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机理及其预测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非线性理论--突变理论,对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延期突出的滞后时间是由地应力、煤体中的瓦斯、煤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外力作用(爆破)等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并依此提出延期突出的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33)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越来越显示出其资源优势。东胜煤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煤田之一,它以含煤面积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开采技术条件简单,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开采而闻名中外。但是由于煤层顶板含水岩层水压大、富水性强,给工作面回采带来一定困难,采用瞬变电磁法对矿井富水异常区进行研究与治理,大大提高煤矿回采安全性,降低煤矿开采成本。  相似文献   

3.
煤岩蠕变损伤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15  
对可能产生煤与瓦斯延迟突出的煤岩进行常规的物理力学性质实验、微观损伤分析和流变力学特性实验。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煤岩受力变形直至破坏的实验规律,提出了有实用价值的煤岩损伤的偏应力检测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4):417-420
通过对妥坝煤田内沉积剖面的系统研究分析,对妥坝煤田的沉积相进行总结,判断煤田的沉积环境,恢复了妥坝煤田二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在认真研究妥坝煤田控煤因素,特别是控煤沉积环境及控煤构造样式基础上,研究后期地质事件所诱发的主要构造活动对煤层的影响,剖析了该煤田的主要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5.
煤样粒径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与瓦斯突出是发生在煤矿井下生产中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地质动力现象,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以由不同煤粉粒径压制而成的型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分析软件、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对型煤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应用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台进行不同粒径条件下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以探索研究煤粉粒径对煤与瓦斯突出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样粒径影响型煤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而对煤与瓦斯突出产生明显的影响效果。具体表现在:煤样粒径越小,型煤表面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越大,其对瓦斯的吸附特性越好,同时其力学强度也越高;突出模拟试验表明,煤样粒径越小,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强度越大,吸附过程中吸附的瓦斯量也越大,但是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的破碎效果则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赤泥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赤泥的成分分析、物理力学性试验研究,总结赤泥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影响试验成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和地质状况,分析介绍了湖南涟邵煤田某矿区煤田成煤地质特征,并结一矿井着重对其局部区域滑覆断裂带地质构造、发育规律性、找煤意义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堆石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堆石体颗粒的几何特性密切相关,如颗粒形状、粒径和堆积方式等,对堆石体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建立在对颗粒几何形态研究的基础上,而颗粒的几何特性具有概率统计特征。针对目前对堆石体的研究主要以散体力学、细观力学和数理统计为基础的研究这一特点,分析了堆石体粒径的概率分布特征,给出了粒径的分布密度和分布函数,求出了统计特征值。其分析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堆石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及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风积沙进行室内试验,阐述了风积沙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研究了颗粒级配特性、击实特性和抗剪强度特性。对于利用风积沙进行工程试验、设计及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风积沙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褐煤是最年轻的矿产煤。一般v~r>4O%,焦渣特性为1号者,多属褐煤。褐煤在计算其低位发热量时,非可燃物对热值的影响也与烟煤相似。由大量褐煤煤样的统计计算后发现,褐煤中每1%含量的非可燃物影响热值的范围,约为67.5~74.5卡之间。此外,挥发份高的褐煤,其氢含量一般也较高,故障低的热值也  相似文献   

11.
考虑层理方向效应煤岩巴西劈裂及单轴压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淮南矿区B10煤层以水平层理为主,且层理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巴西劈裂及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煤岩在垂直和平行于层理面方向上的拉、压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 煤岩垂直和平行于层理面方向抗拉强度均具有明显的离散性,但前者离散程度更大;对比两者均值,前者显然小于后者,各向异性显著。(2) 宏观煤岩成分分布的随机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是导致煤岩抗拉特性离散性的重要条件;而宏观煤岩成分的条带状分布特点,以及煤岩割理系统分布的方向性,则是决定煤岩力学特性各向异性的内在原因。(3) 煤岩垂直与平行于层理面方向单轴压缩轴向应力–应变曲线相比,前者峰前变形特征相似,力学性态稳定,峰后应力跌落迅速,脆性特征明显;后者则峰值前、后各曲线均变形各异,力学性态不稳定。煤样的轴向峰值应变均小于1%,变形特征属脆性破坏。(4) 垂直和平行于层理面方向单轴压缩煤样的断口破坏形态分别以剪切和劈裂破坏为主,且2个方向的单轴压缩强度及变形参数均具有明显差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5) 煤岩垂直和平行于层理面方向单轴压缩特性均具有一定的离散性,但后者离散程度更大。(6) 煤岩单轴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垂直和平行于层理面方向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抗拉强度的40.1和14.7倍。  相似文献   

