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釉下绿彩瓷是指用单一绿彩颜料来装饰的釉下彩瓷,也可以把以绿彩颜料作为主要装饰的釉下彩叫釉下绿彩。釉下绿彩是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形式之一,在清末明初时期是醴陵釉下彩瓷的一种普遍装饰,虽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这一传统装饰工艺开始消失,但釉下绿彩瓷的独特工艺和广为人们喜爱的艺术效果,值得我们今天继续研究、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第1章釉下绿彩概述1.1概念界定釉下绿彩瓷是指用单一绿彩颜料来装饰的釉下彩瓷,也可以把以绿彩颜料为主的装饰釉下彩叫做釉下绿彩。釉下绿彩是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形式之一,在清末民初时期是醴陵釉下彩瓷的一种普遍装饰。~((1))  相似文献   

3.
釉下绿彩瓷作为醴陵传统釉下五彩瓷装饰形式之一,不仅有着醴陵釉下多彩相同的烧制工艺与精致巧妙的装饰技法,更具有清新雅丽、温润玉洁、恬静素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陶瓷工程》2012,(6):78-78
釉下绿彩瓷作为醴陵传统釉下五彩瓷装饰形式之一,不仅有着醴陵釉下多彩相同的烧制工艺与精致巧妙的装饰技法,更具有清新雅丽、温润玉洁、恬静素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醴陵窑釉下五彩瓷,是兴起于清末的釉下彩饰陶瓷艺术。因醴陵当地特有的色料,以及根据色料摸索的工艺技法,使得它的器型和装饰效果都别具一格。文章通过对醴陵窑釉下彩瓷概述,及其器型进行了分析,梳理了醴陵窑釉下彩瓷造型的演变规律。对当今陶艺创作,尤其是对器型与装饰的协调性应用上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釉上彩瓷、釉下彩陶器、釉下彩软质瓷是在没有渗化性的瓷坯上使用低火性颜料进行装饰,其传统中国画的墨韵艺术效果不是依靠瓷坯的渗化性来实现的。传统青花瓷与釉下彩瓷则是利用瓷坯的渗化性及高火性颜料进行绘画装饰,青花汾水与青花水墨画就是传统青花瓷利用其坯体的渗化性来达成的重要装饰手段与装饰效果。由于创制了包括墨彩在内的多种颜色的高火性釉下颜料,使得醴陵釉下彩瓷的汾水有更丰富的色彩;由于将墨彩应用于水墨画,使得主要依靠黑色和渗化性来呈  相似文献   

7.
正装饰艺术都是由粗细向精密发展的,就像人类的脚步,不可能停留在原地,这是人类实践和认识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陶瓷装饰艺术即是如此,"釉中彩"装饰艺术就是优秀的彩瓷装饰艺术的发展成果。翻开陶瓷历史教科书,就会发现彩瓷分类各有见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古陶瓷图典》这部权威性著作中,阐述了"釉中彩"概念,并且把它单独列类,可见釉中彩的彩瓷地位。尽管《中国古陶瓷图典》没有把"釉中彩"同"釉上彩"、"釉下彩"、"釉上、釉下双层彩"并列成类,但实际上已经解释了"釉中彩"的发展未来。书中关于褐彩、褐绿彩和白釉绿彩的条目中,分别介  相似文献   

8.
所谓彩瓷是指用高温或合成低温颜料在坯上或白胎上进行加彩装饰的艺术。它是把中国传统绘画运用到瓷器上装饰的一种特有艺术魅力的工艺美术。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釉下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唐代的长沙窑。长沙窑是用褐、绿、蓝三彩在胎体上绘画,有人物、花鸟、走兽、诗词等纹样,技法娴熟,构图美观,为彩瓷装饰开辟了新的路径。到了宋、金时期,彩瓷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部分釉上的红、绿、黄彩和金彩。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是这一时代最负盛名的釉下彩瓷,釉下青花最早是出现于唐代,但青花瓷并不成熟,产量很低,流传不广。到元代青花才成…  相似文献   

9.
《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41(1):F0002-F0002
陈扬龙,1941年生,湖南醴陵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他15岁学艺,一直从事釉下彩瓷的设计制作工作,以工艺花卉见长,在釉下彩瓷的泥釉,颜料烧成等技术技法上进行了重要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醴陵釉下五彩瓷被誉为"东方陶醴瓷艺术的发展高峰"因而闻名于世,其传统烧制技艺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工艺复杂,装饰手法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醴陵釉下五彩瓷独有的双勾混水渍色法装饰工艺。双勾混水渍色法,即是以线条为主,用墨或用颜色在泥坯、素烧坯或釉坯上勾好完整的轮廓,然后按照画面设计要求填色,有时是使用单色,有时需要多种色彩混合,称之为双勾混水渍色法,一般简称"混水"(又称汾水)。双勾混水渍色法有浓彩和淡彩的两种表现方法。浓彩是以各种较浓的颜色来装饰。  相似文献   

