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创新创业作为一种新型就业方式,正被广泛推广普及。民族地区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普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在其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实现创新创业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延边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强化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社会相关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业已成为应届毕业生新的职业选择,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创业平台搭建,创业项目选择等是关乎学生最初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项目选择问题进行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网络平台优势和学生专业技术优势,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减少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也促使很多大学生走向了创业之路。然而,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机制不完善、高校的创业教育滞后、大学生家庭对于创业普遍存在偏见以及大学生自身观念不成熟等问题,导致我国大学生创业情况差强人意。如何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机制来引导、激励和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活动,提升其创业成功率,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所有的高等教育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新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因子,是我国发展向前不可或缺的引擎动力.对国家而言,大学生是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后备力量和重点培育对象;对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路之一;对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能力是实现全面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国家政策导向、高校教育体系、学生自身条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比例较低、就业环境愈发严苛.鉴于此,高校可通过"三位一体"课程建设,依托政府、企业、高校、学生协同育人,加强宣传,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全面助力其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新的教育模式。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广西轻工业》2018,(4):182-183
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为大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的创业就业指导,缓解就业压力。现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给大学生开设创业就业指导课意义重大。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创业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建设普遍存在教学体系不够成熟,学校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不重视,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为理工类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指导,我们需要不断推进高校创业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安玥  雷国慧 《食品与机械》2022,(10):245-246
<正>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食品专业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剧了就业压力。在此形势下,高校食品专业必须进行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高校食品专业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需要。由吴玉琼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训练》一书,从多个方面展现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训练中的要点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为就业新形势下的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石磊 《中国皮革》2022,(11):16-19+24
皮革专业大学生创业是缓解该专业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皮革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皮革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能够提升皮革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策略,旨在为皮革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等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大学生就业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的背景下,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模式值得我们重新思索。本文在总结我国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提出改善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就业岗位随之变动,就业压力无形中增大,以实际项目进行教学形成普遍的社会与学校接轨的重要范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应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接轨的创业模式,艺术审美特质在创新创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校企结合双重教育模式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笔者通过研究艺术审美特质与产学教育的关系,得出以艺术审美特质为基础的产学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以“设作工作室”为例,在江西服装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平台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返乡将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如今大学生毕业数量屡创新高,就业形势严峻。因此,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文章对福建省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得出福建省大学生由于受个人、家庭、高校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政策宣传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返乡创业意愿并不高的结论,以期能为促进福建省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已成为国家、社会及高校关注的焦点工作,做好这部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就业服务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人才体系打造在当代教育思想理论中是指以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划,以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号召下,各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诸多政策支持。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1076万人,而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高于这个数字,就业压力更大,创业成为了部分大学生的新选择。eyeshop项目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等学校教育及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创新项目作为学生参与双创的重要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借助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并将技术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探索并实践双创教育,为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提供借鉴。主要从创新题目设计、创新项目实施过程和创新创业转化三个方面讨论如何更好利用大学生创新项目促进双创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也为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了严峻的压力,甚至有的学生"毕业"就"失业"。为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颁布了一系列就业与创业相关政策,以期能够通过政策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帮助,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主动创业的人数还相对较少,所以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当中应该努力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一书从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知识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创新思维与创业管理方面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爱华 《纺织教育》2009,24(2):73-74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各高校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是自主就业的能动力和职业发展的潜力。实施创业工程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等人才越来越多,到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00万人。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从理论、实践以及各个层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大学生择业就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就业形势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大学生择业就业能力为导向,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阐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和改革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发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强化高校就业教育理念,全力营造良好就业氛围为抓手,通过"就业责任体系"、"就业指导体系"和"就业质量体系"三大体系为着力点,探索全程化指导、强化对外联络、推进平台建设、融入职业规划引领及带动就业创业等具体的建议对策,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社团在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校园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上海团市委的统计,上海高校的学生社团可分为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公益实践类、文娱体育类、网络信息类及就业创业类等六大类。其中就业创业类社团近两年突增,这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普遍关注相吻合。本文围绕职业规划类社团的特点,针对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解决思路,以期探究此类社团的发展模式,为社团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