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军  宋波 《住宅科技》2005,(1):26-27
二十世纪80年代晚期,在北美提出了旨在再造具有纯真状态的多样化邻里街区,主张都市的填补性发展应该优先于新地区拓展的“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理论。该理论经历了都市主义——郊区化——新都市主义的演变过程。“新都市主义”是对大规模“住宅郊区化”的反思。与西方不同,西方城市的郊区化浪潮与新都市主义不是一个阶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勇 《规划师》2005,21(7):106-109
新都市主义是在西方北美大陆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模式和城市设计理念。20世纪80年代末,以美国佛罗里达沃顿郡海滨镇规划为发端,新都市主义在太平洋彼岸开始萌芽。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新都市主义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十届新都市主义大会,其影响慢慢扩展到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3.
王国中 《建筑与环境》2009,3(1):116-118
本文阐明了“新都市主义”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原理,通过借鉴“新都市主义”的这些观点和思路。提出了新都市主义诸多原理应用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区规划建设的差异性与适应性,对我国避免走西方发达国家社区规划建设的弯路有着明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董华洲 《城市建筑》2014,(17):256-256
本文通过对新都市主义理论的阐述及其在中国当代居住建筑中的反映,发现了当代居住建筑在城市层面存在的问题,并粗略展望了未来新都市主义居住建筑的前景,学习了新都市主义研究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城市主义理论及其生态思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超 《南方建筑》2005,(3):54-57
新都市主义是二十世纪末最重要的规划活动之一,美国的建筑界和规划界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新都市主义的概念,其宗旨是重新定义城市,探索住宅的意义和形式,创造出新一代的城市和住宅。新都市主义强调社区感,试图寻找人们周边物质环境的社会意义,以及人们对物质环境的认知感。它通过强调调整环境中的物质因素来加强人们的社会交流,从而强化社区居民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新都市主义的背景和原则特征,揭示了我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了通过新都市主义的功能混合使用原则、以人为尺度的原则和重视环境与人文原则对提升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带有新都市主义字样的房地产广告开始飘扬在城市各类媒体时,它已然成为投资方炒作的噱头,投资方为规避新事物的市场风险,仅仅只做口头上的功夫:考虑到市场自身对传统小区设计理念的习惯,探讨一条能将新都市主义的主张与传统居住区设计结合的道路,不失为一次将新都市主义真正应用在实践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李峰  王晓健  杨曙霞 《工业建筑》2005,35(1):96-97,92
“新都市主义”是为了解决美国郊区化所产生的问题 ,而在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兴起的并且已日趋主流化的规划理论和思想运动。介绍了新都市主义的思想内容、规划要点。由于新都市主义是为了解决效区化的问题 ,它的经验教训对正在发展的中国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川 《建筑创作》2008,(10):159-159
新都市主义是在全面反思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思想,其核心是“紧凑城市”的主题。从德国柏林的城市开发,到美国的城镇规划和实施,让我们看到了新都市主义的运动在世界范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阐述了新都市主义的主要规划思想和原则;结合北京万年花城居住区规划实例,指出了新都市主义对居住区规划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指出了新都市主义在我国实施的困难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西方城市化进程的动因、作用机制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一大 《新建筑》2000,(5):25-26
通过论述西方诸国近现代城市化过程的差异,展现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特点,从而揭示了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机制与一般规律,指出高质量的城市文化的建立需要加强科技与法制的双重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数字城市规划和数字城市规划技术的概念入手,提出了数字城市规划的主要技术平台和集成方法,分析了不同技术在城市总体规划教学不同阶段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目前数字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数字城市规划技术在城市规划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荣玥芳  郭思维 《华中建筑》2010,28(8):139-143
该文以社旗县为例探讨传统农业城镇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弹性规划的规划方法,试图在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层面探讨如何进行城市化应对的弹性规划方法,具体从城市规划区范围的确定、城市产业空间的预留、历史城区的保护以及城市设施的弹性规划等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探讨我国农业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如何在城市总体层面城市空间发展上应对城市发展阶段的跳跃式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14.
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是城市增长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并不总是同步的,其增长的相对差异会体现为不同的城市增长型式。以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划分中国城市的增长类型,并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的增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增长类型的城市反映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发展特征。城市发展初期,以显著的经济增长为特征,工业发展和地方专业化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而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不断吸引人口迁入和增长,人口和经济增长逐步实现良性互动,城市增长的正反馈机制形成。当城市达到较大规模时,城市经济的驱动逐步由工业转向服务业,城市经济转型,从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变,经济的多样化和地方品质的提升成为驱动城市增长的核心。基于人口一经济增长同步性划分的城市增长类型有助于理解我国城市增长的路径,不同增长类型的城市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喻祥 《城市建筑》2014,(10):24-26
城市设计作为干预城市空间发展的技术手段,对城市建设过程的调控具有实质性作用.以城市设计项目的视角探讨城市设计实施机制的创新,通过城市设计项目库的构建、运行维护和动态调整,强化对各类城市设计项目的集中统一管理.以城市设计项目库为载体,将城市设计所提出的战略构想和发展目标转化为实际的建设任务,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面采取系统性办法对项目库中不同类型、不同层级和不同特征的项目实施进行统筹协调与有效控制,进而提高城市设计实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竞争与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城市竞争力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归纳城市竞争与竞争力的若干规律.①新经济时代城市竞争机制呈现与传统经济时代不同的特征;②城市竞争力取决于"起动和活性作用"的资源因素、成长性激励作用的内部能力因素,及起推动和滞缓作用的外部环境因素;③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的资源和内部能力的组合反映和决定了城市竞争态势及竞争的核心能力.一方面,影响因素的静态组合状态,反映了竞争"类型"的不同;另一方面,影响因素的动态组合,表现为竞争优势驱动的"时序"特征;④全球化、地方化过程作为竞争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城市的全球体系优势及地方据点优势源泉;⑤城市竞争在全球、区域及城市层面上具有不同的空间投影.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城市经营的讨论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针对城市经营策略制定的方法和依据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本文拟结合河源市城市经营策略专项研究,通过不同学科方法的比较,粗浅地讨论城市经营策略制订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戚常庆  陈朋 《山西建筑》2006,32(21):29-30
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当前中国城市审美主体的基本组成,分析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城市美产生的影响,指出城市美学研究应当关注城市审美主体,重视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观察和把握城市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而言,城市的重大事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在于事件的主题。城市设计师如何以城市的重大事件为契机,从不同的事件中提炼不同的主题,利用它们为城市设计活动服务,并将其转化为城市设计思想,作为城市设计创作的概念和运作的策略、塑造城市形象的手段与城市开发的卖点,应该成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城市设计问题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顾玄渊 《城市建筑》2014,(10):37-39
城市设计在中国目前的规划体制下趋于式微.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在不同空间层次的工作开展存在差异,但两者的核心都是“空间问题”. “蓝图式”的城市设计对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公共政策论基础上形成的、针对单个项目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一直未被广泛应用.本文提出在中国“管理控制”体系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难以借鉴国外“开发营造”模式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因而有必要以“空间问题”为导向,将不同层次的空间问题贯穿始终,以便更有效地层层聚焦,自上而下地传递空间策略信息,构建适合中国规划体制的一种全过程式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