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为了揭示煤中可溶组分的存在方式和溶出行为,分别以石油醚和CS2为溶剂对淮北煤进行了按时间段分次取样的两级索氏萃取,并采用FTIR对萃取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可萃取组分的溶出具有时序性和阶段性特点;萃取物重要基团FTIR吸收峰随时间变化均呈波型曲线规律;石油醚可萃取组分中存在较多较短链的脂肪族组分和两部分特定链长的-OH(-NH)类物质;CS2可萃取物中则有两种特定链长的脂肪族组分和一种特定链长的-OH(-NH)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神府东胜煤CS2萃取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溶剂萃取、色-质联用和色-红联用结合色谱保留值的定性方法,分析研究了神府东胜煤CS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鉴定出120多种化合物,并对所鉴定出的单个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讨论了神府东胜煤CS2萃取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萃取物主要由脂肪烃、芳烃和极性化合物三类成分组成.芳烃含量在萃取物中占绝对优势,且主要为1-4环的烷基取代芳烃.脂肪烃除主要成分正构烷烃外,还有少量的类异戊二烯烃和萜烷,极性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很小,以含氧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3.
袁新华  范健 《煤炭转化》1998,21(2):60-62
在温和条件、室温、常压下用CS2-NMP混合溶剂对徐州、淮北、龙口、枣庄煤各种宏观煤岩组分进行抽提,探讨了煤阶、煤冉组分与萃取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煤的CS2/NMP混合溶剂抽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述了 CS2 /NMP混合溶剂用于煤抽提的研究进展 ,着重介绍了煤阶、煤岩组分、添加物和各种辅助手段对抽提率的影响 ,并对添加物的增溶机理、混合溶剂的抽提机理、抽提动力学以及抽提物的表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指出高抽提率的溶剂抽提不仅对于煤结构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且可望成为获取高附加值产品和煤净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孙昊  江春  秦志宏 《煤炭转化》2006,29(4):29-33
为了研究煤中可溶有机质的存在方式与溶出行为,采用石油醚和CS2两种溶剂对徐州镜煤进行分级分次萃取,并以FTIR对各次萃取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溶剂萃取物重要基团FTIR吸收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均呈波形曲线变化规律;石油醚萃取时溶出的主要是煤中以游离态存在的可溶分子,脂肪族成分和含OH(-NH)的成分是其主要产物,且均以中、长链的成分为主;而CS2萃取除溶出游离态的可溶分子外,还可以渗入煤孔隙中溶出孔隙内的可溶分子,且可溶物中有大量的某种特定链长的脂肪族成分存在,而含OH(-NH)的成分则以短链的为主.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煤阶煤的孔隙差异与生物甲烷产出的相互影响。以白音华(BYH)褐煤、马兰(ML)肥煤、沙曲(SQ)焦煤、祁东(QD)贫煤为研究底物,选用古汉山矿矿井水为菌源,进行厌氧发酵产甲烷实验。采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生物降解前后不同煤阶煤的孔隙参数变化特征,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产气后煤表面孔裂隙分布及微生物附着情况,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孔隙结构参数对煤制生物甲烷的贡献度。结果表明:煤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煤阶增加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煤厌氧发酵过程的生物甲烷产量却随煤阶增加依次递减;高阶煤虽孔隙发育,但煤中大分子结构趋于稳定,同样不利于微生物降解;生物产气后,不同煤阶煤样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以及不同孔径段的孔体积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小;煤表面附着有大量微生物,以球菌和杆菌为主,且部分微生物附着在煤的孔裂隙中;主成分分析表明总孔体积(主要为大孔和中孔孔体积)、分形维数D3以及比表面积对煤制生物甲烷的贡献较大,而微孔及分形维数D1对煤制生物甲烷影响较小,微生物作用改变了煤的孔隙结构,使比表面积和微孔大量减少,导致孔隙内吸附的甲烷大量解吸,这些均有利于煤层气的增产。  相似文献   

7.
