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6,(12):123-125
通过对千秋矿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阐明了该矿主要以断层为主要构造类型且断层主要沿N-S和NE-SW向展布。并利用断层产状数据绘制了断层走向玫瑰花图,分析了千秋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及断层走向主要集中在10°~20°。并结合2-3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分析了千秋矿主要断层F_(3-9)和F_(3-3)对煤层赋存和开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3101工作面位于-650 m水平。工作面范围:西至开切眼,东至设计停采线,南至上巷,北至下巷,工作面东临采空区。煤层整体为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工作面煤层走向98°~117°,倾向8°~27°,倾角10°~32°,平均23.3°。煤层产状变化不大,基  相似文献   

3.
黄桂芝  冯斌 《煤炭技术》2001,20(10):41-42
探讨了断层与煤层倾向相同条件下断煤交线的解析求法 ,并举出应用实例。该方法对于应用计算机绘制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济宁矿业集团公司安居煤矿副井井筒深度1008 m,井底煤仓净直径9 m、深25 m,设计容量约1200 m3。煤仓整体采用锚网索喷加钢筋混凝土复合支护。煤仓所处地层为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岩层倾角3°~8°,平均5°。岩石硬度系数f=5~7,局部发育FX48断层次生断层,岩石破碎,局部顶板有淋水现象。这个深部大型井底煤仓地质条件复杂、断面大、水平深,周围硐室立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探测断层参数,以伊田煤业DF38正断层为背景,结合三维地震探测断层情况,设计了断层探测钻孔布置方案和参数,并对钻孔施工中揭露煤层和岩层情况进行记录。根据各钻孔参数、揭露情况以及断层前煤层参数,综合计算得到DF38正断层落差为0.9m,水平断距小于1m,断层倾角54°8′,断层后方煤层倾角为5°43′。  相似文献   

6.
乐平矿务局涌山煤矿为斜井暗斜井多水平开拓。在煤系底部地层中,布置集中运输大巷和回风巷,采区布置集中石门,共划分为三个水平,一水平最低标高为-120m,二水平最低标高-270m,三水平最低标高为-475m。明斜井直至-270m水平,暗斜井至-475m,每600m划分一个采区;-120m水平已开采结束,-270m水平基本结束,现只有26采区还在生产,-475m水平的32采区、31采区正在生产,36采区在开拓准备中。矿井开采急倾斜煤层,煤层平均倾角65°~75°,地质构造复杂,煤系地层  相似文献   

7.
金罗斯金矿(KinrossGoldMine)位于埃文德镇以西1.5km处,该镇地处德兰士瓦省东南部。矿脉倾角10°~30°,倾向北,且为大量正断层所横切,最大断层的断距达260m。另一些断层为缓倾斜逆断层,倾向北,断距达50m。两条竖井井筒分别在井口以下1400m和16osm标高处通向矿脉。其有效服务深度分别为地表以下1605m和1830m标高。矿山月平均采矿量35000m‘,月掘进量2000m。选厂月处理能力150Kt。由于服务于现有两条竖井的保有矿石储量的既定消耗,深部门”竖井15水平以下和2”竖井18水平以下)远景储量矿石的开拓便显得尤为重要。但这部分矿体开…  相似文献   

8.
应力集中区工作面煤柱留设顶板控制技术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工作面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潘西煤矿7191面走向长818m,埋深881.6~897.4m。自开切眼258m范围受f1f、2f、3f、4f、6f、9断层影响,煤层倾角25°~50°,平均35°,煤层厚度0.8~2.75m,平均2.22m,使用炮(机)采落煤(炮采切眼以西138m安装机组进行机采)。炮采切眼以西258m掘进期间掘一综采切眼,宽度2.8m,高度2.2m,采用锚网带支护,倾向每隔3m在巷道顶板的中部打长6.0m的锚索加强支护,切眼内采用两排DZ25-25/100单体液压支柱加固。综采面采用ZY2800/14/32型轻型掩护式支架,采高平均2.71m,走向长560m,平均倾斜宽130m。机采工作面距综采切眼50m左右,停止…  相似文献   

9.
王雷  刘华晓 《中州煤炭》2023,(6):113-120
为了解新峰一矿煤层厚度和变化情况以及构造分布,采用二维地震技术,勘查了新峰一矿煤层构造,分析了二维地震技术参数,确定了井深、药量、检波器参数等,研究区布置二维地震测线13条,其中,主测线10条,联络测线3条,测线总长71 km,测线上物理点3 475个,井深12 m,药量3.0 kg。研究得出,研究区被第三、四地层所覆盖,覆盖层厚度50~900 m,由西北向东南厚度逐渐增大。研究区地层总体为一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倾角在20°~25°,并发现1个向斜,解释断点19个,组合断层7条。研究为后期煤炭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同煤集团大斗沟煤业公司14~#煤层423盘区82307工作面采用补掘工艺巷过1.5 m(走向46°、倾向62°、倾角84°)断层技术,使顶板得到了有效控制,加快了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大柳塔煤矿五盘区5-2煤层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发现存在一条影响较大、伸展较远的断层(DDF2断层)横切5-2煤层。综合研究表明,DDF2断层为走向为东南—西北方向(111°~291°)、倾向为西南方向(201°)的高角度正断层。该断层为坳陷盆地形成后控制部分煤层沉积:在D306钻孔和D307钻孔所在区域形成时间较早,形成于5-2煤层沉积之后,结束于4-3煤层形成之后,控制5-2煤与4-3煤之间的地层沉积,为同沉积断层;该断层在D304钻孔和D305钻孔所在区域形成时间较晚,形成于4-2煤层沉积之后,结束于3-1煤层形成之后,局部控制4-2煤层与3-1煤层之间沉积,为准同生沉积断层。DDF2断层形成于东南方向,逐渐向西北方向迁移、加剧到最后尖灭。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三维勘探技术对小回沟井田首采区进行勘探,研究区内地层地质条件,对不同地段、不同区域地表进行试验研究,确定合适的装药量及钻孔深度,采集最可靠的野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静校正、去噪、净化干扰波等流程处理,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及信噪比,达到资料解释的需要,然后结合地面钻孔见煤点资料,人机结合对断层断点、煤层厚度及平均速度进行解释,反应断层产状、煤层位置,准确绘制勘探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相似文献   

