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祥 《西部皮革》2011,33(5):54-56
弓鞋即为古代缠足妇女所穿的鞋子。旧时妇女因缠足脚呈弓形,故其鞋有此名。延续千年的缠足陋习是封建社会文化畸变的反映,在这种愚昧和残酷文化的桎梏下,"宫鞋三寸,新月半弯"成为了古代择偶赞美的标准。由于人们对女子三寸金莲所穿弓鞋的不同审美心理,也派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和趣话。  相似文献   

2.
周祥 《四川皮革》2011,(5):54-56
弓鞋即为古代缠足妇女所穿的鞋子。旧时妇女因缠足脚呈弓形,故其鞋有此名。延续千年的缠足陋习是封建社会文化畸变的反映,在这种愚昧和残酷文化的桎梏下,“宫鞋三寸,新月半弯”成为了古代择偶赞美的标准。由于人们对女子三寸金莲所穿弓鞋的不同审美心理,也派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和趣话。  相似文献   

3.
汪应泽 《西部皮革》2002,24(11):55-55
所谓“莲鞋”就是缠足妇女所穿的鞋。从缠足史来看,女子之足以纤小为贵。小,是莲鞋的主要特征。《元宫词》:“帘前三寸弓鞋露,知是娇娜小姐来”。其实不足三寸者也大有人在。在如今存留的莲鞋实物来看,可置于怀中、小于碗底、小如婴儿之鞋的鞋也很多。正如《清稗类钞》中言:清代道光帝有一姚美人,“足之纤小,每绣履倦,则贯一针线插于鬓上,帮垂耳后,才如一叶,人不见也。”可见绣鞋之小,而且鞋头十分尖锐。 随着莲鞋的流行,因其时代、民俗不同,文化承袭的不同而各具风情。从制作工艺的角度来分,有不同的类  相似文献   

4.
以女性服饰装扮中的高底鞋为研究对象,重点比较了西方女性装扮史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高底鞋,和中国女性装扮史上清朝满族女性的高底鞋.主要比较项目包括高底鞋的形状、高度,材质、装饰、功能、穿着人群、社会和自我评价,以及两者兴起和流行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图像和文献资料的查阅及研究比较得出,中西方女性高底鞋虽然在流行的时间和空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两者在具体形制和功能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两者兴起和流行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有诸多相同,集中体现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女性审美观念等方面.不过由于两者所处的中、西文化习俗和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女性的高底鞋在穿着人群和社会评价方面差异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顾任飞  吕飞 《西部皮革》2010,32(8):48-52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是封建礼教束缚下的一种非理性的风俗习惯,是一种病态的审美观。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明已彻底抛弃了那种接近原始的野蛮,现有仅存的缠足女子亦逐渐消失殒灭。为了不让中国妇女千年缠足的疼痛与屈辱随着历史的流逝而湮没,一批莘莘学子对浙南地区缠足妇女现状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全岳 《西部皮革》2015,(7):55-57
<正>【漫谈中国鞋史系列篇之二十三】"竹杖芒鞋轻胜马"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定风波》中的佳句。"芒鞋"就是用芒草所编织的鞋,也称芒屦、芒履、草鞋等。在当时,芒鞋不仅贫民所穿,士大夫也不例外。苏轼这位大大的"士大夫"不但穿芒鞋、写芒鞋,还说穿芒鞋如同"轻胜马"一样惬意,作为北宋进士、文学家的苏轼,缘何像贫民一样与芒鞋为伍呢?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祖籍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进士、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成绩卓著,堪称古文运动之领袖。他的四千多首诗词感情充沛、  相似文献   

7.
新朴素城市鞋 城市中的妇女将会穿得较随便,但打扮相当女性化,设计师将这种风格称为裙子配搭。因此,鞋跟较高的盛装女鞋将会在未来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芭蕾舞鞋、便鞋、船鞋将流行较平、中等高度的款式。  相似文献   

8.
盐与慈禧的养颜之道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咸丰元年(1851年)选秀女入宫,次年被封为兰贵人,后因生穆宗同治,晋封为妃,七年晋封为懿贵妃,咸丰十一年其子载淳继位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辛酉政变”后,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在同治、光绪两朝的政治舞台上活动了四十八个春秋。作为一代统治者,她有着显赫的地位,尊贵的身份;但作为一个女人,她又有着爱美的欲望,在美容养颜方面费尽了心思。慈禧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美容养颜之上。她十分讲究仪表、仪容,不仅在养颜、护发上下功夫,还十分注重对牙齿的保护。慈禧有吸水烟的…  相似文献   

9.
为美化当代妇女穿着,我厂鞋研所设计试制成功一种新颖别致的女式“电子闪光”皮鞋。该产品融制鞋、电子技术和工艺美术为一体,富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迎合当代青年妇女爱美、猎奇、表现个性的好胜心理。特别适合新娘、舞台演员和喜爱跳舞的女士们穿用。婚礼时新娘穿上它,脚下五彩缤纷,更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高举"教育是立国之本"大旗,极力推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陶行知,不但脱去西装穿草鞋,而且穿上西装"修"皮鞋、讲学之余"卖"木鞋,与鞋大有不解之缘。陶行知的鞋故事,已成为后代赞赏这位人民教育家"立志教育"、"生活俭朴"、"爱惜人才"的美谈。  相似文献   

