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陷波功能的共面波导(CPW)馈电的超宽带(UWB)天线,基于有限元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天线结构参数进行大量仿真优化,最终天线阻抗带宽为2.SGHz~ 12.0GHz,在3.3GHz~3.8GHz频段范围内实现了陷波阻带,在带通频段范围内实现了良好的辐射特性,并且具有较稳定的增益,为2.7dBi~5.8dBi.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具有双阻带特性的共面波导馈电超宽带天线。通过在辐射单元上开E型槽实现了3.75 GHz的第一个陷波结构,并在地板上开两条对称槽实现5.5 GHz的第二个陷波结构。文中提出的具有阻带特性超宽带天线的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除了两个期望的阻带外其他超宽带频段内,该天线满足VSWR<2。同时给出了仿真辐射方向图和增益图。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超宽带天线的自动设计方法,并利用此方法设计了一种紧凑型共面波导馈电超宽带天线。所设计的天线采用印刷电路板上的共面波导(CPW)进行馈电,利用遗传算法对天线的贴片形状轮廓进行自动化设计和优化,最后得到一种新颖的UWB 印刷缝隙天线。天线尺寸为32mm′32mm′0. 787mm。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在2. 89 ~12. 6GHz 的频段内电压驻波比小于2,在整个UWB 工作频段范围内有稳定的增益和良好的辐射方向特性。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新颖小型共面波导馈电的喇叭形超宽带天线,接地面不同于传统矩形而采用接地面围绕辐射体两侧向顶部延伸的方式,并且靠近馈线的接地面使用两阶阶梯凹槽,利用仿真软件仿真优化辐射体和接地面的结构参数,天线加工后的尺寸为27 mm×30 mm×1.6 mm,实测阻抗带宽为2.5~12.0 GHz,在3.1~10.6 GHz范围内基本呈全向性,并且具有较稳定的增益,约为2.5 ~ 6.0 dBi.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无线通信中系统间的相互干扰,采用频带抑制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双阻带特性的超宽带单极子天线。首先采用共面波导进行馈电,辐射贴片和共面波导均为阶梯结构,使其在2.9~12GHz频带内电压驻波比小于2;其次在辐射贴片上分别引入C形和倒U形槽谐振结构,使其在3.3~3.9GHz和5.1~5.9GHz的频带内电压驻波比大于2;最后通过仿真与测量,验证该天线实现了良好的频带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6.
一种小型超宽带微带天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一种小型化超宽带微带天线,该天线采用微带线对半圆形和矩形组成的阶梯状辐射单元进行馈电,基板背面为相似形缺陷地结构窗口。天线参数采用电磁仿真软件CST进行仿真和优化。所设计的小型化超宽带微带天线相对带宽达144.9%(2.15~13.47GHz),带内回波损耗均在-10dB以下,整个工作频段内天线的增益平均在4dB以上,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形状在频带内基本保持不变。该天线具有结构紧凑和形状简单的特点,易于加工和集成。最终实际制作了天线样品,并进行了测试,实测数据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实验结果表明该微带天线具有良好的小型化和超宽带特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宽带无线通信的发展,宽带天线的研究已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多种单极天线研究,选择了平面椭圆单极子宽频天线进行了设计,并对接地板进行切角处理和各项参数分析与优化,实现了宽频天线的性能要求。与其他各种设计相比,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小型双阻带超宽带天线.天线采用共面波导(CPW)馈电的地板结构,地板由两个半椭圆构成,从而实现了超宽带天线及小型化.通过开双U型缝隙实现了双阻带特性,阻带带宽分剐是650 MHz和590 GHz.天线实物测量结果表明,天线驻波比<2的带宽为2.97~12.75 GHz,在整个频段内天线增益较高,同时方向图全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双开口-互补开环谐振器的缺陷地结构(DGS),设计了一个结构紧凑的基片集成波导(SIW)超宽带带通滤波器。通过调整蚀刻在SIW底面的双开口-互补开环谐振器,SIW表面的共面波导与腔体之间的耦合,同时在阻带获得3个传输零点,以得到较好的频率选择性和良好的带外抑制。经过仿真优化及实物制作,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工作在7.2GHz,相对带宽28%,带外抑制良好,仿真与测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0.