11.
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艺术,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八世纪的中唐时期,长沙铜官窑就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新技术。据考证,当时在白釉下画绿彩、在青釉下画褐、褚、绿三色等品种,已表现了釉下五彩不一般的特点,加上纹饰上的变化,除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外,花卉、人物、走兽均为常见题材。因而丰富了釉下五彩装饰内容。宋代磁州窑、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的发展。与长沙窑的发展不无关系。这也奠定了今日醴陵釉下五彩在国人乃至世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张宗登  张红颖 《中国陶瓷》2007,43(10):56-57,65
醴陵釉下五彩瓷最早打破我国长期釉下单彩瓷的局面,后又由釉下五彩发展到釉下多彩,具有色彩丰富、构图简练、清雅温润、精美素洁的装饰艺术特征是我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研究了长沙窑釉彩断面上的着色剂浓度分布,并和历代典型釉下彩进行了对比。对比的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1)长沙窑各种不同类型的彩瓷,在着彩区的胎、釉中间层上,看不到有任何残留色料颗粒,即使生烧残器也是如此;(2)除了少数精笔描绘成的彩绘瓷以外,其他各种大小斑块装饰、联珠彩、单色釉等,在彩饰区断面的上部看不到有透明釉层,而且着色剂的浓度分布在胎、釉中间层处最弱,釉面处最强,中间呈逐步变化的过渡状态。这些差别说明长沙窑的彩饰工艺和历代典型釉下彩不一样。长沙窑的彩饰工艺包括色釉工艺、点彩工艺和釉下彩工艺。某些精细彩绘采用釉下彩工艺,但在好些方面却和典型釉下彩工艺不一样。本文还研究了长沙窑釉彩的化学组成。主要特点是P_2O_5含量很高,褐彩中的MnO含量也很高。绿釉和绿彩中还含有极少量的SnO_2,As_2O_3和PbO。SnO_2,As_2O_3和P_2O_5的存在,使绿釉和绿彩呈强烈的乳浊感。长沙窑是我国最先把铜作为高温着色剂的古窑场之一。其绿彩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在局部地区出现铜红。长沙窑的陶工在这种偶然现象的启发下,通过试验;初步烧制出以铜红作为装饰的彩瓷,这一历史事实说明铜红釉彩的起源应归功于长沙窑。  相似文献   

14.
冯韬 《陶瓷研究》2010,(2):103-104
i、装饰手法及工艺 在清代,龙纹在陶瓷碗盘上的装饰是丰富多样的。在装饰手法上主要以釉上彩、釉下彩和颜色釉为三大主流。釉上彩,以五彩为主有白地五彩、色地五彩、青花五彩等,此外还有三彩,另还有矾红彩、绿彩、斗彩、素三彩、墨彩、粉彩等等。  相似文献   

15.
彩瓷有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上彩有古彩、粉彩、新彩和平彩等之别,其中以粉彩最为多见,装饰效果最佳,发展前景极为宽广。  相似文献   

16.
醴陵瓷业学堂的正式开学时间为1906年5月26日,瓷业公司正式开工时间为1906年11月16日至12月15日间。瓷业学堂首批瓷器样品出窑时间为1906年7月,釉下彩瓷首次见诸文献的时间为1908年1月28日,醴陵釉下彩瓷诞生于这段时间内。熊希龄、沈明煦、安田乙吉、常先、大丸谷理吉等人是1905至1909年间醴陵釉下彩瓷创烧期的重要人物。醴陵釉下彩瓷的装饰技法包括勾线分水、刷花与绘画,大丸谷理吉是最早的勾线分水与刷花的画师。  相似文献   

17.
新彩是一种陶瓷釉上瓷装饰技法,属陶瓷釉上彩.从工艺上讲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合称为陶瓷三大类装饰.新彩装饰其主要特征是色彩绚丽明快,表现力强,既可以精细勾线填色,又可以通过颜料的稀释调配作画,显示出色彩巧妙美观,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传承与创新面临新的挑战与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充分了解醴陵釉下五彩瓷发展历史,知晓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的种类;二是在教育体系层面融入釉下五彩传统工艺的学习与实践;三是广纳其他地域文化和工艺,通过不断吸收,取其精华,让釉下五彩瓷装饰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素有“瓷城”之誉的-醴陵茂,燃料充足,瓷土资源丰富,建县,烧制陶瓷历史悠久。这里群山环抱,峰岳起伏,林木繁是制陶瓷的理想场所。醴陵东汉初釉下彩早在公元八世纪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工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新技术.、长沙窑在白、青、黄釉下,以绿、褐、赭三色进行彩绘,在陶瓷史上是个先例。而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绘,突破了千百年来生产单色釉下彩瓷的局面,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千年梦想,百年成就,当归于醴陵窑工、产品更新,励精图治精神。醴陵瓷业脱离景德镇的,光绪末年,熊希龄、文俊铎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景釉下彩瓷是日本在明治年间(1868~1912年),在对本国磁业施行"改良"的过程中,将引进的欧洲硬质瓷工艺及高火性釉下颜料,与传统青花瓷工艺相结合后在1906年之前发展而成。具体而言,釉下彩瓷的胎釉组成基本为传统工艺,颜料采用欧洲的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的高火性釉下颜料,烧成采用欧洲的二次烧成工艺,但本烧温度为传统工艺范围内的1300°C左右而非欧洲的1380~1460°C范围,装饰为传统手工绘画装饰工艺与欧洲的转写等非手绘工艺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