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从三峡-金沙江下游梯级调度管理模式的选取、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系统功能设计、电调及水调网络平台的建设、通讯链路规划等方面,对三峡-金沙江下游梯级调度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进行了论述及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求实创新团结奉献项目简介:三峡集团金沙江下游梯级成都区调中心下辖溪洛渡、向家坝两座巨型电站,总装机1 876万千瓦,采用的中水科技H9000系统,是世界上控制巨型机组最多的自动化系统,实现了"调控一体化",于2014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3.
大型水库蓄水期的水位控制是流域梯级甚至是整个水电系统调度的关键问题之一,汛末能否蓄满关系到电站消落期的发电效益与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以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水库4库梯级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梯级发电量最大为目标,构建蓄水期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将采用还现计算得到的乌东德水库1961~2020年的60 a来水作为模型输入,通过基于混合整数二次约束规划(MIQCP)的求解算法,得到长系列不同来水组合下的优化调度方案。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调度初期的余留库容与乌东德水库来水的量级及分布是梯级水库能否蓄满的主要因素;金沙江下游4库从上游至下游,开始拦蓄的时间依次延后,总体呈现乌东德、白鹤滩水库先蓄,溪洛渡、向家坝水库后蓄的规律;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泄洪集中在来水较大的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主要由溪洛渡、向家坝水库梯级进行泄洪。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调度环境的改变,为改进调度自动化系统,提升发电计划的自动化流转效率和准确性,分析了三峡梯级电站日计划在自动化流转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计划流转的环节,提出了在新系统间实现计划自动化流转的解决思路和具体实现方式。研究成果对提高调度人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发电计划准确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峡梯级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梯调系统担负着三峡水利枢纽全方位的水库发电航运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的任务,又是水库调度方案和梯级电站发电计划的制作和执行平台。本文从遥测、中心站网络和应用软件等三个方面对三峡梯调的系统设计和工程实现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三峡梯调自动化系统在系统功能、结构及配置等方面的设计及其特点,并简要阐述该系统所采用的ABB公司SPIDER系统配置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8.
方有清  金亚兰 《小水电》2011,(4):104-107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建立高效的电力市场机制,提高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建设区域性的水库调度自动化平台,是各水电厂、网(省)调以及国调中心普遍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主要介绍乌溪江水电厂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集成水位、水情、机组、气象等信息资源,在华东网调、浙江省调水调自动化系统统一的平台上,通过数据采集、整合、挖掘,实现水库优化调度,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线性规划的梯级水电系统短期发电计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基于线性规划的梯级水电系统短期发电计划通用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电厂间的水力与电力联系,也考虑了诸如水流流达时间及流量变化率约束等,水头变化的影响则通过迭代消除。同时,线性化逼近技术使得新约束的加入不会改变模型的整体结构。采用Karmarkar内点算法求解该规划问题,加快了计算速度,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而有效的。考虑水价使得该模型能扩展到电力市场竞争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三峡梯级枢纽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按照三峡梯级枢纽自动化的总体设计,三峡枢纽的运行监控及管理自动化采用分层分布系统,根据枢纽设施的功能或专业的特点,按枢纽地理位置的分布及管理要求分别设置了计算机系统,包括三峡梯级水调自动化系统、三峡左岸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含三峡泄洪闸)、三峡右岸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含地下电厂)、三峡通航调度系统、三峡通讯监测系统、三峡火灾监测系统、三峡和葛洲坝MIS系统、葛洲坝大江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葛洲坝二江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三峡梯级图像监控系统等。简述了三峡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框架,并着重介绍了三峡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在系统结构及配置、功能设计、对外通信等方面的设计及其特点,并简要阐述该系统所采用的ABB公司SPIDER系统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芭蕉河梯级水电厂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内容有芭蕉河梯级水电厂综合自动化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开放式分层分布结构)、系统配置等,对已经投入运行的芭蕉河二级水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具体情况及其效果作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2.
