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明明  王永志  万千 《家具》2014,(3):69-75
闽南建筑木雕与浙江木雕、广东木雕一道,被称为中国三大木雕。时至今日,世代传承下来的福建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庙宇木雕,在晋江东石等地被广泛传承,其中尤以潘山庙宇木雕为盛。传统木雕技艺一般采取口传身授或祖传秘授的方式来逐代传承,随着老一代木雕手艺人的身老故去,很多传统绝技难以得到很好的传承,一些珍贵的传统技艺已处于濒危状态。为了传承和保护闽南古建筑木雕这一传统技艺,应以佛教用品与生活居住文化产品研究为切入点,利用地方珍贵资源传承与可持续设计研究来丰富和完善人们的现代生活,使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闽南古建筑之中的不朽经典——潘山庙宇木雕艺术,得以发扬光大。本文在研究闽南木雕与闽南古建筑的基础上,从制作过程、工艺特点、传承意义等对闽南潘山庙宇木雕做了较为详尽的阐释,特别指出其在传承过程中凸显的传承模式局限、从业者年龄老龄化、缺乏产业意识等问题,最后通过对晋江市艺达木雕美术有限公司的个案分析,提出以申遗为契机、创建文化产业基地、完善理论研究等有助于潘山庙宇木雕技艺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手工技艺,是手工技艺遗产的一部分,其传承在于对其保护,保护是传承的路径,保护当今中国文化的传承极为重要。传统手工技艺,无论从现在的电视新闻还是报纸对这方面的宣传,越来越多,引起大家的注意,教师们必须从普及的基本知识出发,强化对大学生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基础知识。强化"传统手工技艺"实践教育活动等方面,制定大学生传统手工技艺保护意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胶东旅游纺织品现状入手,研究传统民俗技艺"割绒绣"在胶东地区旅游纪念品的创新性开发与应用,在保留传统技艺内质"魂魄"的前提下,打破以往对于传统工艺生搬硬套的模仿,从表现载体、制作技艺、消费模式等方面对"割绒绣"传统技艺进行普通民众参与其中的"活态"传承,并尝试进行设计实践。研究表明:"割绒绣"作为胶东地区传统民俗技艺有生命的传承,必须保留传统民俗"魂魄"的同时,以现代人的审美诉求为引领,为割绒绣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4.
剪瓷雕是闽粤台地区传统建筑中独有的装饰技艺。论文通过研究闽南剪瓷雕的发展现状、传统工艺、民俗信仰、审美归因及文化认同等方面,归纳其叙事性设计的表达方法,以此探寻闽南剪瓷雕在现代家具装饰中的叙事性设计策略与方法;进而分析从闽南剪瓷雕中提取相关节点,结合现代方式进行叙事性营造与传播,并进行实践创作。在保留闽南剪瓷雕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语义,将该技艺与现代家具装饰结合,在提升家具文化内涵及地域风情的同时,可使日渐式微的剪瓷雕技艺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5.
"五芳斋裹粽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也是我国粽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传统手工类的"五芳斋裹粽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五芳斋裹粽技艺的保护方式和传承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建立裹粽技艺文化展示区、依靠节日庆典活动、高校文化教育传承、数字化保护等方式来来推动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技艺类非遗的活态传承在当下社会形态趋势面临一些列问题,如何将技艺类非遗的"技"与"艺"传承的问题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传统手工技艺回归本原为基础,传承文化生态活动链,承载民间生态思维观,并将传统技艺与生活以及精神思维结合起来,助力非遗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7.
潮汕嵌瓷技艺已被列入"非遗"名录,传承嵌瓷技艺所独具的艺术语言,以便能在更广泛领域应用,对其艺术形态的理解与应用转化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潮汕嵌瓷技艺厚重的载体、独特的用材、巧妙的工艺三个视角出发对嵌瓷技艺的艺术形态进行分析,旨在探寻其艺术特征与造型规律;从此种传统技艺的现代建筑外墙装饰、室内壁画装饰、公共艺术空间装饰与家具案面装饰四个应用领域,探讨此种技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为嵌瓷技艺的传承与多领域应用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的宝贵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发展和时代变革,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却陷入困境,例如传承人年龄太大、传承观念落后、后继无人和传统工艺技巧的缺失等。当前,党和政府重点突出文化强国的观点,制定了许多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扶持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做好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科学传承,并积极开展创新,提高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知名度,使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闽南渔女主要指有着"福建三大渔女"之称的惠安女、蟳埔女和湄洲女.闽南渔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是生活在福建南部沿海一带的闽南渔女先辈们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本文深入挖掘闽南渔女文化元素,整合可供动画创作汲取的闽南渔女文化元素以及分析其在动画创作过程中的创新途径,一方面,可以为动画创作提供更广阔的思路空间,增添新活力;另一方面,对弘扬闽南渔女文化,促进民族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泸州分水油纸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保留完整的传统手工制伞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渡线作为制伞技艺中独具特色的一环,技术性与艺术性达到高度统一,工艺复杂,传承、学习难度大。对泸州分水油纸伞渡线工艺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传承、弘扬和保护其工艺。  相似文献   

