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谈谈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添加氢醌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嘉亮 《化工之友》2007,(11):47-47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氢醌在祛斑类化妆品中是被禁止使用的。本文针对美白祛斑类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讨论了氢醌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对美白祛斑类产品监督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氢醌在祛斑类化妆品中是被禁止使用的。本文针对美白祛斑类产品币存在的质量问题,讨论了氢醌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对美白祛斑类产品监督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白、祛斑化妆品中氢醌、苯酚和5种防腐剂的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Eclipse XDB-Phenyl(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02 mol/L乙酸铵(含质量分数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表...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熊果苷、氢醌、阿魏酸、苯酚、丁基间苯二酚、苯乙基间苯二酚和己基间苯二酚7种酚羟基类美白成分的方法。用甲醇提取样品,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甲醇-质量分数0.02%磷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熊果苷、氢醌、苯酚、丁基间苯二酚、苯乙基间苯二酚、己基间苯二酚的质量浓度在2~200 mg/L,阿魏酸的质量浓度在0.5~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9,且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均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此方法检出质量比为1~4 mg/kg,回收率为96.2%~11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1%。该方法简单、便捷、快速、准确,可用于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化妆品中氢醌、苯酚和防腐剂等10种物质的方法,以甲醇-乙腈-0.025 mol/L磷酸二氢钠(pH=3.8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10种物质在0.2~200μ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0),平均回收率在84.15%~101.02%之间,RSD在0.91%~3.84%,精密度良好。此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实用性强,适合检测化妆品中氢醌、苯酚和防腐剂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了不同剂型美白类化妆品中熊果苷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将熊果苷定量添加到4种剂型化妆品(化妆水、乳液、膏霜、面膜)中,置于5种预设条件(高温、低温、常温、冷热交替、光照)下储存,经萃取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熊果苷和氢醌的含量以研究其中熊果苷的稳定性。色谱条件:选用Eclipse XDB-C18柱,以甲醇-水(20∶80,体积比)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显示在不同储存条件下4种剂型化妆品中均未检出有毒物质氢醌,且熊果苷回收率较高。试验结果表明,4种剂型的化妆品中的熊果苷在5种预设条件下均比较稳定,不易分解为氢醌。  相似文献   

7.
《上海化工》2021,46(5)
依照我国风险管理的原则,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需在监管方面更为严格。为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安全,目前我国已禁用氢醌、汞、糖皮质激素类物质、维甲酸类物质、大麻二酚等有祛斑/美白功效但有安全隐患的添加剂。除此之外,熊果苷、果酸、曲酸等常见的祛斑/美白类化妆品添加物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通过对以上几种常见物质的添加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做好抽样检验工作,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维生素C磷酸酯镁、维生素C、β-熊果苷、曲酸、氢醌、烟酰胺、4-甲氧基水杨酸钾和苯酚8种美白成分的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采用ODS-2 HYPERSIL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甲醇-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表明,8种美白成分在2~500 mg·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0.3~1.0 ng,回收率为91.1%~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2%~3.20%。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黑色素的形成原因和生成过程,根据形成原因,分析了祛斑美白的机制;结合美白化妆品中常用美白活性成分的特点和风险分析,对现有美白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展望了化妆品中美白活性成分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为化妆品中美白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提供思路,为执法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0,(1):244-247
介绍了化妆品中多种美白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其安全性,概括了目前化妆品中常用的具有美白作用的物质及其祛斑原理,并综述了这些美白活性成分的检测手段,展望了化妆品中美白活性成分检测评价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化妆品中多种美白活性成分检测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化妆品12种美白成分。样品经质量分数50%甲醇溶液提取、过滤后,进行HPLC分析。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组成为甲醇-0.02 mol/L KH2PO4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鞣花酸及甘草酸二钾的检测波长为254 nm,烟酸、曲酸、氢醌、烟酰胺、树莓苷、4-甲氧基水杨酸钾、苯酚、杜鹃醇和苯乙基间苯二酚的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发现,12种美白类成分均在0.5~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霜类、乳液类、水剂类3种化妆品基质中12种美白成分的回收率(添加水平分别为20、50和200μg/g)在85.6%~111.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4%~8.9%范围内,最低检出质量比在0.3~1.5μg/g之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化妆品的美白原理。论述了美白化妆品的配方设计以及美白化妆品配方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美白化妆品配方原料的选择、剂型的选择以及配方的要求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功效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黑色素的形成机制和美白祛斑产品的主要活性成分,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美白祛斑化妆品功效评价上的进展情况,包括美白祛斑活性成分评价、美白祛斑化妆品的体外及体内功效评价方法等,同时展望了美白祛斑化妆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诸多天然产物中含有美白成分,研究其提取及功效,有利于天然美白化妆品的开发。本文综述我国天然产物中美白成分提取及其功效研究进展,为天然产物中美白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天然美白化妆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白、淡斑化妆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各大化妆品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和开发新型化妆品美白剂。随着对美白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全面,美白剂的作用靶点、作用途径也随之增多。综述了以黑色素的生成、代谢及中间关键代谢通路为核心的化妆品美白成分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可为新型化妆品美白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白化妆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已成为消费者和生产商所关注的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对化妆品美白功效评价的进展情况,对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展望了化妆品美白功效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美白化妆品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黑素细胞中黑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建立了细胞中黑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以适应美白化妆品研究开发的需要。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方法,精确度测试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2%,准确度测试,相关系数为0.91054。稳定性测试,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本法精确、准确、稳定、简便和经济,适用于美白化学物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8.
常用花类中药在美白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白剂是美白化妆品的核心功效成分,天然植物来源的美白剂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而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花类中药在调节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细胞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花类中药在美白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美白化妆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日本护肤品市场以及美白防晒化妆品。介绍了日本的美白文化、美白防晒化妆品的历史及现状。论述了黑色素的生成机理及美白化妆品的作用。对日本的防紫外线商品市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化妆品新法规及化妆品功效验证相关文件的陆续实施,我国正式进入了化妆品功效时代,化妆品宣称美白祛斑也纳入了功效评价要求。本文对化妆品美白功效评价的几个方法标准进行简述和比较,讨论了各方法标准的适用领域,旨在为美白功效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