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吸附理论入手分析氯乙烯合成尾气常压吸附改带压吸附的可行性,并对我公司5万吨/aPVC树脂尾气吸附采用带压吸附新工艺改造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总结,实践证明,带压吸附技术可行,实用,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氯乙烯精馏尾气活性炭吸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原常压吸附工艺基础上改进为带压吸附工艺,使氯乙烯尾气排放量由 3%降至 1%,每年可节约资金 28.5万元,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CBM)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常常含有较多氮气,因此其液化方法也有所不同。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带压气源的新型吸附-液化一体化的煤层气混合制冷剂循环(MRC)液化流程。首先通过变压吸附实现氮/甲烷的分离,之后浓缩甲烷进入后续液化流程,而分离出的带余压氮气则直接膨胀对浓缩甲烷进行预冷。并根据浓缩甲烷预冷后不同的温度范围分别设计了3种MRC液化过程。通过HYSYS模拟优化得出了不同含氮摩尔分数及不同吸附余压下使MRC流程单位液化功最小的混合制冷剂配比,并比较了相应的一体化流程和不带预冷的普通MRC液化流程的系统单位产品液化功。结果表明,高含氮摩尔分数下,一体化流程能够大大地降低系统单位功耗。  相似文献   

4.
宋本南  吴春梅  李友荣 《化工学报》2021,72(5):2680-2687
为了深入探讨气固界面吸附过程中团簇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结合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水蒸气在二氧化硅和石墨表面的吸附特征,获取了不同压比下的团簇分布,确定了吸附相变及润湿转变的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实验测量结果和Zeta吸附理论预测吸附曲线吻合很好,明确了气体分子以团簇形式吸附在固体表面,在低压比区,小分子团簇和零吸附单元占主导地位,随着压比的增加,吸附团簇类型增多,当压比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吸附熵达到极大值,界面发生吸附相变。确定了零吸附情况下石墨和二氧化硅表面张力及界面润湿临界条件,润湿压比下,性质均一的大分子团簇聚集,形成类液膜润湿界面。  相似文献   