12.
两种含瓦斯煤样变形特性与抗压强度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5  
 介绍型煤煤样和原煤煤样的制作过程,设计含瓦斯煤样的三轴实验方法和步骤。利用自行研制的三轴蠕变瓦斯渗流装置和材料实验机组成含瓦斯煤样三轴压缩实验装置,对型煤煤样和原煤煤样进行含瓦斯三轴实验,获得大量不同围压和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系统地研究含瓦斯煤样两种煤样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和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围压和瓦斯压力对含瓦斯煤样的变形特性和抗压强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型煤煤样和原煤煤样的变形特性和抗压强度具有规律上的共性,但是其力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在含瓦斯煤样的变形过程中不是定值,而是动态变化的,且2种煤样的弹性模量差别很大,泊松比也不相等;相同载荷条件下型煤煤样的变形比原煤煤样的要大得多,其形状改变也比原煤煤样的大。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含瓦斯煤样的力学性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煤矸石细集料-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煤矸石集料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选用自燃(活性)和非自燃(非活性)煤矸石作为细集料,研究水灰比、掺量、养护制度等不同条件下两种矸石细集料-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规律,分析煤矸石的种类、活性、掺量等因素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矸石作为细集料,能够在水化初期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一定程度的二次水化反应,水化反应能提高其早期强度;非活性矸石细集料-水泥基材料的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而活性矸石则存在合理的水灰比范围;高温养护能够促进煤矸石细集料-水泥基材料的早龄期的水化进程,提高其早期抗压强度,但28d龄期中小掺量的矸石细集料-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会产生高温负效应,而对抗折强度的影响则相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加卸载条件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实验装置,以平煤十矿原煤样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加卸载条件下(即增加轴压的同时卸载围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卸载条件下含瓦斯煤的力学特性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加卸载煤样的承载强度比常规加载煤样的峰值强度低;加卸载煤样的承载强度随初始轴力的升高呈指数关系降低、随轴力加载速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关系降低、随初始围压的升高呈指数关系降低、随瓦斯压力的升高呈线性关系降低;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各条件下变形模量呈现先迅速减小然后缓慢减小直至破坏后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泊松比表现出先逐渐减小后增加最后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该研究对巷道支护和瓦斯抽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煤矸石对水泥基材料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煤矸石对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以及在酸性NH4NO3溶液中的化学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砂浆的强度随煤矸石增加而明显降低,但掺煤矸石改善了水泥砂浆的孔结构和在酸性溶液中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4榀不同形式的密肋复合墙板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加载、水平单调加载以及竖向单调加载试验,研究了墙板的受力特点与破坏模式以及墙板中肋梁、肋柱与填充砌块的共同工作性能。应用刚架—斜压杆简化计算模型对影响密肋复合墙板受力特点与破坏模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不同算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墙板的剪跨比、轴压比与框格的划分形式对其受力特点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外框架、肋柱和肋梁以及填充砌块对于复合墙板的受力性能分别起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沿空掘巷窄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50  
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研究了综放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及窄煤柱的稳定性与煤柱宽度、煤层力学性质及锚杆支护强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新观点,即高强度锚杆支护的窄煤柱是沿空掘巷围岩承载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针对不同煤层条件确定了相应的窄煤柱合理宽度,并将研究结果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8.
岩石显微空隙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与岩石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研究了大同燕子山煤层顶板岩石的显微空隙,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其与岩石强度的关系,显微镜下的统计分析与岩石力学实验表明,岩石的显微空隙与粒度分布都是自然界的分形,可用分维定量描述其复杂程度,同时,它们又都是影响岩石强度的重要因素,其分形维数与岩石强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据之估计岩石强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含水率煤岩受压变形破坏全过程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晋城煤业集团赵庄矿3#煤层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运用京岛AG–250kN刚性岩石试验机、数字式应变数据采集仪、声发射监测系统和自行研制的煤岩固–气耦合细观力学试验装置,进行不同含水率煤样在常规单轴压缩下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的不同使煤样的强度和声发射特征产生明显差异,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煤样的单轴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干燥状态的煤样强度较大,整个破坏过程中的变形较大,弹性变形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在密实阶段,不同含水率的煤样几乎没有出现声发射信号,干燥状态的煤样只出现少量的信号且基本没有变化,干燥状态的煤样声发射平均事件率为不同含水率煤样的4~10倍。进入弹性阶段后,不同含水率的煤样和干燥状态的煤样的声发射事件率均比较稳定,声发射平均事件率相差不大,但干燥状态的煤样声发射事件率持续时间更长。进入塑性阶段,不同含水率的煤样与干燥状态的煤样的声发射信号均明显增大,与弹性阶段相比,煤样的声发射平均事件率是弹性阶段的5~7倍。进入破坏阶段后,不同含水率的煤样声发射事件率低于干燥状态的煤样。含水量增加使声发射累积振铃计数减少,同时使产生明显声发射的时间滞后,试验结果表明水对煤样的力学特性和声发射特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饱水时间对煤体的力学性质与冲击倾向性指标的影响,对千秋煤矿2#煤层自然和饱水7~28 d处理后煤样,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进行冲击倾向性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在自然与饱水状态下,煤样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峰前积蓄能量和冲击能量指数均成正相关。饱水煤样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冲击能量指数以及峰前积蓄能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饱水7~10 d后煤的力学性质和冲击倾向性指标变化显著,而后有所减缓。在自然含水状态下,2#煤层属于中等冲击类(II类),饱水7~28 d后2#煤层的冲击倾向性指标有较大降低,由中等冲击类变为弱冲击类(弱II类);建议千秋煤矿采煤工作面注水超前时间7~10 d,超前距离约30 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