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瓷装饰艺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洋  汪洲 《景德镇陶瓷》2005,15(1):13-15
陶瓷装饰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彩陶文化到汉代瓷器装饰,采用绘画、刻划等技法,以弦纹、水波纹、几何图形。唐宋时期开始。采用彩绘颜料在瓷器上装饰。景德镇陶瓷.从现在发现的古瓷资料中,已有定论的是五代时期的青瓷,以釉色为主要装饰。宋代出现了大量的刻、划、印、雕花装饰:元代青花瓷是景德镇陶瓷彩绘装饰的起源时期.历经明、清、近代.到现代陶瓷装饰,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空中我们也只能是艺海撷贝。陶瓷装饰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彩陶文化到汉代瓷器装饰,采用绘画、刻划等技法,以弦纹、水波纹、几何图形。唐宋时期开始,采用彩绘颜料在瓷器上装饰。景德镇陶瓷,从现在发现的古瓷资料中,已有定论的是五代时期的青瓷  相似文献   

3.
瓷器,在几千年以前的中国就已经家喻户晓,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洗礼之后,陶瓷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而慢慢的积淀下来,成为了我们中国人所拥有的一项宝贵的财富。而在这博大精深的陶瓷艺术中,除了原料、工艺等方面,使用装饰画对成品陶瓷进行美化和装饰也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所以也就有了艺术品陶瓷的说法。众所周知,要说到瓷器,景德镇瓷器是中国陶瓷的精萃,景德镇瓷器的装饰艺术是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集大成者。江西则是孕育这一艺术文明的摇篮,欲了解景德镇瓷器装饰的形成,必须了解江西陶瓷发展的历史,因为景德镇瓷器是更多地受到江西本土制造陶瓷的历史、自  相似文献   

4.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陶瓷装饰工艺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在陶瓷器皿上进行彩绘,是陶瓷装饰的一项重要手段,经过美化了的陶瓷作品,既能提高陶瓷作品的文化品位,又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陶冶人们的情操. 陶瓷彩绘艺术作品,讲究的是造型严谨、形象生动、格调高雅、意境深长,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回味的空间.特别是进行中国画山水题材的创作彩绘,应该是器型与装饰彩绘的完美结合,装饰彩绘的技艺水平将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作者应该有工笔画或大写意的功力,才能创作出造型生动、线条流畅、构图完整和色彩丰富的陶瓷作品.  相似文献   

6.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青花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瓷器种类,其装饰纹样在陶瓷装饰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正如英国著名的古陶瓷研究家哈里·加纳爵士在《东方的青花瓷器》一文中所说:“在陶瓷装饰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种装饰类型能达到青花瓷那样巨大的流传影响。”青花瓷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主要是青花瓷瓷质细腻而洁白,蓝色釉下彩绘,幽然可人,图案纹饰雅俗共赏,因此,青花瓷一直以来倍受中外陶瓷爱好者的青睐,其起源,发展及各个时期的特点,也被历史学者和艺术  相似文献   

8.
<正>"只有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装饰题材的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具有时代风格的陶瓷艺术作品。"读之感触颇多。本文想沿着这一思路,谈谈瓷画(装饰艺术、装饰题材)与瓷器(造型艺术)如何完美结合的问题,肤浅之见,敬请前辈和同行指正。瓷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瓷器为载体的画,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瓷器的器型很多,如何根据瓷器的造型特征,选择适合其造型艺术的题材,构思出能与器型完美结合的画面,是每一位瓷画创作者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因为,无论你挑选的瓷器造型有多美,无论你挖掘出来的题材有多好,无论你具有的彩绘技能有多高,若构思出来的画面不能与器型完美结合的话,就不能成为一件完美的陶瓷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陶瓷装饰彩绘的题材十分丰富,花鸟彩绘是陶瓷彩绘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牡丹花是人们乐于选择的表现题材内容之一。陶瓷彩绘牡丹题材的作品在体现出作品美感的同时,也体现作品文化积淀厚重,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综合装饰指的是通过整体构思和综合思考,运用了两种以上不同属性的装饰工艺和技巧的陶瓷作品。例如,刻、填、喷、彩等多种工艺装饰手段;或使用釉料、泥料、彩料、色料等不同装饰材料:或采用釉上、釉下不同的彩绘技法等,使多种装饰工艺和技术相互映衬、各臻其妙、各显神采、  相似文献   

11.
朱芸 《陶瓷研究》2022,(1):92-94
基于新时代创新发展背景下,受新观念、新思想等因素影响,陶瓷彩绘装饰方式、风格、艺术特点等发生显著变化,传统化陶瓷彩绘装饰工艺较单一,无法充分地凸显出陶瓷艺术价值,并在彩绘装饰过程中,也会影响装饰效果.对此,还需在此方面重点分析,无论模式装饰方式还是彩绘风格等,均能有较强的时代性、创新性,推动陶瓷彩绘装饰多元化发展,在整...  相似文献   

