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厂在1974~1975年期间,球铁曲轴较脆,皮下气孔也较多。其原因是:由于炉料变动频繁(特别是焦炭含硫高),为保证球化,球化剂由1.5%增至2.2%(占原铁水重量),使含硅量增加。为避免终硅量过高,就减少了炉前孕育硅量,这导致铸态出现大量游离渗碳体。在一般正火工艺后(920±10℃、3小时),金相组织中仍有较多的游离渗碳体,造成了曲轴发脆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前生产球墨铸铁的企业越来越多,一般都能掌握这项生产技术。但对于初次生产过球墨铸铁的中小企业,往往出现不是石墨漂浮,就是渗碳体高或球化不良,甚至出现硅偏析等缺陷,废品损失较大。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不会配料,对配料计算程序不明确。并在配料时,忽略了球化剂带入铁液里的硅量。笔者根据自己体会和实践,现将生产球墨铸铁的配料计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生产的YC6108ZQ增压柴油机,以前装配的是合金锻钢曲轴,成本比较高,于是我们就试图通过试验看是否能够用球铁曲轴替代锻钢曲轴。通过对牌号为QT800—6的曲轴做抗疲劳强度试验,发现此种球铁曲轴的抗疲劳性能完全满足YC6108ZQ增压柴油机的要求,可以替代锻钢曲轴。 1.曲轴铸态组织的要求 QT800—6曲轴要求的铸态组织是:球化级别为2级,石墨大小为6~8级,没有渗碳体,磷共晶体在1%以下,珠光体含量为60%~75%。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稀土镁球铁在干砂型中冷却后的铸态组织。用膨胀法测定了铸态珠光体量与临界温度的关系。测定结果,绘出 P—T 曲线(铸态珠光体量—临界温度曲线)。在生产中用正火金相法对 P—T 曲线进行验证,测定了获得正火后珠光体量大于80%时,铸态珠光体量与二阶段正火分级温度 t 的关系。在生产中以铸态珠光体量、渗碳体量来控制6300型柴油机球铁曲轴的低碳奥氏体化正火的质量,使大截面球铁曲轴获  相似文献   

5.
搞球墨铸铁要用球化剂。球化剂质量好坏,是搞球铁的关键。我厂原用包头4~#稀土合金作球化剂,因含镁量太低且不均匀,使球铁含残余稀土量和镁量波动太大,严重响影球化处理和球铁的工艺及机械性能。若加入量太少,不会球化;加入量太多,则铁  相似文献   

6.
陈爱荣 《机械制造》2009,47(7):43-45
为改善铁紊体球铁曲轴毛坯切削加工性能,分析探讨了铁素体的固溶强化机理,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影响铁素体球铁曲轴硬度的主要元素是硅,在试验范围内,铁素体球铁硅含量与其硬度成正比。通过调整硅含量,严格控制球铁中其它元素的含量并保持基体中铁素体数量的一致性,可以达到控制曲轴硬度,使铸造的曲轴毛坯完全满足自动化生产线对其切削加工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应用多孔塞气动脱硫技术提高大型球铁曲轴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通过现场生产试验,在研制和完善脱硫装置的基础上,摸索出铁水温度、脱硫剂加入量、气体流量和压力等诸多工艺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从而成功地将此技术应用子大型球铁曲轴的生产上,使其强度和延伸率有明显的提高,同时节约球化剂,降低废品率,使生产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铁素体球铁曲轴毛坯切削加工性能,分析探讨了铁素体的固溶强化机理,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影响铁素体球铁曲轴硬度的主要元素是硅,在试验范围内,铁素体球铁硅含量与其硬度成正比;通过调整硅含量,严格控制球铁中其他元素的含量并保持基体中铁素体数量的一致性,可以达到控制曲轴硬度,使铸造的曲轴毛坯完全满足自动化生产线对其切削加工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完了稀土、锰和硅元素对冰箱压缩机铁素体球铁曲轴硬度的影响,并依据铁素体的固溶强化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测试了球铁试样的力学性能,并观察了材料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影响铁素体球铁曲轴硬度的主要元素是硅。硅溶于铁素体(α-Fe)形成置换固溶体,造成晶格畸变,引起硬度提高。在试验范围内.铁索体球铁硅含量与其布氏硬度成正比关系。通过调整硅含量,控制曲轴的硬度达到140~160HB,满足了机加工对曲轴切削加工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在工业生产领域,主要的球化剂类型有镁硅系合金、稀土镁硅系合金、钙系合金(日本用的较多),镍镁系合金、纯镁合金、稀土合金(分别是以铈、镧为主的轻稀土和以钇为主的重稀土)等。这些合金中目前世界上用得最为广泛的是稀土镁硅铁合金,除此之外还衍生出单一轻稀土球化剂(以铈、镧为主)、单一重稀土球化剂(以钇为主)、含钡球化剂、含锑球化剂、含铋球化剂、含铜球化剂等。球化剂是生产球墨铸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其品质好坏直接影响所生产的球墨铸铁的质量,如铸件球化率、石墨球大小,以及铸件产生缩松、气  相似文献   