彭妍妍  许锋 《微波学报》2016,32(2):55-58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交指耦合的共面波导超宽带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了交指耦合结构和缺陷地结构。在共面波导的中心导带上引入交指耦合结构实现了宽频带的紧耦合,竖直矩形和弯曲矩形的缺陷地结构用于改善滤波器通带内外的性能。仿真和测试结果验证了此滤波器在中心频率5.56 GHz 处具有150%的相对带宽,且具有陡峭的截止频率和低插入损耗。  相似文献   

11.
超宽带射频技术在通信、雷达、电子干扰与对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未来要求超宽带微波信号系统判断快速、识别方便准确等,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自DC 到40 GHz 微波信号的自适应选频切换网络。方案采用3 段处理的方式,分别调节各段信号幅度后,再经滤波、检波、比较和数模转换、逻辑判断、控制和驱动等处理,可准确识别、判断和切换不同频段,实现了全频段内小信号微秒级(μs)、大信号毫秒级(ms)切换的能力,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超宽带中功率MPM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超宽带中功率微波功率模块(MPM)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MPM的系统构成和系统集成设计,重点阐述了前级固态驱动放大器以及后级行波管放大器外围集成电源的设计方法,针对MPM要求的小体积、高功率密度带来的散热问题作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工程设计中的解决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了一种较为通用的100W/6—18GHz微波功率模块。  相似文献   

13.
基于VXI总线的超宽带线性调频信号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汪海波  陆必应  周智敏 《现代雷达》2003,25(3):44-46,56
主要介绍了VXI总线C尺寸超宽带线性调频信号源的设计方法,重点描述了利用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AG和DSP设计VXI总线接口电路,以及数字波形存储直读技术在线性调频信号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超宽带平面天线的FDT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一种具有超宽带特性的平面喇叭天线的阻抗和辐射特性.这种平面喇叭采用了新型的平衡馈电方式,结构简单,性能良好.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分析天线时,吸收边界采用了完全匹配层技术(PML),并用环路径分方法(CP)处理了喇叭脊间窄缝,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两者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5.
频域多通道UWB—SAR接收机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种基于频域多通道的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WB-SAR)接收机结构。比较了各种滤波器原型在频域分割滤波器组中的性能,依据正交镜像滤波器组(QMF)原理,给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临界采样频域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介绍了超宽带技术的特点,分析了目前超宽带工作环境中的干扰问题,引出了缓和干扰的检测与避让机制;接着对欧洲和中国的检测与避让机制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说明;然后提出了验证检测与避让机制时的面临难点和挑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介绍了两种检测与避让测试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We propose the use of microstrip-based elements: spiral inductors and interdigital capacitors connected through transmission lines to provide a higher order wide surface wave suppression band. Design, modeling, and realization of optimum values for spiral inductors and interdigital capacitors are studied in detail. A grid of 77 2-D unit cells consisting of these designed interdigital capacitors and spiral inductors is manufactured and tested experimentally. The excitation of surface waves using different schemes are addressed and compared. Also, for comparative purposes, two reference cases of copper surface and dielectric backed copper are studied. The obtain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this structure to be used as a very wideband suppressor.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了一个适用于X 波段的大功率行波管输能系统的阶梯波导变换器,编写了Matlab 程序,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 对计算结果进行了仿真,结合文献资料比较了理论计算结果,证明其正确性。在设计方面,编写了节数从1 至6 皆可使用的多段阻抗变换器的程序,在仿真建模方面力求通用快捷。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基于双沿输出的14位4 GS/s RF DAC电路设计。该电路采用0.18μm CMOS工艺实现,电路主要包含LVDS接收同步、高速温度计译码器、高速MUX、数据同步电路、DAC核等单元。该电路实现4 GS/s数据率的核心是双沿输出技术。采用该技术只需处理2 GHz时钟,与传统单沿输出DAC相比,时钟频率减少了一半。测试电路能在4 GS/s数据率下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0.
An analytic design method for a lossy gain-compensating network is presented and the advantages of lossy networks are discussed. Examples of two-stage amplifiers using FET's and bipolar transistors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particular network in low power amplifier designs. These amplifiers obtain gains of 15.4+-0.5 dB with a 2.5-dB maximum noise figure in the 4.0--6.0-GHz frequency range and 16.5+-1.2 dB with a maximum input VSWR of 1.78:1 over the 1.0--2.0-GHz frequency rang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