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中国传统庭院式建筑布局折射的封建礼制的管理思想和庭院式建筑布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新校园的设计中采用庭院式空间组合方式使建筑与外部空间设计同时推进,创造出层次丰富、优雅宁静的校园环境,获得与众不同的布局,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建筑风格明快、端庄、素雅,统一中求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新校园的设计中采用庭院式空间组合方式使建筑与外部空间设计同时推进,创造出层次丰富、优雅宁静的校园环境,获得与众不同的布局,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建筑风格明快、端庄、素雅,统一中求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定量认识幼儿园的室内热环境,对幼儿园儿童活动单元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现场测试,得到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和室内温度空间分布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幼儿园室内热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室内相对湿度过大以及冬季采暖方式不符合人体热舒适的要求,并通过数据证明建筑采用内庭院式平面布局有利于室内热环境的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幼儿园儿童活动单元平面模式,强调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是符合幼儿活动特点和人体热舒适要求的采暖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研究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沧州清真北大寺原有布局与现在布局的对比,总结沧州清真北大寺的建筑布局特点。  相似文献   

6.
庭院式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主体和精华,具备良好的自然采暖和空调效应,但因种种原因,对庭院这种“冬暖夏凉”热工性能的研究依然处于定性阶段,在系统地分析了庭院夏季的动态热过程各相关因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庭院空气温度分布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给出了定量化分析并通过实测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世界化的背景下 ,探讨建筑的地区性、创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建筑逐渐成为普遍性的关注。本文简要论述了地区性的内涵和旅馆建筑的布局类型 ,以此为基础 ,研究旅馆建筑布局的地区性 ,探索旅馆建筑布局中创造地区特色的设计思路和手法 ,并指出这种创作将给旅馆建筑设计带来广泛的多样性与持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大城市高层建筑布局规划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多因子评价体系,运用一种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求解的新方法,对影响建筑高层布局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展现了建筑高层布局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并通过对各层级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今后合理规划建筑高层布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某村复杂山地地形为例,利用三维软件对该村地形等高线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模型,运用CFD软件对该地形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该村地形风环境下舒适性较好位置并提出建筑布局的最佳方案。比较西南风和西北风下该村附近的风速和风速比的大小,以及各形式下建筑布局的通风性分析,提出复杂山地地形下风环境选址及建筑布局一般性的建议。结果表明:在背风面上风速和风速比较大处居住舒适性更好;风向与建筑大约有45°时,建筑布局形式中行列式布局方案较好,且通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筑布局的能耗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市建筑布局对能耗的影响规律及关键性布局参数,采用仿真试验结合敏感性分析的方法,从遮挡太阳辐射减少建筑得热的角度,对武汉地区200种布局进行仿真研究.首先,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LHS)确定布局参数组合;然后,利用R语言和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建立200种能耗模型并计算;最后,应用标准回归系数(SRC)和树状高斯过程模型(TGP)两种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量化分析水平和垂直方向9个布局参数对目标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布局对能耗有显著影响,9个布局参数的总变化,分别引起制冷、供暖和总能耗15.8%、26.8%、4.4%的波动;两种敏感性分析结果类似,对制冷和总能耗影响最大的参数是西侧建筑高度,其主效应都在0.3左右,影响最小的参数是南侧建筑面宽,其主效应都在0.1以下;影响供暖能耗最大的参数是南侧建筑的高度,其主效应在0.3以上,影响最小的参数是东侧建筑面宽.当参数取值远大于目标建筑尺寸时,各参数对能耗的影响力降低,采用TGP敏感性分析更合理.