13.
1107工作面井下位置位于11采区中部,东部以-38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与1109工作面(未开拓)相邻,西部与1105工作面(未开拓)为界,南部以F1056断层煤柱为界,北部以1107工作面外切割为界。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350m,平均倾斜长度120m,储量39.4万t。平均煤厚为7.39m,煤层倾角为22°~3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庄孜矿B组煤多层突出煤层开采过程中,大剥皮式的保护层开采方式造成保护范围逐层减小、可采出量严重损失等问题,根据巷道实际布置情况分别选择3个合适位置施工考察钻孔,对B8煤66208工作面开采过程中,B6煤层倾向和走向方向上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和煤层变形进行现场考察。确定B8煤倾向上部、下部卸压角分别为79°和86°,走向方向卸压角75°,实际卸压角均比理论值大,保护范围也发生了扩界。B8煤层开采后B6煤的透气性系数相比原始煤层透气性系数增加了902倍,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分别降至0.22 MPa和2.43 m~3/t,B6煤层消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近距离煤层群上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对保护层开挖后的应力进行分析,得出了保护层的保护效果;结合应力卸压保护准则,确定保护层沿走向和倾向的卸压角。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群上保护层开采后,倾向上卸压角为67.7°,下卸压角为63.5°,走向卸压角为47.7°。通过现场考察,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得出的卸压角接近现场考察的卸压角。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层下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划定及影响性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生死单元模拟保护层开采,探究随着保护煤层工作面的推进,被保护煤层垂直于煤层层理面的应力和变形规律;根据保护层开采应力卸压保护准则和煤层变形保护准则,确定被保护层沿倾向和走向的保护范围,同时对保护层保护效果的影响性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某煤矿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的分析结果发现,被保护煤层倾向上部卸压角为60.32°,倾向下部卸压角为43.86°。走向卸压角在倾向各个位置呈现非均匀分布,最大卸压位置为走向中部附近,最大卸压角为54.46°。分析保护层保护效果的影响性因素可知,当煤层倾角较小时,采动应力判别准则较应变准则所得的卸压保护角偏于保守,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盛泉公司-250m水平六采区位于泉沟井田西北部,北为F2边界断层,西为第三系红层边界,南以F14大断层与四采区、七采区为邻,东以F13断层与五采区相邻.开采上限为-170m,开采下限为-210m.走向长2400m,倾向长460m,面积1104000m2.地面标高+176.6~184.6 m.  相似文献   

18.
<正>铁煤集团大兴煤矿南五采区四层运输中巷,地质结构复杂,巷道沿煤层走向布置,标高-480m水平,走向长800m,宽2.0m,高3.5m,采用U形钢支护。整个巷道共有4个弯道,弯道角度最大为90°,最小为15°,左弯道1个,右弯道3个;30%的局部底板有起伏现象,巷道坡度4°~5°。原采用小绞车接力运输方式,设备和人员投入较多,中间转运程序复杂,维护费用高,工作效率低。为确保运输系统的安全高效,该矿设计了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19.
谢忠 《西部探矿工程》2016,(4):123-125,129
辽宁宽甸孙家堡子地区通过地表路线地质调查及物化探工作,在评价区中部发现一条含硼矿化带。该带宽200~300m,控制延长约1100m,走向北东,倾向310°~320°,倾角38°~42°。矿化带以含硼蛇纹岩为主,偶见透闪石化。通过对该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物化探异常等成矿地质条件予以综合解析,预测其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煤层倾角大、地应力复杂的煤层气井钻探难题,基于弱面理论研究了煤层倾角、地应力、造(降)斜对井壁安全的影响,建立起多目标约束的沿煤层钻井轨迹优化模型。研究表明:(1)昌吉地区煤层倾角为10°~25°,局部达到25°~40°,属于高陡倾斜煤层,具有渗透率各向异性强、地应力各向异性强、岩体力学性质各向异性强的特点。(2)钻水平井时,根据倾角对井壁稳定影响分为作用区、过渡区和反转区,倾角在5°~25°时为作用区,沿倾向钻井最安全,沿走向钻井最危险;倾角大于65°后进入反转区,沿倾向、走向都成为安全钻井方位。地应力各向异性越大,坍塌压力越高、安全钻井方位的范围越小。(3)沿煤层倾向钻井时,倾角小于35°时建议沿煤层上倾方向钻井;倾角大于65°时建议沿煤层下倾方向钻井;倾角在35°~65°范围内井壁安全性最低,建议沿煤层走向钻井;井斜角在45°~65°时是最危险造(降)斜段,应尽量避免在此井斜范围对煤层造(降)斜。(4)为降低煤层着陆点到首靶点的坍塌压力,提出S型、J型两种沿煤层钻井轨迹类型,从对比结果看出本文方法比常规方法设计的井眼进尺更短、摩阻扭矩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