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江流域的陶瓷企业的陶瓷产品中,铅、镉的溶出量有的已超出正常检验标准,威胁到人类健康,早已引起业内人士与政府重视,但由于重金属的存在与陶瓷产品的外观质量有因果关系,"美"的诱惑构成了两者之间成正比的必然趋势,保住"娘娘"才能保全"太子"。如何使陶瓷产品在外观质量、艺术装饰上产生美的效果,又能避开重金属的污染,是一个在新形势下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对于发展陶瓷生产,确保人类健康,建设"两型"社会,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苑金生 《陶瓷》2009,(9):7-9
伴随着祖国30年改革开放,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发展迅速。色釉料是建筑卫生陶瓷的装饰材料,最终体现在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烧制后的外观质量上,色釉料的好坏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同时对改善陶瓷产品的物化性能和机械性能都有一定的作用。随着陶瓷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陶瓷色釉料行业也从最初的“星星之火”,迅速呈燎原之势,千舸竞发,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陶瓷是一种重要的人工材料,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陶瓷产品的质量控制对于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而物性和化学检测是管理陶瓷产品质量的关键手段。本文将探讨陶瓷物性与化学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其对陶瓷产品质量控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霞 《佛山陶瓷》2012,(8):30-32
近年来,随着泡沫陶瓷行业飞速发展,继行业内关注的泡沫陶瓷产品建材行业标准出台十年后,国家标准也相继出台。本文简单介绍了泡沫陶瓷行标与国标的制定条件和范围,详细阐述了泡沫陶瓷行标与国标关于泡沫陶瓷的定义、外观质量和理化性能,并对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5.
<正>陶瓷美术设计在陶瓷生产中,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结构和外观质量,是进行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完成陶瓷产品的生产中,即使有优质的材料和先进的工艺技术但终归要通过一定的器型和花面的设计,赋予一定的外观形态,并在陶瓷产品的经济效益上得以体现。因此,美术设计是整个陶瓷生产环节中的关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美术设计对产品进行开发和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轻工业局的支持下,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上海市旅游委员会、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协办,景德镇陶瓷上海艺术中心具体承办的“’98首届全国陶瓷产品展览订货会”将于1998年12月4-10日在上海举行。这届陶瓷产品展览订货会设有九平方米和十二平方米两种展位,主要展示和销售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园林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等陶瓷产品,并通过展览订货会以反映近年来我国陶瓷行业取得的成就,沟通企业与市场的联系,促进贸易,扩大出口。展览订货会以陶瓷产品订货为主,并有部分产品现场销售。需要参展的单位和个人,请直接与中国陶瓷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虚实观为基础,从陶瓷产品造型的外观形体、结构空间、审美情趣方面进行研究,对陶瓷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虚实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陶瓷造型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国华  张志成  江惠民 《江苏陶瓷》2003,36(4):26-27,30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陶瓷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但陶瓷企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市场机会,提高市场竞争力是陶瓷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通过分析陶瓷产品市场机会,提出了陶瓷产品营销中应捕捉的“四点”——卖点、亮点、热点、盲点。  相似文献   

9.
陶瓷产品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贵品。其外观形制与实用功能是每一位消费者选购的依据。古往今来,众多的陶瓷生产厂家均围绕着这两点进行创作和探索,以求达到其完美的结合统一。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研市和创作经验,把陶瓷器物造型设计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加以剖析和阐述,与大家共勉。1陶瓷器物功能与造型的关系功能与形态是陶瓷产品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一般说来,器物形态取决于其功能的需求,而功能又可作为创造新器形的依据。它们应该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由于生活的需求,人类发明创造了陶器。首先对它的要求便是使用功能,于…  相似文献   

