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山的建设生产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总结了矿山开采可能带来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对应的恢复治理措施,结合山西某矿实际情况,通过实施预防、地质灾害治理等措施,消除了矿区内大部分地质灾害,避免了矿区内村民住房遭到破坏,解决了周边居民饮水问题,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缓解了矿山生产与周边居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矿山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地方小矿山的无序开采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矿山地质环境遭到破坏,恢复治理困难。以遵化张庄子凤良铁矿为例,对该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1矿区露天采场崩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中等,露天采场、排土场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下采场采空塌陷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地裂缝地质灾害危险性小;2露天采场、排土场对地形地貌景观以及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严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域进行划分,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以及一般防治区,并根据不同区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对于我国地方小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方案,详细阐述分析了石灰岩采矿后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技术,并以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景区周边废弃石灰岩矿山为例,分析了区内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及当地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通过"加筋土反包分台阶回填+草籽麻袋护坡、废弃土地整修及复垦绿化、边坡整修+坡面排水+平台与坡面绿化、修建道路+路边排水渠"等工程措施,消除了地质灾害对药王山景区游人及当地群众的生命威胁,确保了景区安全运营,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景区周边面貌,优化、美化了景区生态和旅游环境,社会、环境效益显著,为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留下了宝贵经验,也可为同类石灰岩矿区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位于绵阳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内的梓潼宫石灰岩矿区矿山开采引起的山体破损、植被破坏和废石碓等环境破坏进行调研,发现矿区存在危岩松动垮塌、滑坡、泥石流等潜在地质灾害,光山秃岭水土流失剧烈.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影响了地质公园建设和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拟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整治,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区生态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5.
路晴晴  江勇 《煤炭技术》2024,(4):128-133
以某矿区为例,根据矿区地质资料以及地质环境调查资料,将矿区分为8个地质分区,确认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区和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分区。根据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以及矿山开采情况,合理选取9种地质环境评价指标因素,并采用组合赋权法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合ArcGIS插值方法开展矿区地质环境评价分析,得到矿区地质环境评价结果。根据地质环境评价结果,从地质灾害、地貌景观、土地损毁3个角度介绍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策略,旨在为后续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帆 《西部探矿工程》2023,(2):111-112+116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矿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开采矿山对推动社会发展与行业进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矿山开采煤矿之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无法挽回且不容小觑的,所以要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问题,加强恢复治理,并合理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与矿山的各项资源。要树立长远的目光,绝对不能贪图眼前的利益,忽略了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现阶段,大多数地区仍然出现矿山废弃资源,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矿区景观建设,地质灾害频发,所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开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长广煤矿由于多年的开采,对煤矿区的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环境影响,遗留下大量的煤矿井筒、巷道、采空区、煤矸石堆场以及废弃的工业广场、破败的矿职工居住生活区,矿区内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着重对该矿区采空塌陷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广德县长广煤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废弃露天矿山在历史矿产开采过程中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地质灾害危害、地形地貌景观和植被破坏、土地资源损毁等。本文以秦岭南麓废弃露天矿山——宁陕县寸儿坝花岗岩矿为例,针对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因地制宜提出修复治理方案及措施,以期解决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系效益共赢,为秦岭南麓类似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高峰矿区地表生态环境的恶化过程和地质灾害隐患形成原因,分析了地表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隐患对矿山安全生产和区域环境的影响,针对地质灾害隐患提出了高峰矿区地表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案,并论述了实施治理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对高峰矿区地表实施综合治理,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恢复了地表生态环境,改善了矿区的生产、生活环境,达到了预期治理效果,向实现绿色矿山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樟村坪矿区内23家矿山近年来实施的75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调查,结合前人在该地区进行的矿山地质灾害普查成果,分析辖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并对今后完善管理办法和治理措施展开思考探索。建议政府主导国土资源、水利、林业、环保等部门调研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的具体标准,推进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闭坑不同阶段的地质灾害一体化防治的理念,制定推广充填法采矿相关工程技术标准;完善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细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使用办法。  相似文献   

11.
