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SnO2与氢氧化物复合阻燃剂对软PVC的阻燃消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SnO2和无机氢氧化物阻燃剂对软PVC的阻燃消烟作用。通过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阻燃处理后的软PVC从室温到800℃的热降解过程,通过剩炭率的测定以及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燃烧后所生成炭层的观察探讨了不同体系的阻燃抑烟的机理。结果表明:经SnO2和氢氧化物复合阻燃处理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极限氧指数(LOI)和剩炭率,烟密度等级(SDR)和最大烟密度(MSD)明显降低,与未处理的样品相比具有较好的阻燃和消烟性能。SnO2的加入可改变PVC的热降解过程,使起始降解温度降低,SnO2可能是在凝聚相和气相同时起作用,但主要是在凝聚相起Lewis酸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硅酸盐对软聚氯乙烯(PVC)的阻燃作用。通过热分析法研究了经阻燃处理后软PVC从室温到800℃的热降解过程;通过剩炭率的测定,结合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燃烧后剩炭结构的观察,探讨了硅酸盐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经硅酸盐处理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氧指数(OI)和剩炭率,与未处理的样品相比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硅酸盐的加入可改变PVC的热降解过程,使起始降解温度降低,最大失重速率加快,硅酸盐对软PVC的阻燃主要是由于凝聚相的Lewis酸催化作用以及高温下生成的玻璃体对剩炭的保护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ZnO与Al(OH)3在阻燃软PVC中的协同阻燃消烟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ZnO和Al(OH)3复合阻燃剂对软PVC的协同阻燃消烟作用.通过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阻燃处理后的软PVC从室温到800℃的热降解过程,用Kissinger方程给出了热降解反应的活化能,通过剩炭率的测定以及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燃烧后所生成炭层的观察探讨了协同体系阻燃抑烟的机理.结果表明经阻燃处理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极限氧指数(LOI)、剩炭率较低的烟密度等级(SDR)和最大烟密度(MSD),与未处理的样品相比具有较好的阻燃和消烟性能.加入适量的ZnO与Al(OH)3复合使用可明显地提高软PVC的LOI和剩炭率,降低材料的SDR和MSD.ZnO的加入可改变PVC的热降解过程,使起始降解温度降低并且使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可能属于固相Lewis酸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4.
王海  王春征  刘彩红  屈红强 《塑料》2013,42(3):20-23,40
通过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羟基锡酸锌包覆硫酸钡(ZHSCB)样品,并与硫酸钡(BaSO4)对比应用于软PVC的阻燃消烟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ZHSCB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和烟密度等级(SDR测试)研究了ZHSCB对PVC的阻燃消烟作用。通过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阻燃PVC从室温到800℃的热降解过程。通过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测定了ZHSCB对PVC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HSCB对PVC有优异的阻燃消烟作用,能够有效促进PVC第一降解阶段的脱HCl反应,促进交联成炭反应的进行以及剩炭稳定性的提高,并且对于PVC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以锡酸钠和硝酸镧为原料,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分别为9、10和11,成功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类球状锡酸镧颗粒;对比研究了上述3种粒径尺寸的锡酸镧对聚氯乙烯(PVC)的阻燃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对纯PVC 和综合性能最好的阻燃样品的残炭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H=9时制备的锡酸镧阻燃PVC具有最好的阻燃和拉伸性能;当其添加量为5 g/100 g PVC时,阻燃PVC的极限氧指数为30.8 %,拉伸性能略高于纯PVC,燃烧后形成了带有封闭气孔的致密炭层。  相似文献   

6.