从节能减排的角度,为城市规划及建筑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介绍古典建筑庭院概念的基础上,就古典建筑庭院空间的建筑、围墙、绿化、园林建筑小品等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以合肥地区几个典型古典建筑庭院类型为例,多方位的研究合肥地区古典建筑庭院的特点,并对古典建筑庭院提出地域庭院理论与可资借鉴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居住区中居住者对领域性空间的需求,论述了现代居住环境建设中的邻里院落给人们提供的室外小居住环境,能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并简要叙述了进行邻里院落设计中的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ODEON软件对红安县吴氏宗祠戏场进行计算机声环境仿真,得出了观众区内的混响时间、早期衰变时间、声压级、语言传输指数、明晰度和早期侧向能量因子等常用声学指标值及其总体分布情况。通过分析以上数值发现庭院式观演空间存在以下声学特征:1)庭院戏场的混响时间较短,且庭院中不同区域的混响时间差异较大;2)声源指向性对于庭院中听音效果的影响明显;3)庭院中央的语言清晰度优于舞台两侧及庭院后部的正厅,且对于庭院中的音乐声明晰度而言高频声优于低频声;4)庭院两侧的早期侧向能量因子值高于庭院中间区域,因此位于庭院两侧的观众在空间感体验上优于庭院中间的观众。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庭院式戏场与我国传统戏曲演出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认为两者之间是相互契合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界定了乡土聚落的概念,并以新疆吐鲁番麻扎古村落为例,通过对气候环境特点与乡土聚落营造关系的解析,从村落、院落、建筑单体三个层面,对绿洲乡土聚落在回应气候环境特征方面所具有的营造策略与适应建设模式进行了总结,凝练归纳出"生土建材"、"平屋顶"、"高密度"、"窄巷道"、"深院落"、"爬山屋"、"过街楼"、"高架棚"、"花格窗"、"内向性院落"、"葡萄架庭院"、"通风墙"、"屋顶窗"、"葡萄晾房"、"土拱"、"转移生活方式"、"厚重的围护结构"、"半地下室"等具有普遍性的绿洲聚落营造模式18条.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方民居建筑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庭院一直是西方住宅的核心组成。通过对西方最有代表性的庭院形式——古罗马的中庭、古希腊的庭院以及两者的综合体古罗马双庭的简要介绍,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异同。同时类比我国传统民居中的庭院,从中透析不同民族中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古今庭院文化的暗和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庭院的发展为轴,根据建筑与庭院的相对主次关系及它们的传统演变,分析了四合院、天井、园林甚至平台阳台等多种空间形态.以庭院的建设形式和居住者使用的心理变化,从追求舒适感、防卫意识、"天人合一"意识等等,研究古今庭院发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庭院模式之起源与涵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传统建筑几千年来几乎只传承着一种相似的群体组合方式--庭院或称院落.在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活模式后,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庭院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回应,从而在深层意义上论述了庭院模式的起源与涵义,最后探讨了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延续和拓展传统庭院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形式,它型制规整,特点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建筑要素,以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社会文化等.  相似文献   

19.
展览建筑的庭院空间承载多样功能,如室外展览、艺术集市、植物展示以及休憩娱乐等,这些活动与室外风环境息息相关。然而在现有的设计方案推敲中,庭院的大小和布局形态主要依赖建筑师的主观经验,缺少庭院设计与室外风环境的相关性思考。本文对48例国内外知名展览建筑的庭院面积进行归纳整理,通过散点曲线拟合,得到展览建筑的首层建筑面积与庭院面积的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对展览建筑在设计方案阶段有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5类典型布局模型,以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以杭州为例)为依据进行风环境模拟,通过适宜风环境的面积占比和测点风速的稳定性来评价建筑布局对庭院风环境的影响。总结得出,U型围合(东向庭院)、分段围合(西向庭院)和分段围合(东向庭院)的适宜风环境区域占比基本稳定在99%左右,可以提供较理想的室外观展空间,其中U型围合(东向庭院)的测点方差值较小,庭院风速变化更稳定,符合室外观展的风环境需求。本研究为创作具有良好室内外布局和适宜风环境的展览建筑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To improve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of rural settlement and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rural houses in winterin cold areas, the seriously bad wind environment should been controlled and considered. This paper applies the metho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simulate the wind environment of some typical arrangement of building and courtyard in winter, and concludes the optimal building and courtyard arrangement types and strategies. It aims to provide some technical supports for improving the wind environment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cold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