平朔煤CS2萃取物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溶剂萃取和色 -质联用结合色谱保留值的定性方法 ,分析研究了平朔煤 CS2 萃取物的化学组成 ,鉴定出 1 80多种化合物 ,并对鉴定出的单个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 ;讨论了平朔煤CS2 萃取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萃取物主要由脂肪烃、芳烃和极性化合物三类成分组成 ;芳烃含量在萃取物中占绝对优势 ,且主要为 2 - 4环的烷基取代芳烃 ;脂肪烃除主要成分正构烷烃外 ,还有少量的类异戊二烯烃和萜烷 ;极性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很小 ,并首次在煤中发现邻二氯苯 .  相似文献   

8.
两种亮煤用CS2-NMP溶剂抽提后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童亭亮煤和洼里亮煤在CS2 - NMP混合溶剂中的可溶性,重点考察了原煤,萃取物,萃余物在工业分析、真密度和黏结指数方面的联系;同时运用红外光谱( FTIR)现代分析技术对原煤及其萃取物和萃余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中主要存在两种组分即“致黏组分”和“不黏组分”的概念,并据此对胶质体液相的来源作了初步解释.最后得出了萃取物中主要是煤中富含脂肪族和酚,醇,醚结构的组分,而萃余物中主要是富含缩合芳环的组分.  相似文献   

9.
低煤阶煤的干燥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目前各国所研究开发的几种低煤阶煤的干燥工艺;经比较认为热水干燥新工艺是一种较好的工艺,它能更好地提高低煤阶煤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学梅  马青华  郝静远  李东 《化工进展》2020,39(z2):128-134
煤阶不同,对瓦斯的控制作用亦不同。本文根据温度-压力-吸附方程将沁水盆地大宁煤矿的高阶原生煤、构造煤与平顶山五矿的中阶构造煤、原生煤这4种煤的系列等温吸附数据进行有效地转换,并由所得的温度-压力-吸附方程计算这些煤的吸附等量线。高中阶原生煤与构造煤的吸附等量线都证实:吸附是系统向环境放热,放热越多,则系统越稳定;解吸是系统从环境吸热,吸热越少,则系统越稳定。在吸附量都为15.0cm3/g时,高阶原生煤单位等量吸附所放的热为1.95kJ/(mol·cm3·g),均高于其他3种煤,其必然最先吸附。在吸附量都为15.0cm3/g时,中阶构造煤单位等量解吸所吸的热为0.52kJ/(mol·cm3·g),均低于其他3种煤,其必然最先解吸。建议将不同构造煤(碎裂煤、片状煤、碎斑煤、糜棱煤等)按照单位等量解吸所吸热量的大小进行解吸排序,可为煤及瓦斯突出研究提供热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CS2—NMP混合溶剂抽提法制备洁净煤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室温常压下,用CS2-N一甲基-2-吡咯烷酮(CS2-NMP)混合溶剂(1:1,V/V)萃取徐州庞庄煤,得到萃取物.经XRD和TEM分析,表明萃取物基本无灰,且多为在80nm~240nm之间的细小碎片,是一种超纯超微洁净煤.  相似文献   

12.
