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哈尔温油田萨尔图油层的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认为研究区萨尔图油层油气主要来自于下伏青一段烃源岩,依靠油源断裂垂向或侧向运移至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富集成藏,油水关系复杂.构造、断层和砂体有机匹配,在凹陷低部位形成岩性透镜体油藏、在斜坡带形成断层(构造)—岩性油藏、在构造高部位形成岩性—构造或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2.
齐家北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泰康隆起带-龙虎泡大安阶地-齐家凹陷北段,高台子油层最为该区的主力产油层,是常规油进一步挖潜增储的有利勘探领域。通过对研究区构造精细解释,沉积研究及砂体预测,油藏精细解剖,油水分布研究,进而对齐家北地区高台子油层常规油油气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油气来自高台子油层原油主要来自青一、二段烃源岩,油藏类型向斜区多为岩性油藏且主要发育在中南部,东西两侧斜坡多以断层—岩性、微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为主。有效源岩控制高台子油层油气主要分布范围;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下步的有利勘探目标是凹陷区的岩性油藏带寻找局部富油的岩性圈闭;在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带内寻找受断层遮挡的岩性圈闭以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松辽盆地肇源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油藏类型主要为构造-岩性和岩性油藏2种类型,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4种因素:地层超压——油气运移的原动力;断层和渗透性砂体——油气运移通道;河道砂体——油气聚集的载体;有效圈闭——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以上认识明确了研究区下步勘探方向,并已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双城地区构造、烃源岩特征、沉积特征、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的分析,认为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沉积环境,大量排烃期前形成的断层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研究区没有统一油水界面,双城地区以断层-岩性油藏为主。区内扶杨油层的油气成藏受构造、储集条件、断层和储层匹配形成的有效圈闭和优势运移通道4个因素控制。明确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并已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萨尔图油层大部分薄层砂处于原始状态,砂体厚度薄,钻遇率低,水淹程度差,是目前在油田生产研究系统中重要储藏油气类型之一,也是目前重点开发的部位。对杏八区西萨尔图油层进行精细解剖,对地层进行精细的划分与对比,建立了431口井6个沉积时间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特点建立研究区三角洲前缘亚相16种测井微相模式,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薄层砂、席状砂、远砂坝等沉积微相,确定了6个沉积时间单元的平面微相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储层的特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蟠龙油田长2油藏的研究,表明其油气聚集受储层和局部构造双重控制,油藏类型属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储层主要为辫状河流沉积的河道砂体;其成藏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沉积相带、鼻状构造、砂体叠置点、裂缝等因素。研究成果在油田探井井位优选、开发方案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平洋地区油源主要来自齐家—古龙凹陷的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成熟烃源岩,油气层的分布规律一般为气上油下的特点,发育构造—岩性、断层—岩性、岩性类型油气藏,主要目的层为萨尔图油层。通过油气藏类型和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的研究,总结出平洋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主要有4种,即三角洲前缘相及滨浅湖相砂体分布范围、嫩江组二段至明水组沉积末期发育的鼻状构造、断层控制作用和构造与沉积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经历了下断上拗的发展演化历程。古近系复杂断块油气成藏研究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点。位于②号断裂东段的涠洲D-8含油构造经历了研究-钻探-再研究-再钻探的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勘探历程。该构造已钻3口井反映该区带成藏模式主要为岩性油藏,储层为来自东北长轴方向不同期次的砂体,但仅具有大的沟源断层的砂体才能成藏。经精细刻画该构造区发育多个具备沟源断层的砂体,还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  相似文献   

9.
对于松辽盆地陆相坳陷湖盆坡缓的中浅层而言,烃源岩和砂体大面积分布,岩性油藏能否成藏,关键因素是要具备有效储层、有效圈闭和油源断层。松辽盆地中浅层发育河流、三角洲和湖泊三大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成因的各种砂体是形成岩性油藏的有效储集体;经多年实践勘探已发现的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和扶杨油层岩性油藏一般均分布于三角洲相带各类砂体形成的岩性圈闭中;T1、T2断层是沟通油源与储层的唯一油运移通道。通过对松辽盆地内部岩性油藏精细勘探,挖潜剩余油气资源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油后备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的油气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通过成藏要素及其特征、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关系、油气成藏机理等多项研究,总结了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油气成藏的3个主要要素,即成藏期古构造、烃源岩和储层。齐家地区长期受西北高、东南低古构造格局控制,物源主要为北部物源影响,青二三段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东南部,且深部优于浅部;高台子油层储层北部相对较厚,而物性特征则浅部优于深部。油气成藏主要受3个要素成藏期空间配置:受先致密后成藏、压实及胶结等成岩作用影响,以及油源供给程度等多因素的影响,油气主要分布于储层物性较好、多油源汇聚古凹陷周边斜坡带;同时,运移输导量越大、砂地比越低、盖层越发育,越有利于形成纯油区;另外,活动断裂可作为油气垂向输导运移的通道,开启断裂附近油柱高度高,油水界面上移,导致上部储层油水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井间砂体边界刻画困难、河道组合方式多样化、难以确定河道内部变差砂体展布等问题,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地质解释与层位标定。在地震沉积学的理论指导下,利用地层切片技术提取振幅属性,并定性定量地优选各沉积单元的地震切片,用相干技术作为辅助刻画砂体边界的方法,最终制作了振幅—相干融合切片,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组共33个沉积单元展开了精细刻画砂体的研究。研究显示振幅—相干融合切片对研究区内井间砂体边界、河道组合方式及河道内部变差砂体的刻画均有良好效果,并对研究区北部测井资料缺失的下段层位进行了砂体展布预测,解决了以往仅以测井资料作为刻画砂体依据的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2.