赖国权 《采矿技术》2011,11(2):61-62
广东四会石膏矿地下矿山开采后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地表沉陷、地表水污染、废弃矿渣地表堆放污染环境等。该矿采取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对遭到破坏的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发展生态经济,促进了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恢复工程是矿山开发后期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置将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恶劣影响,直接影响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根据矿山开采方式提出治理模式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不同开发类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料收集整理后,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总结并分析露天矿山开采和地下矿山开采治理模式。其中,总结分析了露天开采矿山的开采特点和地质构造情况,并对采用的工程治理和综合治理的原理和适用性情况进行了说明。总结了地下开采矿山的开采工艺和治理思路,并对所采用的土壤修复治理和综合治理模式的适用性情况和原理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以江西省赣县稀土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为例,说明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冯朝斌 《中州煤炭》2023,(5):150-155
废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矿山因开采形成采坑8处,周边高陡边坡分布了大量危岩体,当雨季出现时极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同时,废弃采坑和高陡边坡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采取边坡修整工程、场地平整工程、排水沟工程、垫渣和覆土工程、生物工程等修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矿山修复整治等,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矿区地貌景观,减轻了对土地及地下水资源破坏,改善了矿区及周边生产生活环境,恢复耕地16.46 hm2、草地3.37 hm2、林地1.63 hm2,缓解了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塔山废弃矿山位于徐淮陆表海盆地,属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建造区,矿山开采年代较早,且不规范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可能造成崩塌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造成了原有山体生态景观和地貌形态的严重破坏。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依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治理措施的不同,将该矿区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区块,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开展爆破挖削方、机械挖削方、场地平整、修筑挡土墙、修筑排水沟、边坡及平台植被复绿等治理措施,以达到改善研究区生态环境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目的。经过废弃露采矿山经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河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遥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时、快速地了解河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利用遥感影像采用室内解译与野外实地验证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河南省2019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露天采场是所有矿山开采占地最多的用地类型。与2018年相比,2019年全省矿山恢复治理面积大幅度增加,2019年矿山恢复治理12 175.57 km2,比2018年增加2 235 km2,其中露天采场恢复治理面积较大,恢复效果较好,而矸石山、排土场等矿山废弃用地需要加快恢复治理力度。根据解译成果统计,仍然有部分矿山未恢复治理,另外有个别矿山存在越界开采、无序开采、随意乱挖等现象,这些违法开采矿山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调查成果可为河南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监管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洛宁县龙门店银矿位于熊耳山多金属成矿带,矿区采矿活动频繁,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以洛宁县龙门店银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山地质及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了矿山的开采规模、地貌环境特征、环境影响范围、地质灾害引发方式等因素,初步认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表土地的占压等。针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复垦工作,进行地裂缝防治、矿井回填、土地治理复垦,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因矿山工程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17.
河北阜平县葛拉沟废弃露天铁矿已废弃多年,由于长时间失去人工治理和维护,致使当地的地质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同时也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严重影响到了矿山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安全,也阻碍了阜平县红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葛拉沟废弃露天矿内残存5处渣堆、12处露采掌子面、5处开采台面和1处矿山泥石流沟,矿山破坏总面积约0.21 km2。本文针对葛拉沟废弃露天铁矿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对裸露的渣堆、掌子面、开采台面和小寨沟内矿渣冲蚀区等设计合理的治理方案,修复破坏的自然景观和防治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该治理方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造成的破坏,同时建议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和治理后要定期巡查和维护工程和植被,确保工程质量和绿化效果。另外,该治理方案可为同类矿山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内蒙古林西县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生产能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分析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并提出治理方案。因地制宜,提出“一环两轴五区”的空间治理格局,采用“光伏+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将治理区划为沙生灌木区、光伏+牧草种植区、光伏+灌木经济林区、地道药材种植区与植被恢复区等五个主体功能区。通过治理,可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逐步恢复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绿水青山。本文研究了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技术,分析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治理方案与生态修复治理方案,探索了“光伏+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为后续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广济  尚学勇  董杰 《中州煤炭》2023,(1):7-12,20
为了实现废弃露天矿山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共建绿色美好家园,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鹤壁市淇滨区南太行地区为例,分析了QB01淇滨区上峪乡牟山石料厂和QB15鹤壁市黑山头玄武岩矿矿山的现状,研究区主要环境问题为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等。为此提出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主要措施是灾害治理、地貌整治、废弃建筑物拆除、土地资源恢复等,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研究为类似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程虎 《云南煤炭》2006,(2):42-46
文章从工程地质条件及采矿影响等方面,初步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根据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开采方式、开采影响范围及产生的损失程度,将矿区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区);从引发灾害和发生灾害损失的影响程度,规划了两个防治区:重点防治区(A区)和一般防治区(B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