1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的推进,苏州缂丝技艺的传承危机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其代际传承的实际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活跃的市场为苏州缂丝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但潜在的问题也使缂丝的核心技艺正在流失。文章认为,苏州缂丝作为技艺类的世界级非遗项目,核心任务是文化传承,核心价值是"技"和"艺"的统一。以此为根基的非遗保护学术化与市场行为规范化,可以使苏州缂丝手工艺与市场开发之间形成内向和外向的良性互动,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保护和传承山西和顺地区"牵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将"牵绣"应用于旅游纺织纪念品的设计中。追溯"牵绣"的发展历史,剖析了其刺绣技艺和纹样特征,基于以上特定因素,探讨了"牵绣"在旅游纺织纪念品这一领域的应用原则及方法。"牵绣"在借助旅游纺织纪念品传承的过程中,应保留"硬质绣"技艺的特点,纹样上多采用富有地域特色、浮雕感较强的狮、虎、葫芦等纹样,构图可呈中心线镜像对称或以中心点为中心呈发散式对称。旅游纪念品开发从产品多载体、产品系列化、文化软嵌入、附加技艺体验以及增加时尚感等角度着手应用于服饰品与家用小工艺品两大类,在创新设计的同时实现"牵绣"技艺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3.
以"明盏三千"传统灯盏工艺推广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分析技艺的艺术特征、传承现状以及传播途径三个层面内容,为当代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推广研究形成有益的研究视角与经验输出。  相似文献   

14.
正"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四代传承人孙泽慧,几十年来倾心于手工皮艺的保护、传承、开发及弘扬工作,在传承雅安百年技艺--全手工工艺软包皮拖鞋制作技艺基础上将其创新发扬,将刺绣工艺、手绘工艺、掐丝工艺、镂雕工艺等多种手工技艺融合,把皮艺制品与四川特色文化结合起来,使产品更具巴蜀地域文化特色、更具艺术价值。她所设计制造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市获奖,她本人曾获得中国轻工"大国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凌子超 《西部皮革》2023,(17):131-133
探讨闽南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纺织品中的传承路径,有助于促进闽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文章通过对闽南文化在旅游文创纺织品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发现题材内容缺乏丰富性,产品形式缺乏创新性,品牌塑造缺乏内涵。从注重富有价值性的闽南文化元素主题的挖掘与应用,注重新理念、新技术、新表达的运用,注重融合闽南文化元素品牌的塑造这三个策略,对闽南文化在旅游文创纺织品中的传承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时间:2015年4月20日地点:北京恭王府时尚事件:"锦绣江苏——传统织绣染技艺精品展"暨中华传统织绣桑技艺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4月20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的"锦绣江苏——传统织绣染技艺展览"暨中华传统织绣染技艺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在恭王府成功举办。本次展览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精心组织、筹备下,共展出织绣染作品180余幅。与此同  相似文献   

17.
鲁绣,博采"苏、粤、蜀、湘"四大名绣之长,又独具一格,列属"八大名绣之一"。烟台绒绣与抽纱技艺同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鲁绣的不同品种,在其色彩运用、构图形式上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本文对绒绣与抽纱技艺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加深大众对烟台绒绣和抽纱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闽南剪纸艺术在继承了中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与土著美学、海洋文化、外来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形成风格独特艺术表现形式。闽南剪纸作品多构图丰满、线条连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通过剖析闽南剪纸艺术构成特色、技法,进而探寻剪纸艺术在当代的创意性传承与发展。从闽南剪纸艺术结合新媒体的方式变革其艺术表现空间;结合社会热点创新题材内容;结合服装服饰、室内装潢创新产品形式等方面探讨该文化的创意性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含义、基本状况,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以湖北"杨楼子榨坊榨油技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为例,探讨了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措施。认为生产性保护可激发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是积极、有效的保护传承方式,应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有利其代代相传为原则。应注重传承方式创新,以技术与知识的传承为重点,突出产品的个性与差异,着重体现人而非机器的价值,需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泛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以广绣中"留水路"工艺为案例,分析了广绣在服装上的应用情况以及当下旗袍与刺绣工艺的高级定制情况;提出广绣技艺与高级定制旗袍的结合是新时代传承传统手工艺的重要途径。广绣与高级定制旗袍的结合既能活态保护传统广绣技艺,又能提升高级定制旗袍的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文化创新的产业链,为我国的文化传承和服饰设计制造新的契机。抓住时代的脉搏,解决广绣技艺在高级旗袍中的制作难点,为"一带一路"建设,传承工匠精神,做好扎实技艺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