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
以《空间形态构成》教学为例,浅谈教学的几大注重点。首先,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互动,增强跨学科选课的自由度;其次,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艺术的灵魂;最后,旅游考察,艺术灵感的源泉,艺术来自生活,来源于大自然。我们要用心去感受。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跨校辅修是高等院校培养跨学科人才的一种模式,从不同层面上推动着优质资源共享的发展与前进。伴随着大学园区的教学发展与运行机制的逐渐成熟,跨校辅修制度也逐步普遍化。本文从跨校辅修的运行流程、制度实施现状、学生学习情况以及选课修读情况四方面着手,针对当前跨校区模式下本科跨校辅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分析,进而提出建设性建议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7)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实施,选课已经成为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选课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更强,教师的教学也更加灵活,有助于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在选课教学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了选课教学的效果,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国普通高中选课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探究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高中选课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6)
BIM素质通选课的开设不同于传统的必修课程的开设,它的课程体系有其自身特点。高校要根据当今社会的建筑行业对BIM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BIM素质通选课在高校的选修情况,并对选课人数、选课专业、选课院系进行综合分析,对高校建筑工程类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培养BIM人才,使BIM教学工作在高校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4)
以全校任意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是目前各地方本科院校落实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文件精神的普遍做法。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公共艺术课程开课能力有限与学生难以预测的选课需求始终是一对比较激烈的矛盾。课题组以湖南省某普通本科学校为例,在尊重该校选课规则的前提下,仔细分析了艺术课程整体选课需求、单门艺术课程选课需求及在适当引入网络课程的情况下选课需求的变化规律,通过科学、有效的数学分析方法,准确估算出艺术课程的选课需求数据,从而指导学校更加科学、有序地规划艺术课程建设,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5)
高校多样性人才培养的目的需要通过选课制实现,选课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加强学生的选课指导,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共同保证教学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保障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1)
逆向选课现象能否缓解,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和高校教师的个人发展前景,还关系到选课制度能否得到顺利实施的问题。结合博弈论知识,从学生学业考评体系、学评教以及教师职称晋升制度三方面探析逆向选课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制定以学生为本的培养计划、建立重过程的考核制度、合理利用学评教结果和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等角度探讨缓解逆向选课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4)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跨学科培养科技人才方面位列世界前茅,主要路径为设置跨学科学位、设立跨学科研究项目及调整学科专业方向。其保障机制为实施跨学科培养科技人才的战略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多种形式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专门的跨学科教育组织机构,搭建多样化教育实践平台。这对我国跨学科培养科技人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6)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基于Web的学生选课系统在初高中学生选课中应运而生。文章基于B/S模式,利用服务器端ASP技术开发出适合目前初高中学校实际需求的应用系统。系统在完成基本功能外,实现学生选课、多级管理、批量数据录入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9)
论文实现了一个基于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的选课系统。该系统使用方便灵活,实现了高校选课流程中的所有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进行选课的环境,有着良好的用户体验。本系统服务器采用开源的tomcat服务器,以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网络数据交互遵照HTTP协议。最后,文章对系统的扩展及优化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