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注射工艺参数不仅以单个因子的作用方式影响注射制品的质量,而且工艺参数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交互作用.在分析注射成型工艺对成型制品质量的影响时,必须研究因数对响应的交互效应,考虑影响显著的工艺参数交互因子的作用,通过数值模拟,应用析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得出工艺参数之间存在的两两交互作用,以及工艺参数对注射制品翘曲的影响程度,并从众多的试验因子中初步筛选出与注射制品质量密切相关的若干个独立因子和交互因子.在此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设计,采用L27正交矩阵进行试验,并将这些因子进一步优化,从而为注射工艺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论述注射成型和结构泡沫成型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能克服上述两种方法缺点的注气注射成型工艺方法,并列举了该方法在轿车零件制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焊接拉脱力是评价接地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响应变量拉脱力测量系统的分析,证明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基于DOE试验设计方法,分析和确定了影响接地簧拉脱力的若干关键因子,利用焊接参数因子间交互作用的关系,达到控制拉脱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论述注射成型和结构泡沫成型的优缺点基础,提出了能克服上述两种方法缺点的注气注射成型工艺方法,并列举了该方法在轿车零件制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试验设计(DOE)对齿轮副进行强化,从中分析出齿轮的压力角、螺旋角、齿顶高系数对齿轮强度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敏感度。运用分析结果结合实际使用条件.对成熟汽车变速器的齿轮副进行强化。强化后的的齿轮副可以承受更大载荷,使用寿命更长。 相似文献
8.
镀锡钢板表面光泽度轧制转印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类高档冷轧钢板产品——印铁镀锡钢板、涂装汽车面板、装饰装潢钢板对视觉美观性的要求,关乎钢板表面微观形貌的光物理效应,具体表现为色彩特性、反光特性、粗细特性、映像特性、均匀特性和轮廓清晰度等。针对其中印铁镀锡钢板表面视觉美观性要求,将用户需求指标化并定量化镀锡钢板表面光泽度控制目标值,根据光泽度测量原理建立金属表面光泽度理论计算模型,并经批量工业生产试验实测数据验证光泽度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后,研究揭示钢板表面微观形貌对表面光泽度的影响机制,获得钢板表面微观形貌参数R_a值和P_c值对表面光泽度的影响规律。应用光泽度计算模型将用户要求的光泽度控制目标进一步转化为镀锡钢板生产中可控的R_a值和P_c值的控制目标,并针对某条国内最先进DI材镀锡钢板连续生产线,研究提出镀锡钢板表面光泽度控制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投入长期生产稳定使用后使产品的光泽度质量完全满足了用户的严格要求,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气道是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制品和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初步探讨了设计理论的气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随机抽样数据统计分析验证了根据头脑风暴法得出的导致大板热压成型缺陷的潜在关键原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DOE)及假设检验方法,优化了胶黏剂种类,大板压制后保温时间,施胶量,以及热压机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关键参数。分析了改进工艺后的大板热压成型一次性合格率,结果表明,热压成型一次性合格率从90%提高到了95.4%。工艺参数的优化不但避免了重复返工带来的人力和财力浪费,也提升了产品品牌价值和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模具型腔气体压力对微发泡注塑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发泡注塑成型制品表面的螺旋纹及银纹缺陷阻碍了此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此缺陷主要是由填充过程中熔体流动前沿的泡孔发生破裂造成的。为提高微发泡注塑件的表面质量,提出一种利用高压氮气进行加压并使用高压容器进行稳压的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方法,构建相应的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进行某种医疗器械外观产品的气体反压(Gas counter pressure,GCP)微发泡注塑试验,研究填充过程中模具型腔气体压力对微发泡注塑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模具型腔气体压力的提高,微发泡注塑件表面螺旋纹及银纹逐渐减少直至消除,塑件表面光泽度显著提高,塑件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对选用的ABS材料,模具型腔气体压力为3 MPa时可获得表面质量优良的微发泡注塑产品。 相似文献
14.
由于高光注塑模具结构和工艺的特殊性,模具型腔板在工作过程中会由于加热和冷却的交替变化受到较大的热应力和产生较大的变形,进而加快模具的疲劳开裂。本文以液晶平板电视机面板高光注塑模具为例,分析了该模具产生的热变形和热疲劳机理,获得了高光注塑模具型腔板加热阶段的热变形情况。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优化高光模具结构,提高高光模具的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稳态工况和瞬态工况下转向系统中转向器转向比和衬套刚度等15个特性参数对转向灵敏度的影响,在Adams/Car平台下建立了包含所有部件的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并嵌入到整车模型中。采用DOE试验方法分析转向灵敏度,通过改变相应参数,研究其对转向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转向器转向比等6个参数对转向灵敏度有显著影响,从而为转向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海霞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40(1)
电永磁吸盘已在磨床、铣床、加工中心,以及刨床和钻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应用DOE技术对电永磁吸盘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选择不同的设计参数,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选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把各列的水平和该列相应因素的具体水平对应起来,得到了预期的试验结果,实现了电永磁吸盘设计性能与成本比最高.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