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水权体系框架由水权种类设定、水权管理、水权转让以及相应的辅助体系构成。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角度,提出建立黄河河流生命水权概念;从用水安全与差别费率的角度,建立了差别保证率水权概念。论述了取水许可与有偿使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市场配置与统一调度4种水权管理方法与原则。从促进水权转让的角度,建立了初始水权与受让水权的概念,提出了建立水权转让折算体系与审批体系以及相应的水价格体系。列举了黄河水权体系的辅助体系。  相似文献   

2.
3.
“十五”时期,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极其不平凡的5年。5年来.黄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治水新思路,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重大战略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确立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确保了黄河防洪安全,实现了黄河连年不断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实施黄河洪水资源化的研究,认为采取“蓄洪”、“调沙”、“冲污”、“造床”、“引洪”等方式,可以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断流及缺水、泥沙淤积等问题,还能缓解黄河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利用好黄河的洪水资源,可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目标,从而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5.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为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5,27(11):1-4
通过对河流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互关系的阐述,确立了河流的价值主体地位,提出了河流治理的终极目标,即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为例,论述了21世纪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方略,从理论体系、生产体系和伦理体系3个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这一治河理念的内涵、目标及实现战略。认为应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1493”治河体系,构建人类和河流问的和谐关系,从而使黄河的健康生命得以恢复及维持。  相似文献   

6.
《上海水务》2002,(4):52-52
  相似文献   

7.
河流伦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人文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辩证法的观点推论河流是有生命的.河流有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并与人类共同发展经历了神话、妖魔化、工具化三个历史阶段.河流拥有完整性、连续性、清洁性、用水和造物五种权利."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理论框架正是在"河流生命"的概念基础上提出并逐步加以完善的.  相似文献   

8.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 --以黄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英 《中国水利》2005,(21):24-27
河流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互关联,通过对河流生命理念的论述,确立了河流的价值主体地位,提出了河流治理的终极目标,即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治理开发为例,形成了新世纪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方略,从理论体系、生产体系和伦理体系三个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这一崭新的治河理念的内涵、目标及实现战略,并通过行政、法律、技术、工程、经济等具体措施,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1493"治河体系,构建人类和河流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使黄河的健康生命得以恢复及维持.  相似文献   

9.
河流生命危机与河流伦理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哲学的观点看,河流具有生命.人类与河流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时期.在当前河流生命危机时期,需要构建河流伦理观.河流作为道德主体,具有完整性权利、连续性权利、清洁性权利、用水权利、造物权利.人类对河流的道德义务应通过尊重性、整体性、保护性、评价性、补偿性等原则来实现.河流立法有助于促进人们河流伦理水平的提高.构建河流伦理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的组成部分,其创新意义在于扩大了道德共同体的边界,改变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确定了新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0.
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李国英 《中国水利》2002,(11):29-33
黄河以其多泥沙,河道善淤、善决、善徒,而著称于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按照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规律,只要把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不平衡的水沙关系调节为相协调的水沙关系,完全可以使黄河下游河道实现不淤积,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这次试验,积累了对黄河测验的海量数据(520万组),加深了对黄河河床演变及水沙规律的认识,为今后建立更加符合原型黄河实际的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本文在以往输沙水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输沙机理分析着手,根据河道输水输沙实际过程,剖析径流量中各部分水量在泥沙输移中的作用,引入净水量的概念,提出了输沙水量和单位输沙水量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根据1950~2000年黄河下游河道实测水沙资料,计算了1950~2000年三门峡水库运用不同时期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与单位输沙水量的变化过程,分析了输沙水量和单位输沙水量与径流量、输沙量、流量、含沙量、冲淤量、来沙系数等因素的关系,得到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与单位输沙水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2002年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河口形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黄河河口水沙条件基本处于维持不断流状态,汛期非汛期界限已非常不明显,河口形态变化基本特征发生明显改变。调水调沙试验前河口径流作用微弱,河口沙嘴长时间主要受潮流侵蚀作用逐渐向临界平衡状态调整。但是2002年7月调水调沙试验河口有一个14天的0.664亿t泥沙人海口门快速堆积过程,河口形态又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快速堆积状态。本文通过2001年6月与2002年7月两次拦门沙测验地形与相关水文资料,计算输海泥沙的数量及其分布,分析了该次调水调沙试验后河口形态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13.
深入开展黄河重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2,24(12):1-2
2002年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准备时间长,参加人员多,取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这次试验,确立了三个目标:一是寻求黄河下游河床不淤积的临界流量和临界时间;二是力求能够使得黄河下游的河床全线冲刷;三是验证已有的河道整治工程、数学模型、实体模型,深化对黄河水沙规律的认识。从结果看,试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今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将深入研究以下工作:①小浪底水库的运用方式;②黄河下游河床演变规律;③“二级悬河”的成因、危害及解决对策;④黄河河口治理。  相似文献   

14.
完善水沙调控体系是应对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关键措施.结合实测资料,计算了河道输沙能力,分析了水沙调控体系运行机制,计算了水沙调控体系对黄河水沙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河道输沙效率随着水流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在平滩流量附近存在明显的拐点,骨干水库群联合调控可泄放接近下游河道最小平滩流量的大流量过程,提高河道输...  相似文献   

15.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开展的水权转换试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方法和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初始水权分配、建立健全水权制度、编制总体可研、严格控制水权转换额度以及加强基础工作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黄河水沙情势变化、黄河水沙运动基础理论、黄河水沙调控理论与技术、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以及黄河下游河道滩槽协同治理、泥沙综合处理与利用方略等方面,概要地介绍了黄河泥沙研究的重大科技进展,展望了黄河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指引下应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东水资源状况和引黄供水现状,重点分析目前山东沿黄地区在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建立山东黄河水权转换制度的必要性,并就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明晰初始水权、推动山东黄河水权转换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黄河下游河段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1950—2016年水沙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对黄河下游水沙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70年来黄河下游沿程各水文站年水沙量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水沙年际间、年内分配不均匀;1986年后下游水沙关系明显恶化,2003年后水沙关系又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黄河下游大流量减少,小流量增多,输水输沙主要集中在1000~4000m~3/s洪水中;确定保证下游微淤甚至冲刷的来沙系数应不超过0.01kg·s/m~6。分析黄河水沙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可为缓减黄河下游水沙关系,完善治黄方略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黄河‘八七’分水方案”是黄河水权制度建立的标志和进一步完善的基础,目前黄河上已初步建立了水资源总量控制制度、水量统一调度制度、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水权转换制度等。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以及黄河水资源管理的客观形势对黄河水权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展望未来,黄河水权制度建设应积极推进水量指标细化工作、建立完善的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地下水管理、建立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机制,强化取水许可监管工作,建立流域与区域协作管理机制以及全面深化黄河水权转换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