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维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正分析模型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将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推广至三维,在一定的线性位移模式下,按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三维块体非连续变形正分析模型,详细推导了荷载子矩阵,惯性子矩阵,位移约束子矩阵和接触子矩阵,给出了相应的公式和算例。  相似文献   

2.
节理岩体热应力问题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结合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提出了一种研究节理岩体热应力问题的等效初应力方法。该方法将温度变化对岩体的力学影响转化为等效初应力的作用来求解节理岩体热应力问题, 给出了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问题中等效初应力和等效载荷矩阵的计算公式。算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非贯通节理岩体的边坡稳定变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各向异性损伤张量考虑岩体中非贯通节理的几何力学效应。通过数值分析讨论高陡边坡在开挖形成过程中受节理组几何分布的影响程度及岩体变形情况,从而为边坡开挖设计及监测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块体理论赤平解析法及其在硐室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块体理论是近十几年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适合于裂隙岩体稳定性分析的行之有效的工程方法,裂隙岩体中硐室周围岩体滑落与岩体弱面分布及其力学性质密切相关,其滑移方式对于硐室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所建立的块体理论赤平解析法分析了某矿卷扬机硐室的稳定性,确定了失稳的块体,并指出可采用锚杆加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岩体节理剪切变形的幂函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了岩体节理剪切变形常用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幂函数模型。用幂函数模型描述的回归曲线以及根据试验参数得到模拟曲线与试验值比较误差均较小。最后 ,对模型中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是一种分析不连续节理岩体的数值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它在理论和工程应用中仍存在诸多局限。作者对其前后处理作了研究改进,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应用于两个工程实例中,得到了较好的成果,在工程决策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任放 《岩土工程学报》1990,12(5):106-107
<正> 本书是石根华博士根据他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为基础编写而成,由长江科学院翻译,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八章:①块体的位移和变形;②正分析模式;③反分析模式;④运动学条件;⑤稀疏存贮图解法;⑥正反分析应用举例;⑦级数式位移函数的正分析模式;⑧块体的生成与积分。  相似文献   

8.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中的预应力锚杆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预应力锚杆在DDA程序中的表达形式,并加入到DDA程序中.作为验证,计算了两个算例,用以模拟无锚杆、有锚杆(不同预应力值)条件下节理岩体的稳定情况,模拟结果体现了预应力锚杆对节理岩体的加固作用,而且随着预应力值的增大,这种加固作用也越明显,表明作者对预应力锚杆的模拟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预应力锚杆在DDA程序中的表达形式,并加入到DDA程序中。作为验证,计算了两个算例,用以模拟无锚杆、有锚杆(不同预应力值)条件下节理岩体的稳定情况,模拟结果体现了预应力锚杆对节理岩体的加固作用,而且随着预应力值的增大,这种加固作用也越明显,表明作者对预应力锚杆的模拟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岩体节理法向变形的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法向变形是岩体节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分析了岩体节理法向变形的对数模型、双曲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幂函数模型。用幂函数模型描述的回归曲线以及根据试验参数得到模拟曲线与试验值比较误差均较小。最后,对模型中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 是在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它在满足弹性理论基本方程条件下能够反映出岩体变形的不连续性, 既具有有限元理论基础的严密性, 又具有离散元法可计算块体大位移的特点,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的研究尚在初步阶段, 本文从最小势能原理出发建立了三维DDA 正分析模型, 重点讨论了三维块体系统中几种主要接触形式, 编制了相应的DDA 程序。