5.
压力对微型变压吸附制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微型变压吸附制氧系统的吸附器进出口和储气罐内的压力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压力曲线的分析,可以将无均压流程的吸附循环划分为升压吸附、卸压解吸和反吹清洗3个阶段,将有均压流程的吸附循环划分为均压升压、升压吸附、均压降压、卸压解吸和反吹清洗5个阶段;并对均压步骤、均压时间、反吹阻力等参数对压力曲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塔小型变压吸附制氧工艺,运用响应面法在高原模拟舱中研究了海拔高度、吸附时间和均压时间对氧气浓度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氧气浓度的影响最大,吸附时间次之,均压时间影响最小。随着海拔的升高,氧气浓度下降,回收率提高;延长吸附时间和均压时间,可以提高氧气浓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推导了变压吸附过程中均压压力和管道流速的计算公式,结合均压压力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开车数据并进行对比,引入吸附放大系数对管径计算进行修正,为变压吸附管径设计和现场开车数据定量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吸附余压的煤层气半开式氮膨胀液化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CBM)液化是对其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国煤层气中常常含有较多氮气,要作为能源加以利用,必须进行甲烷提浓.液化前通过变压吸附可以实现氮/甲烷的分离.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吸附-液化-体化的氮膨胀液化流程,将吸附后排出的带余压氮气用于氮膨胀循环,为煤层气液化提供冷量.通过HYSYS软件模拟计算考察了不同含氮量和不同吸附余压下系统单位产品液化功的变化情况,并与普通氮膨胀液化流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含氮量下,一体化的流程能够大大降低系统功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微型制氧流程的实验研究和分析,确定了单节流小流量反吹和均压工艺的最佳实验参数,在保证产氧浓度和氧气最大回收率的条件下,该工艺流程吸附压力最低。结果表明:小流量反吹工艺可以提高产品气中氧气浓度(体积分数),吸附塔出口端单向阀可以有效降低吸附压力;双节流反吹工艺虽然可以提高产品气中氧气浓度,但节流孔径限制了产品氧气输出,导致吸附压力升高;单节流小流量反吹工艺和均压工艺中均压时间与瞬洗时间均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柱吸附带长与设计流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在活性炭柱状动态试验基础上,提出炭柱中活性炭吸附带长度的推求方法,建立了炭柱中设计流速与活性炭吸附带长度的数学模型,对净水装置炭柱高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连云港碱厂应用不停车带压堵漏技术的情况,总结了带压堵漏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几种常用方法和带压堵漏操作中的一些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今后解决化工生产中采用带压密封技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在活性炭柱状动态试验基础上,提出炭柱中活性炭吸附带长度的推求方法,建立了炭柱中设计流速与活性炭吸附带长度的数学模型,对净水装置炭柱高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注水井带压作业突破以往带压起下管柱、刮削、通井、分注作业工艺技术,优化管柱结构及工艺技术要点,完善带压操作规程,在鄯善区域7口井成功试验应用并推广了带压打桥塞、带压换井口、带压打捞、带压冲砂、带压合注等带压工艺技术,完善了带压作业工艺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变压吸附制氮装置工艺流程、工作过程和均压方式。介绍了对变压吸附制氮装置等势平衡均压、不等势平衡均压、等势不平衡均压、不等势不平衡均压方式的实验结果,着重介绍了等势不平衡均压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从2011年开始引进带压作业技术,并成立带压作业队,目前共有带压设备2套,主要用于注水井的修井作业。随着带压作业技术在青海油田的不断应用,作业技术不断成熟,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氯碱企业常用的带压堵漏作业方法,识别了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带压堵漏作业进行了危险性分析与评估,提出的带压堵漏作业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气井带压作业技术可避免常规压井作业造成的储层伤害,具有保护油气层、提速提效、降低作业成本等突出优势,但因其带压施工且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导致带压作业施工风险极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气井带压作业安全性是国内外同行高度关注的问题,标准化的推广、应用及执行是保证带压作业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技术标准化与现场标准化出发,将标准化落实到带压作业安全管控中并进行应用,为气井带压作业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快速变压吸附制氧浓度和回收率低问题,提出了用于提高产氧浓度和回收率的中间气两步充压的快速真空变压吸附流程,并对该流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真空变压吸附制氧过程中,中间气先在出气端充压可以有效提高产氧浓度,之后再在进气端充压可提高氧气回收率。出气端充压前中间气压力及氧浓度和进气端充压后床层压力是影响产氧浓度和回收率提高的关键参数。当吸附和解吸压力分别为240、60 k Pa时,循环氧气回收率为34.57%,且每天产单位吨氧需吸附剂量为61.18 kg·TPD-1。  相似文献   

19.
祝显强  刘应书  杨雄  刘文海  李永玲 《化工学报》2016,67(10):4264-4272
针对快速变压吸附制氧浓度和回收率低问题,提出了用于提高产氧浓度和回收率的中间气两步充压的快速真空变压吸附流程,并对该流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真空变压吸附制氧过程中,中间气先在出气端充压可以有效提高产氧浓度,之后再在进气端充压可提高氧气回收率。出气端充压前中间气压力及氧浓度和进气端充压后床层压力是影响产氧浓度和回收率提高的关键参数。当吸附和解吸压力分别为240、60 kPa时,循环氧气回收率为34.57%,且每天产单位吨氧需吸附剂量为61.18 kg·TPD-1。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油水井带压作业的时候油管内堵塞是作业的基本要求。目前,油田在进行带压作业的时候普遍存在油管内堵塞位置不精准、封堵效果差等问题。本文主要对带压作业过程中常见几种封堵方式以及相应堵塞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分析解决了实际油管内堵塞问题,极大的提升了带压作业施工中安全性以及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