11.
一块铁板或铜板压好。但经常出现铁水流入铁板或铜板下面,使球化剂浮到铁水表面,大量球化剂被烧掉,出现铁水球化不良现象。现在我们去掉铁板(铜板),在最上层撒上一层4毫米厚直径为3毫米的铁丸,当铁水冲入后,铁丸很快形成融熔的薄层,包住球化剂不能上浮,彻底解决了由此产生的球化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用包底冲入法处理球墨铸铁一般的特征是铁水一盖过球化剂即开始起爆,使铁水翻动进行球化反应。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控制球化剂与铁水作用的时间是冲入法处理球铁的关键之一,而当球化剂成分和铁水温度等主要因素大体相同时,反应时间又取决于球化剂的装载与覆盖条件。因此,改善球化剂的装载和覆盖条件对提高球化剂的吸收率、减少加入量、稳定球化都是有益的。随着对铸件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为了适应使用铸造焦熔炼后,铁水温度普遍提高20~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球墨铸铁曲轴圆角滚压的强化机理,比较浅滚压和深滚压的优缺点,探讨了影响滚压质量的一些因素。实验研究表明:氮化能提高球铁曲轴疲劳强度的20%-60%;轴颈淬火能使球铁曲轴的疲劳强度提高20%;圆角滚压能使球铁曲轴的疲劳强度提高80%-180%,是实现曲轴"以铁代钢"的关键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球墨铸铁曲轴圆角滚压的强化机理,比较浅滚压和深滚压的优缺点,探讨了影响滚压质量的一些因素。实验研究表明:氮化能提高球铁曲轴疲劳强度的20%-60%;轴颈淬火能使球铁曲轴的疲劳强度提高20%;圆角滚压能使球铁曲轴的疲劳强度提高80%-180%,是实现曲轴"以铁代钢"的关键工艺。  相似文献   

15.
高硅钼球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硅钼球铁的应用现状高硅钼球铁在国外汽车业发动机耐高温铸件上应用广泛(如排气管、涡轮壳等),尤其以排气管最为突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70%以上排气管采用高硅钼球铁制造,这主要源于高硅钼球铁具有很高的高温强度、热疲劳性,优异的耐氧化、生长性和良好的高温抗蠕变性能。欧美等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将高硅钼球铁应用于增压器上,任90年代开始大批量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排气管的铸件生产上。1997年在美国雅图第101届铸造年会上,针对高硅钼排气管的性能、铸造工艺与成本等方面作了专门的讨论。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及各大发动机厂商迅速在发动机排气管上应用,一些大型铸造厂也相应开展了高硅钼球铁排气管的铸造技术的实践研究与应用。目前,日本、美国等国也在中国大量寻求高硅钼球铁的汽车、机械高硅钼球铁配件,而且具有较高的市场求购价格。  相似文献   

16.
球铁生产目前以镁或镁合金作球化剂,但我国镁的产量较少,而稀土资源却极为丰富;如能用稀土作球化剂,无疑在经济上有很大的意义。我们采用喷吹技术,用稀土硅铁粉处理铁水,球化效果很好。喷吹法不仅可以使高硫铁水(S>0.10%)得到良好的球化,而且可以使球化孕育一次完成。试样的铸态机械性能可达 QT42-1和和QT50-5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球墨铸铁(以下简称球铁)的运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它有很多优点,具有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①其中游离状态的汽状石墨,经过球化以后,加强了它们的连续性,因而强度得到了提高,能忍受较大的拉力。②球铁的流动性比铸铁好。③由于球状石墨以游离状态存在,故可以消除部分震动,即具有减震作用。④可以用热处理方法(退火),提高它的冲击韧性。如球铁的冲击值在即火后可从1~3公斤·公尺/公分2提高到8~10公斤·公尺/公分2。 ⑤它的耐磨性比铸铁强50%,比青铜强30%左右。因而它逐渐代替了柴油机上的钢材曲轴和机床上的合金钢齿轮等等。并有可…  相似文献   

18.
我厂生产的一种球墨铸铁件,要求其屈服强度σ_s≥33公斤力/毫米~2,延伸率σ≥8%。我们采用包头的1号稀土硅铁作球化剂。开始我们把原铁水的含硅量控制在1.6%左右,处理完毕后,球铁的含硅量为2.6%左右。经热处理后,其延伸率δ可达10~20%;但其屈服强度σ_s只有28公斤力/毫米~2左右,满足不了机械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层磨法并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不同含硫量球铁球墨核心的成分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原铁水的含硫量和球化剂加入量,对球墨的结晶核心会产生影响。高硫铁水(原铁水中w(S)≥0.02%)的球墨核心主要为稀土硫化物,低硫铁水(原铁水中w(S)〈0.2%)的球墨核心主要为硅的化合物。同时,以后者为主要核心的石墨球圆整度比前者高,球铁的性能也比前者好,  相似文献   

20.
在铸铁件生产中,控制铁液温度往往表现在控制铁液的处理(孕育处理及球化处理)温度及浇注温度,孕育处理及球化处理温度一般要求在1400℃以上。近几年来,球化剂加入阻燃剂后,使球化处理温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双炉熔炼,为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