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4,(22):24-30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ECs)联合神经干细胞(NSCs)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及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Allen’s法行急性脊髓损伤造模后,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1组(NSCs移植组)、实验2组(OECs移植组)和实验3组(NSCs+OECs联合移植组)。局部注射法进行细胞移植。于术前和术后1、3、5、7、14、21、28 d,采用BBB评分法、改良的Tralov评分法和斜板实验,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状况进行评分,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 N1波)潜伏期的检测。最后,各组随机抽取一只大鼠进行灌注、取材与固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各组NT-3在局部受损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造模及细胞移植术后,24 h时内各组大鼠BBB评分及改良的Tralov评分均为0分;斜板实验角度下降非常明显,由实验前(82.00±3.45)°降为(12.7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EP(N1波)潜伏期明显延长。(2)随着实验的进行,各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情况:各实验组BBB评分及改良的Tralov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显著(P<0.05);1周后各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实验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斜板实验角度也逐渐增加,1周后,实验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1周后各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实验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MEP(N1波)潜伏期均逐渐缩短,3 d后,各实验组潜伏期缩短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3 d后各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实验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中NT-3均有明显增高,7 d内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此后逐渐减少。其中从第5天开始,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实验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时,单种细胞单独移植,OECs的治疗修复效果要强于NSCs的治疗修复效果,OECs与NSCs联合移植取得的治疗修复效果最好。(2)NT-3在OECs与NSCs细胞联合移植组中表达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内灌注甲强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外周血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36只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2只。实验组、对照组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实验组在术后即刻向蛛网膜下隙注入甲强龙,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注药。术后1、3、7 d 采用 BBB 评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3 d 检测血清 SOD 和 MDA 含量;术后1、7 d HE 染色观察损伤节段脊髓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术后1、3、7 d BBB 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 <0.05),实验组术后3、7 d BBB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实验组、对照组术后1、3 d 血清 MDA 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 <0.05),血清 SOD 含量显著降低(P <0.05);实验组术后1、3 d 血清 MDA 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 <0.05),术后3 d 血清 SOD 含量显著升高(P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脊髓组织损伤处空洞形成较少,神经元萎缩变形较轻,神经纤维排列相对整齐,液化坏死及炎症细胞较少。结论硬膜内灌注甲强龙能有效地降低外周血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且能阻止继发性脊髓损伤病理的发展,保护脊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用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对比目鱼肌凋亡相关蛋白FasL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微囊化异种组织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家兔8只用于制备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悬液。成年SD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组8只)、B组(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24只)、C组(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24只)和D组(单纯损伤组24只)。B、C及D组大鼠于T10脊髓行左半横断伤后,立即于损伤处分别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10μ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明胶海绵吸附的10μL坐骨神经组织细胞以及空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1、3、7、14 d(每个时相取6只大鼠)取损伤侧比目鱼肌肌腹,A组(每个时相取2只大鼠)取相应部位的比目鱼肌肌腹。应用HE染色观察肌细胞微观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目鱼肌凋亡相关蛋白FasL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脊髓半切损伤后B组肌纤维萎缩始终不明显,而C、D组随时间的进展肌萎缩越来越明显。脊髓损伤1 d后比目鱼肌FasL及Caspase-3阳性表达升高,至第7天达高峰,第14天维持在较高水平;B组FasL及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C组及D组(P〈0.01)。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可抑制比目鱼肌FasL及Caspase-3的表达,并延缓肌萎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每组24只。Sham组仅暴露腹主动脉,不结扎;I/R组采用Zivin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麻醉后夹闭左肾下腹主动脉30 min;LIPC组大鼠在麻醉后使用止血带阻断右下肢血运10 min,恢复血运10 min,反复2次后同I/R组办法建模。3组分别于手术缝合后6 h(T1)、1 d(T2)、3 d(T3)和7 d(T4)时随机抽取6只大鼠,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进行下肢神经功能评分。各组在T1—T4时的评分结束后,取L2-4脊髓组织,行HE染色,双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脊髓组织的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LIPC组大鼠T1—T3时改良Tarlov得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T1—T4时大鼠GFA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LIPC组大鼠T1—T3时改良Tarlov得分,T2、T3时大鼠脊髓组织中GFA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有减轻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FAP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20)、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中度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行椎板切除,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组注射依达拉奉3 mg.kg-1,每隔12 h重复一次,直至相应时点;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术后6、24、48、72、120 h 5个时点分别取样检测脊髓组织含水量及丙二醛(MDA)的含量;TUNEL法检测各组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脊髓组织Bcl-2基因表达。结果治疗组各时点脊髓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及细胞凋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脊髓组织MDA含量,减轻脊髓水肿,上调Bcl-2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继发损伤,从而达到其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4):73-76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甲强龙冲击疗法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给予甲强龙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适量地塞米松静脉滴注。随访6个月。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评分(1.89±1.04)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评分(3.26±1.1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评分(3.16±1.07)分与治疗后评分(2.89±1.1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护理干预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冲击疗法对于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69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综合康复训练,连续治疗1月后对比膀胱功能。结果:观察组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容量均有明显上升,残余尿量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而残余尿量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验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8):81-82