10.
杨辉 《陶瓷》2007,(4):47-49
分析了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对陶瓷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陶瓷产品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息集锦     
国家日用陶瓷质量监督中心国家轻工业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简 介信息集锦国家日用陶瓷质检中心的前身为中国轻工部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理化检测室,创建于1954年。长期以来,一直从事陶瓷产品、陶瓷原材料及陶瓷辅助材料的理化性能、显微结构和化学成份的检验分析测试工作。1988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为“国家日用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成为第一批国家级检验机构。同年,国家轻工业部授权为“国家轻工业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1995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认可,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国家认可的陶瓷检验中心。同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国外对华陶瓷反倾销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陶瓷产品遭到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主要有:某些国家对中国陶瓷出口的“歧视性待遇”,我国出口陶瓷企业国外营销策略不当,对陶瓷产品出口秩序监管不力,我国陶瓷企业应诉不力等。从进一步发挥政府功能、加强陶瓷行业协会的管理协调功能、陶瓷企业更新国际营销理念、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资料报道,高质低产已成为当今陶瓷生产发展的趋势,人们对陶瓷的需求逐渐增加,预计今后5年内陶瓷市场将保持旺销势头。(1)陶瓷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迎合人们的消费需求。(2)陶瓷产品的趋向为高档高质低产,西方主要陶瓷生产国陶瓷产品总量将逐渐减少。(3)欧美国家陶瓷进口国猛增,其市场大有可为。(4)陶瓷产品出口税的降低,刺激着陶瓷产品的国际流动。(5)陶瓷工业在我国发展较快,销售市场逐渐转出。我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近几年陶瓷工业发展迅速,但我国又是一则“消费大国,对陶瓷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国内市场情…  相似文献   

14.
王裕芳  鄢春根  张小珍 《中国陶瓷》2003,39(4):39-39,45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陶瓷国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在陶瓷产品生产过程中,如何在有效地节约成本开支,不断降低能耗,达到生产向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一直是陶瓷业所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国际上陶瓷制造厂商和陶瓷配套厂商的合作,开发出了几种新的烧成技术。采用这些技术,陶瓷产品在烧成过程中,不仅绕成周期大大缩短,能源消耗大量减少,而且陶瓷产品的质量及性能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进而提高陶瓷厂商的整体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设计美作为人类审美创造的内容之一,尤其是现代社会的日趋发展,使科学研究的成果在不断地转化为新技术,新材料,从而手工业逐步被机器生产所取代.陶瓷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不断的体现出了设计美的重要性.陶瓷产品的设计美体现了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互统一的深度,表明了人类的智慧力量和情感态度以及设计师将物质和精神因素结合起来的新的创造,体现了人类需要更加健康、完善、全新的陶瓷设计产品.陶瓷设计美是自然与科学结合,是以人为本的,以人性化为前提的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陶瓷工程》2009,(2):49-50
显然这里所说的“陶瓷下乡”不是普通陶瓷产品普通意义上的“下乡”,而是针对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及相对“家电下乡”意义上的“陶瓷下乡”。最近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陈云贤在北京两会期间专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扩大工业产品‘下乡’范围的建议”,建议扩大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产品下乡范围,作为佛山市市长理所当然地建议将以陶瓷为代表的建材产品以及家具、纺织服装等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7.
显然这里所说的“陶瓷下乡”不是普通陶瓷产品普通意义上的“下乡”,而是针对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及相对“家电下乡”意义上的“陶瓷下乡”。最近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陈云贤在北京两会期间专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扩大工业产品‘下乡’范围的建议”,建议扩大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产品下乡范围,作为佛山市市长理所当然地建议将以陶瓷为代表的建材产品以及家具、纺织服装等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8.
《陶瓷》2012,(3):52-52
近日获悉,2011年12月27日,怀仁县陶瓷协会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怀仁陶瓷”商标,成为山西省第一件陶瓷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相似文献   

19.
鲁陶 《山东陶瓷》2005,28(5):41-41
[本刊讯]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光陶瓷有限公司和山东银凤陶瓷集团的陶瓷产品,在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中喜获“中国名牌”称号。这也是山东陶瓷行业荣获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20.
吴坚  柳慧 《陶瓷研究》1989,4(2):29-40
陶瓷“三度”检测是指在陶瓷分析调试技术中对陶瓷产品的白度,透光度和光泽度三项质量评价指标的测量。该系统是在APPLEII微机开发应用的陶瓷色变(包括白度)、透光度和光泽度检测装置,它采用把“三度”各探头装置与APPLEII微机联机的形式,可同时以键控转换方式分别对“三度”各探头装置进行检测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操作方便,简捷直观,成本造价亦较低。其中对色度和透光度探头设计成积分球式探头装置,将使系统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经现行普遍使用的国产白度计和透光度计更高,并使对陶瓷“三度”的检测一体化,很适用于取代旧式仪器对陶瓷及其它一些行业的产品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