11.
"为你做鞋"与"为你量脚定做鞋",虽然都是为你做鞋,却有着天壤之别.因为唯一性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在大众市场中,可用的鞋楦尺寸、形状、围度并不能适合每个人.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天天在穿"小鞋",还不知不觉.只有量脚定制,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削足适履". 际华鞋靴公司的"皇家"牌精品皮鞋,从为宇航员定制航天专用鞋,到为精英人士定制专属个人的款式、型号、皮质、色泽,演绎了高级手工定制鞋的精彩.领略一下量身定做的奢华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一种具有"一鞋多穿"功能的鞋子。重点研发帮面的变化,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设计研发:第一类鞋底不变、款式变化,通过帮面上加入拉链或者纽扣的设计,使单鞋、凉鞋互变;单鞋、靴子互变;靴子筒高互变。第二类帮面基本结构和款式不变,通过拉链、纽扣或魔术贴,可以是单鞋上装饰件进行系列变化也可以靴子上的条带、流苏或拆卸或变化。第三类是鞋底不变,整个帮面进行更换,达到一双鞋底配多个帮面,实现真正的帮面自由变化、一鞋多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100多年前,现代皮鞋制作技术还没有从国外传到我国的时候,人们大多穿布鞋,而布鞋基本上是由家庭妇女做。我国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孙犁,小时穿的是母亲做的鞋,上学时穿的是叔母做的鞋,结婚以后,是穿爱人做的鞋,直到城里才开始买鞋穿。晚年生活在大城市的孙犁,很想穿"家做鞋"。孙犁在一篇小说中,用优美的文笔,描述了他对布鞋的情愫。  相似文献   

14.
正合色鞋,是一种两样底色相合的绣鞋,兴于北宋,后因其半绿半黄的双色,被视为不祥之鞋,穿者渐少,元明以后又再度流行。合色鞋还有一个名字叫"错到底"。究竟为什么叫"错到底"?传言就因合色鞋奇案中的痴情女将这不祥之物赠与了有情郎,从此事事离奇,一错到底,由此铸成了合色鞋千古奇案。明朝弘治年间,发生了一起离奇合色鞋的奇案。说的是浙江杭州城钱塘门内有一户姓潘人家,家道殷实,夫妻育有一女,名叫寿儿,年方十六,貌美如花。一日清晨,住在楼下的寿儿洗漱已毕,却不见一向早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高底鞋盛行,但法国和意大利规定:新娘如果穿着高原鞋谎报身高,婚姻无效。 17世纪只有贵族仕绅可以穿有跟的鞋,因为鞋跟高度代表财富与社会地位。 17世纪初领导欧洲流行风潮的拿破仑皇后约瑟芬,衣柜里清点出600多件礼服,而鞋子竟有700多双。  相似文献   

16.
防静电鞋将跻身于生活鞋行列之中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胡长幸,王宏升在干燥环境的夜间,穿脱衣裤时会看到闪闪烁烁的星火,听到喀喀吧吧的响声,人体触及导体时又有电击发麻之感觉,这就是静电的放电现象。人们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或从事有身体某部位活动的工作,或与物体有...  相似文献   

17.
<正>宋未元初,战火不断。尚书之子程鹏举,落难时沦为一大户人家家奴,由此结识宋将之女玉娘,与她结为恩爱夫妻。后在玉娘的帮助下寻机逃脱,找到父亲生前的部下,被委任朝廷命官,遂以"合鞋"寻找玉娘,最终夫妻团圆。程鹏举"合鞋"寻妻的传奇故事,被后人编成戏剧《易鞋记》,千载流传。顾名思义,"合鞋"就是合并在一起的鞋,但"合鞋"的更深寓意是天意成双、和谐美满的姻缘。说媒时,媒婆各拿男女双方一只鞋,若合在一起正巧是一对才能订婚,称之"合鞋";下聘时,男方向女方赠送的鞋,称之"合  相似文献   

18.
正【梦想,是憧憬、理想、目标、渴望的代名词;梦想,是人类最天真、最可爱、最美好的愿望。有梦想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人生。尽管梦想各不相同,但人类自从穿上了鞋,便生出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双"飞鞋",穿上它就可以健步如飞,来去匆匆,何等快活!】  相似文献   

19.
正【广州市的花鞋山和鄱阳湖的大鞋山,流传着两桩凄美的爱情故事,都与鞋子有关,花鞋山说的是惠州书生与歌妓秋娟的鞋故事,大鞋山说的是渔夫胡春与瑶池仙姑的鞋故事。两段情最终演化成两座山名,流传千古。】花鞋山的故事,说的是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个叫曾其的广东惠州书生,因进京赶考路经广州,顺便拜访了一位在白鹅潭妓船上谋生的本家叔父。  相似文献   

20.
布鞋的出现最早始于周代。据考证,这是在我国候马出土文物中发现西周时期的武士跪像穿有“千层底”的布鞋而得出的结论。老一辈的人都知道,旧时代一般家庭都是由妇女做布鞋的,她们在劳作之余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边纳鞋底边拉家常。在2~4厘米厚的鞋底上,一针一针用线将鞋底纳实,再经过大约十多道程序,才完成一双鞋的制作。布鞋的规模化生产,也只是近百年的事,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