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振宁 《缤纷家居》2008,(11):62-63
今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是:"那儿,超越房屋的建筑",但是整个展览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和在会场展出最多的倒不是建筑而是装置,那么,建筑到底是什么?不具有建筑学意义的建筑就是房子,而房子是我们向另外一个世界过渡的居所。建筑  相似文献   

2.
桥之美     
《缤纷家居》2010,(9):106-107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行天桥在缓解交通压力,提高路口通行能力,保障交通安全方面显示了强大的功能,如今,它们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桥梁应为城市景色增添魅力,为城市生活补充情调,体现功能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伯纳德·屈米和法国HAD事务所共同设计的架于法国永河畔拉罗什的人行天桥,正具备了前述特点。  相似文献   

3.
2000年夏,看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我来到维也纳,那是为了寻找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 1870-1933)设计的建筑。这位20世纪世界建筑界的孤高者,他的思想和作品,直到晚年才得到世人的注目。  相似文献   

4.
智利建筑师Alejandro Aravena成名很早,未满40岁便在威尼斯双年展,圣地亚哥双年展等国际大赛中获得各种建筑奖项。2004年,他还被美国最有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5.
戴璞  葛丽丽  夏至 《缤纷家居》2014,(3):158-163
正Extract位于杭州的这座办公空间改造设计由建筑师戴璞完成,这是他成立大章建筑事务所,作为独立建筑师设计完成的首个室内设计案例。他的第一个独立建筑作品树美术馆于去年完成,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还因此被邀请参加西班牙中国建筑展以及上海西岸建筑艺术双年展。戴璞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兴趣广泛,尤其热爱阅读和艺术。该项目的设计灵感正是来自莫兰迪的绘画以及密斯的德国馆。  相似文献   

6.
礼约 《缤纷家居》2007,(1):140-145
Kogan生于1952年,1976年毕业于巴西马克肯兹建筑学院,1983年因Rubens Sverner幼儿园的设计获得了IAB奖,1994年在由Folha报社杂志和CCSP (圣保罗创新俱乐部)组织的莱蒙商场(Larmod Store)设计比赛中胜出。他还举办过名为“建筑与幽默”的小规模模型展览,并在展览中批判性地评价了圣保罗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这在巴西曾引起巨大反响。其IV建筑双年展参展作品有:UMA商城、Strumpf公寓和1999年MRA-2商务大厦。2004年,由他设计的巴西Paraty城Laranjeiras处的Du Plessis公寓荣获了巴西建筑记录奖(Architectural Record House)。  相似文献   

7.
《缤纷家居》2012,(11):116-119
鲁杨IMAGO意象空间创立人1972年出生。2002年成立意象空间建筑设计公司,资深建筑师,独立完成过上百个设计项目,设计内容涉及规划,建筑,室内,产品等多个行业。受邀参加2006国际建筑双年展青年建筑师作品展,08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胡凯新IMAGO意象空间合伙人1966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资深建筑师,作品多次获奖并倍受媒体关注。我们作品的出发点还是关注空间本身的研究,1.82米的立方体是个限制,但人在其间的活动没有限制,由此产生各种想法。Q:为什么会想到在作品的顶部盛放小鱼呢?A:想用游鱼表达一种悠然的精神状态,放置在顶上,须登高方能见,有戏剧性。  相似文献   

8.
马岩松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学位。曾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埃森曼建筑事务所、墨菲·扬建筑事务所实习。在2001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学会(AIA)颁发的建筑研究奖金,多次在重要的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奖。其设计作品包括上海现代艺术公园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上海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规划国际竞赛第一名,"浮游之岛"——重建世贸中心."Net Bar"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枫桥湾旅游接待中心/台湾洪四川文教基金会建筑设计一等奖作品。曾获得亚洲优秀建筑个人奖。作品在2004年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上展出并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  相似文献   

9.
密斯·凡·德·罗在成长为现代建筑大师的过程中,也经历着学习和借鉴,他的建筑思想也是有渊源的。本文主要探讨艺术家凡·杜斯堡对密斯的影响。首先分析杜斯堡和密斯的言论,发现两者的思想有着相似性;其次通过图片分析两者的作品,以杜斯堡的"俄罗斯的舞蹈韵律"和密斯的乡村住宅等五个建筑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杜斯堡对密斯的流动空间的建筑语言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丹 《缤纷家居》2010,(11):88-91
当"双年展"在中国正在被快速庸俗化的时候,我更坚定地在每一年的暑假奔赴亚得里亚海边的小城——威尼斯去朝圣和采集。因为它是"双年展"的发源地,是双年展文化的上游。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展场位于威尼斯岛的东部,是该岛尺度突然失控的地方,绿树成荫的公园(giardini di castello)和粗放直率的"军械库"(arsenale)彻底扰乱了该岛给人习惯的记忆,通畅接管了细密严实,自由散乱代替了拘谨。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他的作品并非只是一个个静态的呈现,而是隈研吾对于建筑的深层思考与其建筑理念的嬗变——已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更侧重于建筑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省龙泉市的宝溪乡,是我难以忘怀的美丽乡村。那年我随四代同堂的好朋友一家自驾游,在那里跨年度过了两天,但没有尽兴,因为宝溪正在讲述一个关于国际辅助乡土文化复兴的故事……说实话,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去参观尚未竣工的竹子建筑,因好朋友葛千涛是竹建筑双年展的策展人,所以我们有幸在他的助手吉平的帮助下入住一家叫"龙泉枫树潭客栈"的民宿。客栈位于宝溪乡溪头村,这里风光秀丽,青山竹林环绕,一条清澈的溪水从门前涓涓流过。枫树潭的管家名叫"翠  相似文献   

