相似文献   

10.
乔宏芳 《煤化工》2013,(6):57-59
在配合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煤沥青,进行了40 kg小焦炉试验,确定了煤沥青最佳配入比例为3%;在此基础上,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确定了改质沥青配入量为3%的工业焦炉试生产配煤方案。大容积顶装焦炉工业试生产结果表明,配入适当比例的沥青,在焦煤和肥煤总配比减少、贫瘦煤和不黏煤增加的情况下,可有效保证焦炭质量,拓宽炼焦煤资源,具有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国Buchanan矿和Windber矿以及俄罗斯K10三种瘦焦煤煤质对比分析,可知3种瘦焦煤普遍具有较强的结焦性,单独炼焦均可形成较好的焦炭组织,在保持焦炭强度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替代一部分国内的焦煤。并简要介绍了沙钢焦化厂近年来配用该三种瘦焦煤的情况,使用这三种瘦焦煤,可以降低配合煤成本。  相似文献   

12.
黏结指数是反映烟煤黏结性的重要指标,为了准确测定黏结指数,通过对比试验,从煤的制样和干燥两方面讨论了不同操作方法对黏结指数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尽量采用手工的方法或机械多次研磨的方法来制备测定黏结指数所需的煤样,而且样品的干燥不宜在超过规定温度的环境下进行,必须采用标准方式干燥。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黄陵2#弱黏结气煤的性质,介绍了采用黄陵2#弱黏结气煤的20 kg小焦炉配煤炼焦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结果表明,采用黄陵2#弱黏结气煤配煤炼焦,在合理调整配比的情况下,能够生产出优于二级标准的冶金焦炭,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开滦矿区的炼焦精煤主要有粘结性强、结焦性好的肥煤、焦煤及 1 3焦煤 ,灰、硫含量为中等水平 ;代替鞍钢单种煤的炼焦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焦炭强度、粘结指标均可提高 ;开滦炼焦精煤可取代鞍钢现用的肥煤、焦煤和 1 3焦煤用于炼焦 ,并可提高焦炭强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弱粘煤的基本特性,找出其适合替代的煤种,并通过40kg小焦炉实验和工业实验,确定了配煤方案.该配煤方案应用于炼焦生产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黏结性碎煤射流预氧化破黏与流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具有黏结性(黏结性指数10~30)并高灰的劣质煤,如洗中煤难于适应于现有气化技术,但焦化等行业对这些煤的气化高价值利用具有极大的需求。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提出了黏结性煤射流预氧化流化床气化技术,采用含氧气体向流化床气化炉稀相区喷射供料,有效破除煤的黏结性,同时强化气固接触和气化反应,实现对黏结性劣质煤的高效转化。采用小型射流预氧化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黏结性指数为20的一种煤通过射流预氧化的破黏与实现流化的效果。分别考察了射流气过量空气系数(ER)和氧浓度(CO2)、加热炉设定温度(T)对预氧化破黏及煤颗粒流化的影响效果,分析了反应器内射流区的温度分布与生成气组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预氧化后的半焦进行了电镜观测和气化反应活性测试及傅里叶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化床中通过射流预氧化有效破黏、实现黏结性煤颗粒流化的工艺条件为:T > 950℃,CO2=21%,ER > 0.1。在有效破黏的条件下射流区内的温度变化平稳,生成气中H2与CO含量较低,波动较小,而结焦条件下射流区内温度逐渐下降,生成气中H2与CO含量增加。经历结焦的半焦表面生成了黏结性物质,而经过预氧化成功破黏后的半焦其表面大部分官能团消失。  相似文献   

17.
为扩大炼焦煤资源,降低配煤成本,采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煤田西部矿区10号煤层的中高硫瘦煤为试验煤样,分析了煤样基本性质,说明其具有高硫、低灰的特点,黏结指数和胶质层厚度较一般瘦煤高,活惰比接近2,黏结性和结焦性较好。通过中高硫瘦煤单独成焦试验、煤岩学模拟配煤、工业焦炉炼焦试验,验证中高硫瘦煤配煤炼焦的可行性,确定中高硫瘦煤配煤炼焦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中高硫瘦煤配煤炼焦可行,应尽量控制中高硫瘦煤配入量在10%以下,多配入强黏结性煤,以提高焦炭的热态强度。中高硫瘦煤配煤炼焦工业应用表明:配入中高硫瘦煤3%~7%可生产出质量合格的焦炭,扩大了炼焦用煤范围,降低了配煤成本。  相似文献   

18.
齐婳 《煤化工》2007,35(5):34-37
针对济钢焦化厂6#、7#焦炉焦炭M40下降约2%,相关部门对槽内煤质、配煤准确度、焦炉热工操作及配煤指标等系统进行了排查,确认了配用的瘦煤G值低导致配合煤黏结性不足是本次波动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配煤结构、提高配合煤黏结性、延长结焦时间等措施,使焦炭质量恢复到M40 84.0%的正常水平。并提出要建立焦炭质量波动预警机制,提高焦炭质量过程控制能力,加强操作、管理水平,以确保高炉生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微观强粘比概念在炼焦配煤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煤岩配煤原理提出了微观强粘比概念,利用梅山生产数据总结了微观强粘比与焦炭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微观强粘比与焦炭热性质的关系明显,随着微观强粘比的提高,焦炭热性质不断改善,当微观强粘比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焦炭热性质的改善趋势才会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