腰英台油田位于长岭凹陷中部两个次凹之间的构造鞍部大情字井低凸起的东南部,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带[1]。首次证实了黑帝庙凹陷的对腰英台达尔罕构造带的供烃能力,通过对烃源、储层、盖层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发育带控制斜坡背景上局部微幅构造圈闭及侧向上受断层控制形成遮挡的砂体向高部位尖灭形成的岩性圈闭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对辽河滩海西部古近系油气输导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古近系发育连通砂体、断裂及不整合3种油气输导基本要素,相互配合形成砂体-断裂、不整合-砂体、不整合-断裂及砂体-断裂-不整合4类油气输导组合样式,东部陡坡带以断裂-连通砂体-不整合输导体组合为主,输导类型主要为“S”型;西部斜坡区以连通砂体-断裂输导组合为主要油气运移通道,输导类型主要为阶梯型?平面上,断裂及“构造脊”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不同时期油气优势运移指向存在一定差别,总体来看,海南洼陷北部生成的油气主要向笔架岭地区及海南仙鹤地区运移,而南部次洼的油气主要指向葫东斜坡。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图牧吉地区油砂发育主要地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西斜坡有着较丰富的油砂资源。图牧吉地区油砂矿的形成与松辽盆地的发育演化、构造、地层发育以及油气聚集都有很大的关系。西部斜坡大量发育的砂体为运移至此的原油提供了储集体,大量的断层和地层剥蚀形成的不整合面提供了原油的运移通道,砂体上的致密泥岩阻碍了原油组分的大量挥发、氧化和生物降解。另外,松辽盆地丰富的生油源岩也是该地区形成油砂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分析认为,图牧吉油砂矿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带、储层封盖条件、局部高点和岩性上倾尖灭、地表潜水动力与油气运移总量等地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地区是三肇凹陷紧邻的重要自生自储式成藏凹陷。由于受到多重成藏要素影响,对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油气勘探的步伐。通过对沉积、储层、砂体、构造及断裂等要素的精细分析研究,认为安达地区在四方台时期构造定型,成为独立的生烃中心,向斜成熟烃源岩的发育范围控制该区油气成藏范围,局部的超压进一步控制源灶内扶余油层油柱高度;同时储层整体上的非均质性较强,次生孔隙作用直接影响油气的富集程度。在综合认识基础上,形成了安达地区自身特有的断—压双控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长春岭背斜带天然气组份和甲烷碳同位素δ13C1的地化分析,得出该区扶杨油层天然气类型为煤型气;利用甲烷碳同位素δ13C1与镜质体反射率Ro的对应关系,认为该区扶杨油层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伏断陷期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的煤层和暗色泥岩。下部的徐家围子断陷和双城断陷为此提供充足气源,形成"双断供隆"的供气格局,且源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类型好且丰度高。综合源岩条件、构造演化、输导条件、砂体特征等成藏要素,认为天然气沿断裂向上运移至扶杨油层的砂体中,在沿砂体做短距离侧向运移,在圈闭中聚集成藏,是古生新储、下生上储的成藏模式,形成断背斜型、断块气藏和断层—岩性气藏。源储断裂是控制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因素,源储断裂控制的圈闭是主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龙虎泡地区扶余油层储层物性以孔隙度小于12%、渗透率小于1×10-3μm2为主,且孔隙结构较差,属于致密油储层。通过对研究区烃原岩、储层、构造、断裂等成藏条件分析认为,青一段优质源岩是龙虎泡地区扶余油层致密油成藏的物质基础,河道砂体是其有利的储集空间,断层是致密油运移的通道,构造高部位是致密油富集的场所,储层物性控制其分布范围;构造、断裂、砂体展布与油气运聚在时间、空间上的有机配合形成了大面积岩性油藏背景下的断层—岩性油藏。综合致密油成藏条件,以物性为界限,将研究区划分为Ⅰ、Ⅱ类致密油勘探有利区,Ⅰ类区是龙虎泡地区扶余油层目前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大庆长垣南部的敖南地区扶余油层为典型的致密油储层,储层砂体横向变化快、错叠连片、砂体薄,砂体与单一地震属性之间关系复杂,用常规方法预测该类储层不适用。研究针对该类储层的特点,进行扶余油层细分化构造建模,将马尔科夫链地震反演与建模相结合,模拟砂岩模型,结合单井物性,建立储层物性模型。研究结果从3D角度展现河道砂体的展布及规模,确定储层含油性,提供储层地质建模支撑。应用该成果,部署AP6井取得很好效果,实钻构造深度-1684.6m,模型预测AP6构造深度为-1682.9m,绝对误差为1.7m,相对构造误差1.1‰。砂岩钻遇率为74.28%,油层钻遇率64.4%,证实井震结合三维储层建模可以应用到勘探区块井位部署中,能够提高水平井入靶准确度,能够有效预测致密油储层砂体分布,对油田井位部署增产扩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A区块位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东部,勘探程度较低。通过解剖区块断裂特征,分析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确定不同目标区油藏类型。提出A区块扶杨油层沉积时期,油气成藏主要通过断层和砂体有机匹配形成的疏导体系,在断裂密集带靠近油源一侧的反向断阶及断裂带内部嵌垒相接的高断块,形成断层—岩性、断块油藏,有效指导该区勘探开发部署。  相似文献   

20.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大的产油区,贝西次凹是贝尔凹陷最大的生烃次凹,是呼和诺仁、苏德尔特和霍多莫尔含油气构造的主要油源区,亦是贝西斜坡带复合油藏的主要目标区。通过成藏条件、油藏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认为,贝西次凹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岩性油藏,具纵向多层位、平面分带的分布特点,反向断层控制形成的构造高点油气最为富集,建立了贝西次凹"源储一体、断砂匹配、复合成藏"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为该区油气勘探和规模增储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