清江梯级水电厂AGC的工程实现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基于梯级水电厂的优化运行原则,综合考虑避免机组频繁启停、厂间联 合躲避振动区等因素,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清江梯级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AGC)实现过程中必 须考虑 的工程化因素,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梯级水电厂AGC优化运行算法,包括机组开停机和厂间负 荷分配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的AGC软件已成功地应用到清江梯级水电厂中。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2003年6月通过围堰蓄水,2003年7月第一台机组投入发电。本文针对三峡水库围堰运行期调节库容小,电站机组分阶段投入运行和梯级电站机组类型多等特点,介绍了三峡梯级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围堰运行期的长、中、短期发电计划的制定方法,并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已建的三峡水调自动化系统和新建的成都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双服务中心构架,将实现对三峡—金沙江下游长江干流梯级水库群的统一调度。文中描述了三峡—金沙江下游梯级水调自动化系统双服务中心的架构,对其关键技术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长江上游水库群汛末集中蓄水问题日益突出,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前抬升水库运行水位,有序衔接防洪与蓄水调度显得尤为重要。以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选取发电量和水资源利用率为评价指标,探究汛期7—8月份梯级水库提前蓄水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平水(50%频率)、枯水(75%频率)和特枯(90%频率)来水条件下,乌东德、白鹤滩梯级水库应尽可能提前抬升运行水位,且优先抬升乌东德库水位。(2)7月份平水、8月份平水或枯水条件下,应优先将乌东德库水位抬升至960 m以上;7月份枯水、8月份平水或枯水条件下,应优先将乌东德库水位抬升至954 m以上。(3)不同来水条件下,溪洛渡水库应尽可能抬升库水位,但最高不超过585 m。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水库群发电优化调度的研究过程,并对现有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梯级水库群发电调度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指出今后研究的策略为:研究多年调节水库年末消落水位变化规律;应用新的模拟进化算法,求解发电调度模型,制订发电计划;研究梯级水库长期负荷分配的最优准则、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在梯级水库间合理分配电网,下达发电任务;研究梯级水库调度图的制订以及发电会商系统的开发建设;开发发电调度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7.
红枫发电总厂按调度自动化、实用化要求的基本功能 ,对原“远程集中控制系统”进行了设备更新 ,采用TF2 0 0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先后安装调试了猫跳河一级、五级、六级等水电站的远程终端盘 (RTU装置 ) ,以及梯调室的服务器、前置机、打印机等的安装调试。并于 1998年初完成了与省调通局的信息连通工作。成功地接受了水情测报系统的水位信息和由省调通局转发的普定水电站信息 ,以及与红枫发电总厂MIS系统的信息连通工作 ,文章对该系统在试运行调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和错误问题亦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8.
基于H9000CAS系统平台开发的金沙江下游成都调控中心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历经近4年的研制与实施,开创了三峡公司金沙江下游区域巨型机组电站群远程"调控一体化"与电站接机发电同步实施,并且无一例误操作发生的历史。本文对该系统的实施过程、设计思路、原则以及主要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梯级集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H9000系统是近年来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动化所研新开发研制的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目前已在国内近40个水电厂中得到成功应用,并已推广了应用到小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等领域及出口国外。该系统在设计上吸取了国外多家公司产品的优点,并密切结合了国情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下游梯级与三峡梯级枢纽联合蓄放水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流域干支流梯级水库群汛末竞争性蓄水这一工程问题,以金沙江四库和三峡梯级枢纽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将流域水库群蓄水原则与K值判别式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蓄放水策略来判定流域梯级各水库的蓄水时机及次序,通过对典型年不同频率的来水进行调洪演算模拟,得到各水库不同频率的蓄水控制线,进而绘制蓄水调度图;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蓄水调度图的蓄水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仿电磁学全局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优化结果表明,在不减少流域梯级水库群汛末蓄水效益的前提下,与流域库群原规划方案相比,运用本文方法制定出的梯级水库群蓄水优化调度方案在不增加流域防洪风险的同时,可提高梯级水库群蓄水期蓄满度,减少弃水量,并增加发电等兴利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