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南京轨道交通网络迅速发展,按照南京市公交都市的创建要求,南京市逐步完善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工作,打造高效、安全、舒适的一体化无缝换乘体系,使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协调发展。文章阐述了一体化的工作目标、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适合南京市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站点分类、规模测算、设施布局等,并对未来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李传成  甄建  周怡 《城市建筑》2014,(10):115-117
轨道交通配套换乘设施布局和规模的合理性是影响换乘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区域的轨道交通站点在客流特征和换乘方式上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对上海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状况的调查分析,通过划分城市不同区域轨道交通车站的类型进行特征研究,分析配套换乘方式的特性及其影响要素,最后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为例,针对不同类型站点的换乘特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提出设计和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换乘问题之 间联系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未被真正理 解,它限制了我们对换乘矛盾的判断和策略 的提出。本文以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现状和 换乘问题归纳为出发点,分析探讨换乘矛盾 产生的内在逻辑,提出土地利用是造成轨道 交通换乘需求的诱因,而换乘条件则决定了 供需矛盾是否产生,进而以互动思维提出了 包括强化副中心和边缘职能、提升土地利用 多样性、增强公交衔接能力和增加换乘可能 在内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莘庄车站的设计,阐述了上海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形式以及与铁路、公交的衔接方式。探讨轨道交通在网络规划中的最佳换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铁路客运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衔接组织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铁路客运站之间的空间关系,总结出五种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站的站点布局衔接模式。以轨道交通站点服务的乘客总换乘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最优化函数,结合算例用单纯形法求出每个时间段内轨道交通的发车间隔和发车时间,为轨道交通的衔接规划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世界之窗站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可意 《四川建筑》2007,27(2):82-84
通过对地铁车站与地下公交接驳站结合设计,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形成以地铁车站为核心、换乘方便高效的综合换乘中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社区公交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的问题。以上海市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社区公交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发展历程、现状概况进行了梳理,并从线网布设、站点设置、运营管理、换乘轨道交通等四方面统计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其次,分别选取了中心区、外围区、郊区的代表性线路进行跟车问卷调查,发现具有如下使用特征:乘客构成具有多元化、单一化双重特征;乘客出行目的具有时段性、地域性特征;乘客出行时效较低,候车时间普遍大于乘车时间;换乘是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社区公交首要职能,而衔接多条轨道交通的社区公交还承担轨道之间的换乘职能。研究认为,上海市社区公交主要存在服务针对性不强、技术规范缺乏、运营管理模式单一、多方协同规划不足等问题。最后,基于不同区域差异化服务的理念,提出了明确功能定位及不同区域的功能侧重点、采用差异化的线网接驳模式以及站点设置与社区功能结构的空间耦合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城市公交换乘模型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公交换乘模型均是基于数据库模式。该模式具有数据管理方便、查询效率高等特点,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在处理空间数据上的缺陷以及查询结果无法进行图形可视化显示等。另外,基于数据库的换乘模型普遍忽视人们的出行心理,将换乘区间设置为同站换乘或以中转站为中心,一定距离内的站点设为可换乘站点,这与人们出行的实际情况并不一致。本文在已有公交换乘模型的基础上,结合GIS在处理空间数据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公交换乘模型。通过Dijkstra算法解算城市中站点间的最短路径,根据最短路径设定站点的公交换乘区,并利用换乘矩阵记录公交换乘区。本文设定了300 m换乘矩阵、500 m换乘矩阵和800 m换乘矩阵,乘客可以根据可以忍受的最大步行换乘距离选择换乘矩阵以设定适合其自身的公交换乘区,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解算最优公交路线,并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显示。以杭州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为例进行了试运算,结果表明加入换乘矩阵的公交换乘模型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最后总结了实现步骤和试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王新 《中外建筑》2008,(5):128-131
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统筹协调、合理衔接,有利于两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整体服务水平.文章对建设嘉禾大型“停车换乘”枢纽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嘉禾站设计,较好地设计了嘉禾交通枢纽,确保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与市内其它交通方式的合理协调衔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交通机动化时代的到来.城市交通走向立体化和整体性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大城市应根据城市条件逐步建立以公交为主体,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建设开发的引导线.必然会加大沿线两侧尤其是交通站点的土地开发强度.产生大量人流和各种交通方式间的换乘客流.形成交通集聚效应。要想高效发挥城市轨道系统的作用.站点处应保证各种交通方式间的便捷换乘,实现无缝棒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