以煤液化油衍生油为溶剂,在热萃取装置上研究了大唐胜利褐煤等低阶煤的热萃取性能,考察了热萃取温度、热萃取时间、溶煤比、溶剂类型和煤种等因素对煤热萃取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大唐胜利褐煤在热萃取过程中氧元素的脱除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的热萃取率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由340℃时的18.7%(daf)增加到430℃时的59.5%(daf),而固体热萃取物回收率在390℃时达到最高值32.4%(daf),反应停留时间以60 min为宜,溶剂与煤的合适质量比为5∶1,在煤液化加氢循环溶剂中具有较高的热萃取率.热萃取过程中大唐胜利5#煤中氧元素的脱除率可达23%(daf).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变质煤热解和气化中燃料氮的转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平管式炉对不同变质程度煤进行了热解和气化实验,并利用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对热解和气化过程中主要含氮产物的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煤的变质程度对煤热解和气化过程中HCN的释放具有重要影响,而对NH3的释放影响较小.对于低变质程度煤来说,挥发分含量较高,而挥发分的深度裂解是HCN产生的主要来源.因此,低变质程度煤热解过程中转化为HCN的燃料氮份额高于高变质程度煤;对于不同变质程度煤在热解过程中转化为NH3的燃料氮份额则大致相当.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在CO2气氛条件下气化反应过程中含氮产物生成规律的研究发现,焦炭氮几乎全部转化为NO;转化为NH3的燃料氮份额有所增加;除印尼褐煤外,转化为HCN的燃料氮份额也有所增加;此外,对CO2气化过程中NO的生成机理进行分析,认为焦炭氮的直接氧化可能是NO产生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低阶烟煤制取型煤的成型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水玻璃、膨润土和赤泥三种无机黏结剂,分别以四种不同的掺入量和低阶烟煤粉煤混合制取型煤.对型煤样品进行抗压强度的测定表明,型煤抗压强度随黏结剂掺比增大而增大,其中以膨润土为黏结剂的型煤强度远高于以水玻璃和赤泥为黏结剂的型煤强度,进一步的型煤微观结构电镜分析也证实了以膨润土为黏结剂的型煤其黏结性能相对最好,电镜切片表明,膨润土以朵状凝胶体楔入煤粒孔隙中并在煤粒表面形成整体网状结构.由于低阶烟煤自身的性质,以其制取的型煤往往对成型压力比较敏感,实验表明型煤的冷强度随成型压力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优成型压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煤阶煤成焦过程中密度及挥发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6种不同煤阶煤成焦过程中真相对密度及挥发分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成焦过程中,挥发分<20%的煤样其真相对密度在600℃有一拐点,>600℃后增加得更快,而挥发分>20%的煤样其真相对密度在500℃有一拐点,>500℃后就增加得更快.焦炭真相对密度基本上是随原煤挥发分的增大近似呈直线下降,在实验的16种煤中,两种弱黏煤具有最低的真相对密度.除气煤和弱黏煤外,其他煤成焦过程中挥发分的变化与其真相对密度呈线性关系,且随挥发分的降低,挥发分对TRD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煤中硫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采集的290个煤样中全硫含量进行分析测试,从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变质程度、不同地区以及四大聚煤区等方面,系统分析和考查了中国煤中硫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煤主要以中、低硫煤为主,煤中硫分储量加权平均值为0.94%.高硫煤及特高硫煤来自石炭和二叠纪,其他各时期煤均属于中、低硫煤.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高,硫分有增高趋势,主要是由不同的成煤时期沉积环境影响造成.各大聚煤区煤中硫分含量差别很大,自北向南有逐渐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霍林河14煤、补连塔2-2煤和新疆41煤三个不同变质程度煤样,分别进行了加氢液化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煤样的油产率和转化率高低顺序为霍林河14煤、新疆41煤、补连塔2-2煤,并采用红外光谱实验方法对三种煤样液化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煤中芳香氢和脂氢强度的不同是导致不同煤液化转化率和油收率差异的重要原因;羟基和含氧官能团的丰度则对不同煤液化水产率的高低和气体产物中CO2和CO气体的多少具有较高的影响;此外,利用三个煤样的元素分析数据和红外光谱实验结果,采用Chem3D软件分别模拟建立了三种煤样的分子结构,通过与实验数据比较,认为所建立的煤分子结构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8.
陈鹏 《煤炭转化》1994,17(1):1-7
本文介绍了世界低煤阶煤炭资源及其分类。现存不同目的的两种煤分类系统:学科/成因分类和技术/商业用煤分类,它们的应用范围、方法和目标都互不相同。现有分类系统要依据不同分类的需要,考虑修订,避免出现混乱情况,有必要依照国际煤炭分类情况及对我国的适用性,重新评价现存的中国煤炭分类。为此,重新制订中国低煤阶煤分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煤中致粘组分与不粘组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二硫化碳-N-甲基-2-吡啶烷酮(CS2-NMP)混合溶剂对五种不同阶煤进行了萃取,考察了煤的可溶性与粘结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煤的可溶性与粘结性密切相关,由此提出了煤中主要存在的“致粘组会”和“不粘组分“的概念,即煤在CS2-NMP中的萃取物为致粘组分,萃余物为不粘结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