目的:探究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颅脑外伤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前提下为观察组提供阶段式康复护理。观察比较术后两组的康复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分析NIHSS神经功能量表评分,术后4周两组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上下肢功能,术后4周两组的上、下肢Fugl-Meye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4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高,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预后优良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阶段式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对照组(n=15)、EPO治疗组(n=15)、BMSCs治疗组(n=25)和BMSCs联合EPO治疗组(简称联合组、n=25)。造模后第7天EPO组大鼠经腹腔注射EPO,BMSCs组、联合组大鼠则经损伤脊髓局部注射BMSCs和局部注射BMSCs的同时加用EPO腹腔注射。应用双标免疫荧光法检测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标记的神经元中丝蛋白(NF-M)的表达情况;取脊髓组织作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及恢复程度;用(BBB)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联合组较BMSCs移植治疗组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水肿显著减轻。移植的BMSCs在宿主脊髓中存活,联合组中NF-M阳性细胞数目均比其余组多(P<0.05)。联合组在不同的时间点神经功能BBB评分都较BMSCs组及EPO组高。结论 BMSCs移植与EPO腹腔注射是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BMSCs与EPO联合应用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9):73-74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接诊的5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8例。常规药物组给予抗血小板、活血化瘀和对症支持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组基础上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评估(FMA)、Barthel指数(BI),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BBS、FMA和BI均优于干预前,联合治疗组NIHSS、BBS、FMA和BI均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两组干预后MEP潜伏期短于干预前,波幅高于干预前,联合治疗组MEP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NIHSS、BBS、FMA和BI等指标,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6)
目的:观察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点穴组40例予穴位按压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FMA、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点穴组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出汗增多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脊髓损伤后出汗增多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及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星状神经节毫米波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对2组患者的出汗、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出汗缓解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出汗缓解总有效率为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抑郁及焦虑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均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出汗症状的缓解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4)
目的:分析予以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从社区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4例。其中,对照组进行自我护理;观察组则是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半年后,对比分析所选两组患者在护理后总有效率、Barthel评分以及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以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促进病人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0):29-32
目的:探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区域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70只大鼠,雄性,体重220~26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只。两组大鼠均采用脊髓半切建模。建模1周后研究组行UMSCs移植,对照组给予等量不含干细胞0.9%氯化钠溶液注射。移植24 h及1、2、4周后,比较两组Tarlov评分。移植2周后,观察两组的组织学情况,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移植24 h后两组Tarlov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1、2、4周后研究组Tarlov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2周后,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空洞面积大,神经纤维相对稀疏,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且星型胶质细胞明显聚集增生;研究组炎性细胞浸润且星型胶质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有神经纤维通过大鼠脊髓损伤区域。研究组移植2周后两组I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U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大鼠损伤脊髓部位的炎性细胞浸润、抑制胶质细胞形成瘢痕组织,对于改善大鼠神经损伤后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3):260-266
目的 体外实验探索骨水泥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MMA)对斯普拉格大鼠(Sprague Dawley,SD)乳鼠脊髓背根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体外模拟椎体成形术制备骨水泥球,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MMA单体释放的浓度范围及变化趋势;显微操作下提取乳鼠背根神经节并体外培养乳鼠脊髓背根神经细胞(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DRGs),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ity enolization enzymes,NSE)免疫荧光化学染色鉴定DRGs;根据体外实验模拟椎体成形术测得的MMA释放浓度范围,DRGs加入含有不同浓度MMA的培养基,设为正常对照组,10-3,10-2,10-1,1和10 g/L MMA组;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采用Annexin V法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分析MMA单体诱导的DRGs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骨水泥在植入后前10min内释放出大量单体,约占总释放量的90%以上,随着时间延长,单体释放总量基本保持平稳。60 min内MMA单体最大浓度范围为(0.102 5±0.006 8)g/L。DRGs加入MMA单体作用后,10-3和10-2 g/L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00±2.24)%、(92.20±2.77)%,与对照组(97.00±1.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380和0.070);10-1、1、10 g/L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9.40±5.18)%、(86.20±4.32)%、(77.60±3.7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MA单体诱导的DRGs的凋亡,MMA单体10-3、10-2、10-1、1、10 g/L均能够诱导细胞的凋亡,凋亡率分别为(38.3±2.2)%、(40.5±1.1)%、(44.1±3.5)%、(48.0±1.8)%、(54.8±2.7)%,与空白对照组凋亡率(22.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中存在MMA单体的释放,并且对椎体内感觉神经细胞存在毒性,因此MMA单体释放对椎体成形术的快速止痛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33):20-22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艾司洛尔对福尔马林炎性大鼠脊髓背角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鞘内置管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艾司洛尔注射液400μg/kg组(S1组)、艾司洛尔注射液800μg/kg组(S2组),各12只。鞘内置管5 d后,各组注射以上药物,然后在大鼠后肢皮下注射福尔马林50μL,以Vonfrey及Hargreaves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观察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变化。观察1.5 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背角pERK蛋白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S1、S2组的Ⅱ相阶段的疼痛行为均有减少,且S1、S2组L4~5节段脊髓表达的pERK蛋白表达均比N组少(P<0.01)。结论:鞘内注射艾司洛尔可减少福尔马林大鼠脊髓背角pERK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124-125
目的:观察研究有机磷中毒心肌损伤患者血清凋亡促进因子及抑制因子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心肌损伤患者50例作为A组,同期有机磷中毒无心肌损伤患者50例作为B组,另选取体检健康者50名作为C组。检测比较三组的血清凋亡促进因子(Caspase-3、Caspase-9)及抑制因子(Bcl-2、sFas、sFasL)的表达水平,以及A、B组不同中毒程度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表达水平。结果:A组的血清Caspase-3、Caspase-9、sFas及sFas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B、C组,血清Bcl-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B组与C组的上述检测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同中毒程度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有机磷中毒心肌损伤患者血清凋亡促进因子及抑制因子的表达明显异常,在有机磷中毒心肌损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7):124-125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经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检测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IL-6、IL-8、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gM、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能够减少患儿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炎症因子的应激表达和免疫功能的损伤,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6):829-831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治疗前后分别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症状评分,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损害情况。结果:治疗后,穴位敷贴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减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脱失、水肿及变形明显;各治疗组大鼠神经细胞脱失、水肿及变形现象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穴位敷贴可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症状,对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5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MA评分与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