13.
<正>包装地带2016-08-11报道:威尼斯建筑双年展n Pulp巢居展现"台湾再制"精神台湾台北2016年6月13日电(美通社),"第十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在5月25日开幕。以稻、麦秆为原料所打造的环保建筑"巢居",首度在国际性舞台亮相,成为台湾馆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4.
威尼斯双年展一直是艺术界的权力制高点;去拆解威尼斯神话是为打破文化上的"一神论";《心·跳》展的策划始末和在境外的矛盾协调;回国后的《心·跳—北京》展在策划理念和作品实施上的转换;艺术对于人、对于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方振宁 《缤纷家居》2010,(4):148-149
隈研吾在日本属于那种感觉敏锐的才子型建筑师。他一方面对日本传统建筑的语言和空间理解得很到位,同时又不断在建筑的表皮和结构上出新。其实他的作品给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总是以诗意的形态冲淡人们通常对建筑抱有的无稽的印象。他在中国已经有几件作品被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2月26日,"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复评会在中国文联举行。12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将艺术化呈现出最具智慧的中国方案。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双年展共选出121国659件(组)作品,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马晨光的作品《万方乐奏有于阗》、油画系研究生王烨的作品《同心》和钱辰的作品《葡萄藤下的豆豆-一个无比幸福的太阳的一生》在激烈的角逐中入选。  相似文献   

17.
印度著名建筑家拉兹·列瓦尔(Raj Rewal)为设计印度驻中国大使馆来到北京,我们在他下榻的北京京伦饭店采访了他。在此之前,我们只是通过一些非常有限的资料,感受到他的作品给人带来的震撼,如那些公共建筑和大规模的集合住宅,均采用集约式的传统形式和建筑语言,像一座座巨大的古代遗迹再生。列瓦尔从那些古代建筑中获得启示,再造了具有震撼力的空间——这是独具印度建筑个性的、丰富的、连为一体的室内外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从7月到9月,备忘录里忽然出现了众多的艺术"大展":南京中国艺术三年展,成都双年展,北京双年展,而国外除了威尼斯双年展外,将陆续开展的还有横滨三年展,法国的伊斯双年展……如果"年展"算得上是一种节日的话,那么面对舞台上各种媒介的众多展演,你做何判断?它该是一出现实剧?还是一场独角戏?在闷热的工作室里,刚从南京"中国艺术三年展"回来不久的邱志杰,正忙着为卸将开幕的横滨三年展准备作品,于是谈话就在这三块绘着迷彩花纹的背景画面前展开.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人们对建筑美的概念理解是不同的,对其分析也应基于具体的作品,因为我们认为了解建筑要从研究其他建筑入手。因此,通过分析大师们的作品,我们能更接近真实的建筑学。从这一意义上讲,现代北欧大师,尝试将当地传统与古典地中海风格相结合,能够更清晰更客观地帮助我们理解在南方所谓的美是什么样子。因此,分析丹麦建筑师阿恩·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1902-1971)设计的作品能使我们理解他对美的概念。古北欧美的概念是基于维京人创造的艺术的功能性(brugkunst)所产生,柏拉图提出的美的理想化,并在文艺复兴时期结合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①的观点重新被提出,阿恩·雅各布森的作品将这两者结合在了一起。因此,雅各布森对美的感知无疑与实用性相关,但同时又符合比例,一整件作品的各个部分匹配和谐且合理。  相似文献   

20.
张晓 《缤纷家居》2014,(3):244-244
正Daniel Libesking作者简介丹尼尔·李布斯金(Doniel Libesking),犹太裔波兰人,1946年生于波兰中部的罗兹,父母是大屠杀的幸存者。1957年举家迁往以色列,1959年定居美国纽约。其建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2003年2月获选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项目的总体规划建筑师。《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以下简称《破土》)是丹尼尔·李布斯金,一名美国籍波兰裔犹太人建筑师,成为纽约世贸大厦重建项目总体规划建筑师之后撰写的一本回忆录性质的自传。他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他个人、家族和民族的经历对于自身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在书中,李布斯金直言他对于密斯·凡·德·罗和格罗皮乌兹的否定,他认为建筑应该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