聚氯乙烯(PVC)具有耐酸、耐磨、易于加工、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在医疗领域应用应用非常广泛。但PVC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如HCl和二恶英,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对PVC的阻燃性能的提高一直有相应的研究。本文对PVC燃烧机理及阻燃机理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锑系、硼系、氢氧化物磷系、氮系、硅系及碳系阻燃剂在PVC阻燃材料中的应用。并对今后PVC用阻燃剂的发展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极限氧指数测定(LOI)、垂直燃烧试验和锥型量热分析研究了六苯氧基环三磷腈(HPTCP)对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PC/ABS)合金的阻燃作用。结果表明:HPTCP对PC/ABS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当添加量为15%时,阻燃PC/ABS的LOI为25.0%,阻燃等级达FV-0,并且与未阻燃PC/ABS相比,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最高热释放速率、平均热释放速率,平均有效燃烧热和质量损失明显降低;热重分析表明,HPTCP对PC/ABS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热重和残余物分析结果表明,HPTCP主要是通过凝聚相产生阻燃作用,HPTCP的添加可有效抑制PC/ABS的分解,促进它成炭,形成膨胀性炭层,该炭层通过隔热、隔氧及阻止PC/ABS分解产物的挥发而产生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滑石对IFR/HDPE复合材料的协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水滑石(LDH/)膨胀型阻燃剂(IFR/)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和燃烧炭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DH对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在聚磷酸铵/丙三醇/三聚氰胺/HDPE体系中增强幅度最大;LDH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氧指数,且在丙三醇和季戊四醇阻燃复合体系中能有效抑制熔滴和发烟量;LDH可以促进膨胀阻燃体系形成质密多孔炭层并,提高炭层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极限氧指数测定、垂直燃烧实验和锥形量热分析研究了苯氧基磷腈的组成对其阻燃PC/ABS的影响,并通过锥形量热实验的残炭分析研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苯氧基磷腈的组成对其阻燃PC/ABS有较大影响。随苯氧基磷腈中六苯氧基环三磷腈(HPTCP)含量的降低,其阻燃作用明显降低。残炭分析结果表明,苯氧基磷腈在燃烧过程中分解成磷酸、聚磷酸和偏磷酸等磷酸化合物,这些物质可有效地促进PC/ABS成炭,并形成膨胀性炭层,因而产生阻燃作用。苯氧基磷腈中x(HPTCP)降低,燃烧时形成的磷酸化合物较少,因而降低了其成炭和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线型酚醛(Novolac)与微胶囊红磷(MRP)复配阻燃,制备了无卤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复合材料。研究了Novolac/MRP质量比和用量对阻燃ABS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ovolac/MRP的质量比为3/2,总量为15%(质量分数)时,可以制备极限氧指数(LOI)为26.7%,垂直燃烧(UL94)V-0级的无卤阻燃ABS;Novolac的酚羟基与MRP燃烧产生的聚磷酸在高温下发生的脱水成炭反应减缓了ABS的分解;SEM炭层形貌分析表明:Novolac/MRP复合阻燃ABS材料燃烧表面形成了平整、致密的炭层,该炭层能够有效地隔绝燃烧过程所产生的易燃气体及热量,起到较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常见添加剂对PVC在高温条件下的热稳定性、HCl的释放、阻燃性、抑烟性和燃烧毒性等的作用机理,并指出:应加强添加剂存在条件下PVC在高温和火灾条件下氯代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形成与释放以及金属化合物存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阻燃、抗静电硬质PVC管材(简称PVC双抗管材)加入导电炭黑后变脆的原因,论述了涂敷阻燃、抗静电涂料生产PVC涂敷双抗管材的可行性,介绍了阻燃、抗静电涂料的制备及PVC涂敷双抗管材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3.
唐勇  张翔  张帆 《广州化工》2010,38(9):46-48
采用干法合成了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并采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对阻燃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P-N膨胀阻燃剂具有双螺环磷酸酯结构,其热分解温度为200℃左右,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燃烧后的阻燃剂发泡均匀,炭层结构稳定,炭层气泡孔径为100~200μm。将该阻燃剂用于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中,具有膨胀效果好,炭层粘结能力强,耐火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金属氧化物对聚氯乙烯热解释放HCl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翊  杨守生 《中国塑料》2009,23(8):39-42
利用热重分析仪并借助电导率测定法探讨了几种金属氧化物对聚氯乙烯(PVC)热解时HCl释放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HCl溶液在0 ~ 5.5×10-4 mol / L浓度范围内与电导率呈线性关系。ZnO、Fe2O3、CuO、MnO2使PVC的热解起始温度降低,从而使单位质量PVC释放HCl的起始时间缩短,对PVC热解脱HCl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TiO2、MoO3、V2O5却使PVC的热解起始温度升高,起始脱HCl时间增加,对HCl的脱出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加入金属氧化物的PVC体系释放HCl总量并没有超过纯PVC体系。  相似文献   

15.