主要内容包括:(1) 在一定的线性位移模式下, 按最小势能原理形成三维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分析总体平衡方程, 详细推导了弹性子矩阵、惯性子矩阵、荷载子矩阵和接触子矩阵, 建立了块体系统正分析模型。(2) 块体间高效而正确的接触判断, 是实现三维DDA 法计算的关键。本文采用分格检索技术搜索相邻块体, 利用公共面判断块体接触类型, 较之直接检查法节约了机时, 提高了计算效率。(3) 重点讨论了三维块体的角2面、边2面和面2面接触模型, 并用矢量方法和罚函数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 给出了接触子矩阵的表达式。(4) 证明了三维DDA 正分析方程的可解性, 给出了适合三维DDA 总刚矩阵的特点非零存贮图解法、分块高斯2塞德尔迭代法和预处理共轭斜量法, 并编制了相应算法程序。(5) 对一般二维块体和三维块体的单纯形积分法作了改进, 使得三维块体面荷载的处理更加方便。(6) 提出了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中锚杆的简化模型, 探讨了锚杆的加固机理。(7) 编制了三维DDA 正分析程序, 并利用多个算例对程序进行了考察, 从计算后的块体形态和理论值与计算值结果的对比来看, 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2.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将研究对象离散为块体单元,属于离散介质计算方法的一种.原有的DDA计算理论建立在小变形、小转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时步的累加来模拟大变形、大转动,计算时会因此而产生误差,尤其是当块体发生大转动时往往会产生较大误差.采用有限变形理论对现有的DDA程序进行改进,计算时根据有限变形几何场对每一时步的计算结果进行更新,并通过2个算例对改进后的程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程序可以很好地处理大转动问题,消除转动所带来的误差,并且在处理小位移、小转动问题时仍然有效,拓宽了DDA的使用范围,可作为工程计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三峡地下电站厂房窑洞口围岩属于一种断续节理裂隙切割的节理岩体,对主厂房与窑洞口相接处围岩的稳定情况,应用三维国国节理裂隙岩体的本构关系、损伤演比方程来评价此类岩体稳定性和变形行为。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在3D DDA中,分析的块体是由岩体内部实际存在的不连续面切割而成。在计算过程中,利用块体的几何关系正确地寻找出可能产生接触碰撞的块体,并在块体接触时利用接触弹簧来评估接触面法线方向的接触力:另外,在剪切方向则遵守摩尔-库仑破坏准则,最后以独创的开合迭代方法来保证每一计算步长具有较准确的接触力和解算的收敛性。计算的结果与位于日本天鸟桥西的现场监测影像进行对照后发现,此新计算法可以高精度地预测岩体失稳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中角-面接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提出了三维DDA的角-面接触模型,并用矢量方法和罚函数法给出了详细的理论推导。算例表明,所提出的角-面接触模型是正确的,并且易于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16.
金鸡山隧道是国内首例双向八车道连拱隧道,隧道区域内节理发育,围岩破碎,隧道围岩位移受节理展布特征影响显著。通过对施工中中导洞开挖掌子面、区段断面及其它出露区域节理的采集,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隧道正洞区域内的节理展布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行编制的非连续变形分析计算的断续节理扩展过程的模拟算法,对金鸡山隧道的位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鸡山隧道在2组节理作用下隧道围岩位移以竖向位移为主,且最大位移发生在外侧拱肩部位,研究成果为隧道施工中支护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首次在块体单元法中引入弹粘塑性流变模型来分析裂隙岩质边坡的变形及稳定性。以块体元模型来反映裂隙岩体变形的不连续性,在单元之间引入接触面单元来模拟岩体中的结构面,在接触面单元中引入弹粘塑性模型来研究岩体变形的时间效应及稳定性,并把此理论应用于裂隙岩体边坡的变形及稳定分析,以工程算例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单轴拉伸条件下断续节理岩体锚固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改性橡胶粉–水泥砂浆模拟岩石,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作为锚杆模拟材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单轴拉伸条件下,锚杆对含贯穿裂隙岩体的加固效应。结果表明:与不加锚试件的破坏形式相比,加锚试件均表现出塑性破坏特征;锚杆提高了节理岩体的变形模量和单轴抗拉强度,且加锚试件的变形模量和单轴抗拉强度随锚固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锚固角的增大,试件后期破坏模式发生改变,这与锚杆的黏结性能和抗剪切性能的复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