12.
谷莉 《中国陶瓷》2015,(3):92-95,102
宋代,鱼纹题材广泛地运用到工艺美术上,瓷器装饰上最为丰富多彩。宋代陶瓷鱼纹采用了彩绘、印花、刻花、划花、塑贴等多种装饰技法,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鱼纹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13.
<正>本人由陶瓷雕塑到喜欢上陶瓷釉下本彩这门艺术,已有40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于陶瓷彩绘,初始我只作为雕塑作品的一种装饰手段来掌握,后来我的雕塑作品有纯色釉(含白色釉)和釉上彩或釉下彩作装饰的形式。采用釉下彩装饰的瓷器,由于其工艺是彩绘之后再施以白色(或影青)透明釉加以覆盖后烧成,色彩与釉互相映衬,显得鲜艳夺目,不浮不燥而沉稳。不但耐擦拭、清洗,同时,彩料中含的铅、镉等金属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故而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器,都比釉上彩装饰的作品观赏和使用价值都高。为  相似文献   

14.
本人由陶瓷雕塑到喜欢上陶瓷釉下本彩这门艺术,已有40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于陶瓷彩绘,初始我只作为雕塑作品的一种装饰手段来掌握,后来我的雕塑作品有纯色釉(含白色釉)和釉上彩或釉下彩作装饰的形式。采用釉下彩装饰的瓷器,由于其工艺是彩绘之后再施以白色(或影青)透明釉加以覆盖后烧成,色彩与釉互相映衬,显得鲜艳夺目,不浮不燥而沉稳。不但耐擦拭、清洗,同时,彩料中含的铅、镉等金属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故而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器,都比釉上彩装饰的作品观赏和使用价值都高。为  相似文献   

15.
叶慧 《景德镇陶瓷》2013,(5):I0118-I0119
综合装饰是在一件整体构思和综合思考的陶瓷作品中,综合运用了两种以上不同属性的装饰工艺和技巧,诸如刻、填、喷、彩等多种工艺装饰手段;或使用釉料、泥料、彩料、色料等不同装饰材料;或采用釉上、釉下不同的彩绘技法等,使多种装饰工艺和技术相互映衬、各臻其妙、各显神采、以形成赏心悦目的综合艺术效果和意趣横生的艺术魅力,它是现代陶瓷艺术中被广泛运用的装饰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潮州陶瓷彩绘装饰是继承人类制瓷技术经过集体传承和历史积淀而不断发展的一项陶瓷装饰艺术。其艺术形成和地方风格的形成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紧密相连的。陶瓷山水画彩绘是陶瓷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内容,潮州陶瓷山水画的一个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综合装饰是指在一件整体构思和综合思考的陶瓷作品中,综合运用两种以上不同属性的装饰工艺和技巧,诸如刻、填、喷、彩等多种工艺装饰手段;或使用釉料、泥料、彩料、色料等不同装饰材料;或采用釉上、釉下不同的彩绘技法等,使多种装饰工艺和技术相互映衬、各显神采、以形成赏心悦目的综合艺术效果和意趣横生的艺术魅力,它是现代陶瓷艺术中被广泛运用的装饰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由于陶瓷原料有丰富的色料在釉下和釉上使用。近十多年来,专业人士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在陶瓷配方、造型、色彩调配、陶瓷彩绘和炉烧等方面对釉下五彩进行研究。采用自制的釉下彩色料,运用国画、木刻、水印、套色法,装饰和绘画结合在一起绘制在陶瓷上,其作品具有瓷化强度高,釉面玻化程度高,绘画纹饰不易磨损,降低色料中铅的含量,使其作品色彩更鲜艳丰富,且富有层次感。陶瓷与装饰绘画是艺术品与工艺品的完美结合,提升了陶瓷作品艺术价值,为陶瓷文化注入了新理念、新手段、新创造。  相似文献   

19.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诞生了瓷都,瓷器也造就了瓷都,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一大批活跃在当代中国瓷坛画苑的新老艺术家们的功底和精湛的个人才艺在陶瓷艺术的灿烂天宇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所谓陶瓷综合装饰是以两种以上装饰形式结合运用到同一种产品上,产生新的艺术效果。其广泛运用于陶瓷装饰及其它工艺品的装饰中。陶瓷方面的综合装饰是用不同的彩绘、色釉、雕刻及釉下彩等多种装饰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一、青花瓷的艺术特色 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是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艺术品种,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珍贵的传统艺术.青花瓷是一种彩绘装饰瓷,是高温釉下彩瓷之一,是白地青花瓷器的专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