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lanning》2015,(6):171-177
采用天然露头岩心进行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不同运移距离下的界面张力以及化学剂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二类油层中复合体系的各组分损失严重,表面活性剂在运移前20%距离后即损失了80%,此时碱、聚合物的损失率也达到23%和12%;复合体系运移全程距离后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损失率分别达到了92%、42.8%和31%,损失量都较为显著。复合体系的化学剂主要损失在注入井附近地层中,且这部分损失主要为"无效损耗",对采收率的贡献值有限。化学剂的损失导致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也逐步降低。复合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实际的有效作用距离仅为前20%距离,因而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十分有限,而对20%井距之后的水驱残余油的进一步启动则是三元复合驱发展的潜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4)
针对弱碱三元复合驱采出井井筒酸洗解卡除垢与近井地带地层解堵措施互相独立、药剂利用率低、整体费用高、施工时间长,且处理液进入处理站后导致电脱水器工作异常等问题,优化药剂配方及注入段塞,将解卡、解堵措施同步进行,提高了药剂利用率、施工效率和清垢效果,降低了施工总成本,实现了处理液免外排,解决了返排液地面处理困难、罐车外运不环保等问题。此技术应用后返排液未对集输系统产生影响,解卡成功率达到100%,在节约检泵作业费用的同时,单井平均日增液32%以上,增油总收益435.28万元,创造经济效益458.63万元,对提升复合驱开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
随着地面管线工艺流程的简化设计,环、树状流程的应用。采出井回油压力因原油黏度增加、管径变细等原因不断升高,机采井的平均回油压力由原来的0.3 MPa左右升至了0.7~0.9 MPa。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回油压力对油井的能耗及产液量造成了很大影响,回压升高后单井能耗升高、产液明显下降。因此,为保证抽油机井系统低能耗合理运行,井口回压应控制在0.7 MPa以下。通过理论和现场试验研究确定了机采井井口回压的合理界限,为以后合理降回压,降低生产能耗,提高油井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5):157-164
确定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关键物性特征参数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保证三元复合驱应用效果的重要前提。利用岩芯驱替及原子力显微镜探测等实验,对大庆油田某区块三元复合驱前后岩芯润湿性、敏感性、孔隙度与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相对渗透率测定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岩石润湿性会发生改变,亲油性储层岩芯可反转为亲水润湿性;敏感性实验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对储层不同敏感性造成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驱后水敏性增加但速敏性、酸敏性、碱敏性等有所降低。对储层孔渗统计分析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岩芯孔隙度和渗透率绝对值均有所增加,且二者相关性较好;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对岩芯微观孔隙结构的观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孔渗改善的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随着三元复合驱开发的不断深入,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的碳酸根和硅含量不断上升,造成某三元区块污水处理系统处理难度大,现场沉降分离效果差,外输水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超标。经过现场调查以及室内实验分析发现:一是由于污水站上游的A、B两座转油放水站分离采出水含油量不定期超标,造成下游三元污水处理站沉降罐进水含油量过高,影响采出水处理效果;二是由于污水中成垢离子过饱和,不断析出造成过滤罐筛管结垢加快,影响过滤效果;三是由于上游的A转油放水站外输水与B转油放水站外输水不配伍,造成下游三元污水站沉降罐进水中硅酸和碱土金属碳酸盐过饱和,从中析出大量硅酸、非晶质二氧化硅和碱土金属碳酸盐微粒,增加了采出水中悬浮固体的去除难度;四是由于三元污水存在乳化现象,油水分离难度大较难处理。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采取化学法改善三元采出水处理效果、三元采出水过滤罐在线清洗解决措施,改善了采出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6):125-126
油藏的各向异性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网布置和油井产能具有重要影响,常规规则井网不能很好地适应各向异性油藏,渗透率主方向油井见水时间短,而渗透率侧方向储层水驱效果不佳或油井未见效。为解决该问题,突破传统的常规规则井网形式,根据水驱油的流管法原理和物质平衡方程,构建平面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当边井和角井见水时间相等时,各向异性油藏可以达到均衡驱替的效果。根据各向异性油藏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注采单元几何参数的定量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对所建立公式进行了验证。在各向异性油藏中,短轴角井井距随着长轴角井井距的增加而增加,随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在各向异性系数为10时,短轴角井井距的减小趋于平缓。新的菱形反九点井网提高了油藏的采出程度和注入水的波及效率,为平面各向异性油藏构建合理的九点井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驱油剂+耐温抗盐凝胶” 调驱技术,驱油剂的性能特征,耐温抗盐凝胶颗粒的化学组成和调驱机理。在文留油田应用该技术调驱及取得的降水増油效果。分析了文14断块油藏特征,阐述了文14-侧19井应用该技术调驱后的变化,以及对应油井新13-143井见效情况。笔者认为,驱油剂与耐温抗盐凝胶结合调驱,可以使二者优势互补,见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8)
英东一号构造是青海油田近几年新开发的一个难采储量区块,地层原始压力低,油气产层相互交错,油井产液含气量大,结蜡严重,导致机采井系统效率很低。通过防气设备的现场应用,也难以达到防气的目的。依据英东一号构造的地质特点,机械采油技术不适合该区块油井的生产,只有采用气举采油方式才能达到提高油井系统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6):118-123
三元复合驱中聚合物、碱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能够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各组分存在的色谱分离会使协同作用大为减弱。通过一维长岩心研究二元/三元体系各组分在线性流过程中吸附规律差异,然后制作二维平面物理模型研究三元复合驱径向流过程中各组分运移规律,判断出三者的协同作用距离,通过数值模拟以及矿场试验结果论证用变浓度多段塞代替单一段塞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三元体系中由于碱的存在可以使超低界面张力保持距离和乳化能力强于二元体系,三元体系一维长岩心的采出程度比二元体系增加了6.32%;三元体系各组分协同作用距离集中在主流线1/2处,各组分运移距离为: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在后续水驱的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存在解吸附现象;使用变浓度多段塞组合注入,可以在保持相近采收率情况下减少15%的表面活性剂和4.5%的聚合物用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6)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其中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及其复配的二元、三元复合驱、泡沫驱等;气驱包括CO2混相/非混相驱、氮气驱、烃类气驱和烟道气驱等;热力驱包括蒸汽吞吐、热水驱、蒸汽驱和火烧油层等;微生物驱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四大三次采油技术中,有的已形成工业化应用,有的正在开展先导性矿场试验,还有的还处于理论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