含氯废弃物燃烧过程中HCl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 言生活垃圾中含有的有机氯主要以PVC塑料的形式存在 ,我国塑料制品中PVC占 30 %以上 ;无机氯通常以NaCl的形式存在于厨余中 ,单独焚烧厨余物 (主要含无机氯化物 )会导致大部分氯化物转化为HCl[1] .郭小汾等[2 ] 研究了PVC的燃烧特性和HCl的析出机理 ,认为PVC的燃烧过程分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医疗废物典型组分热解/焚烧过程无机氯的析出特性,检测了不同热解温度、焚烧温度和气流量等工况下无机氯的释放,分析了多种典型组分对输液管无机氯析出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工况变化对医疗废物无机氯总析出的影响不大,对Cl-Cl2和Cl-HCl转化率的影响相对明显。与单组分输液管相比,输液中加入纤维物质明显地促进Cl2的生成,但对HCl的生成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橡胶的存在对HCl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使Cl-HCl转化率有很大程度地降低。  相似文献   

17.
Xiaolin Wei  Yang Wang  Dianfu Liu  Hongzhi Sheng 《Fuel》2009,88(10):1998-2003
The influence of HCl on CO and NO emissions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an entrained flow reactor (EFR) and an internall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ICFB). The results in EFR show the addition of HCl inhibits CO oxidation and NO formation at 1073 K and 1123 K. At the lower temperature (1073 K) the inhibition of HCl becomes more obvious. In ICFB, chlorine-containing plastic (PVC) was added to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HCl during the combustion of coal or coke. Results show that HCl is likely to enhance the reduction of NO and N2O. HCl greatly increases CO and CH4 emission in the flue gas. A detailed mechanism of CO/NO/HCl/SO2 system was used to model the effect of HCl in combus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Cl not only promotes the recombination of radicals O, H, and OH, but also accelerates the chemical equilibration of radicals. The influence of HCl on the radicals mainly occurs at 800-1200 K.  相似文献   

18.
环氧化天然橡胶/PVC共混物的热氧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北龙  刘惠伦 《橡胶工业》2001,48(6):330-333
采用热重-差示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了环氧化天然橡胶(ENR)/PVC共混物的热氧降解过程,结果表明,炭黑补强的ENR/PVC共混物的热氧降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是PVC脱氯化氢,而氯化氢引起ENR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而放热,且该阶段明显受到ENR/PVC共混比的影响,随着PVC用量的增大,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对膨胀阻燃聚丙烯材料在锥形量热仪试验条件下的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材料膨胀成炭行为对裂解燃烧过程的影响。测量了纯聚丙烯及膨胀阻燃聚丙烯在膨胀燃烧过程中的质量损失速率、热释放速率和炭层膨胀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分析了膨胀高度、膨胀速度、炭层结构对裂解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膨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膨胀升高的速度有加快的趋势;随着外部辐射功率的加大,膨胀速度加快。聚丙烯材料的炭层整体性越强,炭层结构越致密,阻隔效果越好,热释放速率越低。通过对材料膨胀成炭过程的理论分析也验证了膨胀高度(或膨胀速度)和炭层的结构都对裂解燃烧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竹炭(BC)和聚氯乙烯(PVC)为原料,通过熔融混炼热压后进行贴面,制备不同贴面PVC/BC复合材料.采用锥形量热、热失重、热重红外联用分析对不同贴面PVC/BC的燃烧行为与烟气生成特性进行表征,综合评价其燃烧安全性.结果表明,PVC单贴面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600℃时残炭量达67.99%,且HCl及燃烧初期的芳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