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座落在群体高层建筑物之下的烟囱,当风吹来,碰到建筑物的壁面上时,风流微团受阻力,各方向微团间强烈地混合与掺杂,不仅有沿着主流方向的运动,而且还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运动,风流流动混乱,形成紊流状态。此时风的静压会抑制烟囱里的烟气向上排放,还有的旋风扎进烟囱里,烟囱里发生正压,烟气倒流,从炕缝灶口冒出来,污染环境,有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城市排洪(涝)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城区雨洪汇流与水工建筑物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城区雨洪汇流分析与排洪(涝)建筑物设计同步方法,建立了坡面—排洪工程耦合的非恒定流分析的基本方程及其求解方法,并用实例说明,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中国云南某地形极其复杂的风电项目不同测风塔之间进行模拟外推并与实际数据进行交叉验证的例子。同时,结合多测风塔综合技术,在不同权重情况下进行多塔综合,并对风流评估进行改进。通过对不同测风塔实际数据的验证,再次确认了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在复杂环境与复杂山地条件下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水电厂房三维有限元抗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水电站厂房进行了抗震分析,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动力计算模型,进行了模态求解、反应谱分析,方法简单、实用,计算结果全面、精度高,对在复杂水工建筑物工程进行有限元结构分析是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运用矿井热力学理论与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采煤工作面风流热力参数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空冷器冷却风流降温方式提出从局部通风机到采煤工作面入口各点风流热力参数的计算方法,为实施矿井降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CFD方法,对长宽比分别为0.25、0.30、0.40、0.50、0.60、0.70、0.80、0.90的8种长方体单体高层建筑物顶面的风流场特征进行模拟计算,确定长宽比对长方体建筑物顶面风力机微观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宽比越大,建筑顶面低风速区域越大,且风速随高度增长得越慢,而迎风面拐点风速恢复最快;同时由于建...  相似文献   

7.
采用ANSYS软件对某水利枢纽河床式水电站厂房坝段进行抗震分析,建立河床式水电站厂房坝段的动力计算模型,进行模态求解、反应谱分析,方法简单,结果直观、全面、精度高,对复杂水工建筑物应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结构分析计算是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峡谷地形条件下风电场风况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掌握复杂地形区域内的风能分布对风电场微观选址有重要作用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基于商用软件FLUENT平台,数值模拟了峡谷地形中风流流动规律,对比分析了主导风向、地形坡度及地面粗糙度三种主要影响因素变化时风场风速的分布情形,可为此类地形风电场的风机机位布置和塔架安装高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山前平原城市的自然地理、地貌及水系条件,运用SWMM模型,在规划土地利用条件下进行水系排涝模拟演算,计算雨量资料频率,推求5、10、20年一遇设计雨量以及时程分配。并根据下垫面情况及地形地貌对计算分区和模型进行概化,即山丘区由设计暴雨推求水库入流过程;城区和郊区产汇流及河道排涝计算采用SWMM模型。实例应用中针对各种频率的设计暴雨,通过水文水利计算,模拟城区河道流域可能的涝情,分析现状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性对策和建议。模拟结果满足10年一遇河道排涝要求,可以为水系排涝规划和治理提供相应依据,对其他城区水系的排涝模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5年5月21日20时零7分在贵州省贞丰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发生的3.0级地震为背景,从工程应用的角度介绍了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加速度记录及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经过数据校正、滤波、降噪、积分、谱分析后,可得到速度、位移、场地卓越周期以及水工建筑物安全指数等,通过对震源的评估以及强震动参数值的计算,能快速对水电站大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进行震害评估。经计算,强震动记录值在本次地震中,最大峰值加速度值为53.1418Gal,最大加速度响应值周期为0.1s左右,傅里叶变换后得到的主频值在8~14Hz,水工建筑物安全指数y_a=1.061。综合分析后,判定本次地震对大坝结构安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分布式光伏阵列传统建模方法不能考虑阵列自身安装特点及周边复杂太阳辐射环境,从而导致模型不准确的缺陷,文章提出了一种计及反射辐射的光伏阵列建模方法。利用气象站采集数据,通过研究建筑物立面对光伏阵列产生的反射辐射,建立了反射辐射模型。同时,根据太阳位置、建筑物以及光伏阵列相对位置关系,分析建筑物对光伏电站的遮挡影响,建立了复杂环境下光伏阵列辐射模型。以光伏组件的输出数学模型为基础,结合光伏阵列的安装方式,通过叠加法得到光伏阵列输出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半潜式风流联合发电装置,以频域势流理论为基础,研究风流联合发电装置的频域水动力性能,得到了漂浮式载体在规则波中的运动响应RAO和水动力系数;根据载体频域分析结果、水轮机CFD数值模拟结果及风力机载荷特性确定装置的风、浪、流等载荷,利用Fortran编程对AQWA进行二次开发,计入附加的定常力及非定常力,并以此计算极限工况(破损自存工况)下,不规则波中的系统运动响应和系泊线张力。计算结果表明,该半潜式风流联合发电装置在极限工况下具有良好的水动力性能,设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建筑室外热环境模拟计算是住区微气候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将求解建筑物和周围下垫面的热平衡方程组与室外空气场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空气场计算时间步长与建筑物以及下垫面计算时间步长不一致的问题。并提出将下垫面温度简化为逐时太阳直射区域温度和日影区域温度的方法,降低了CFD计算的复杂程度。该数值方法可以得到在自然条件作用下,建筑物表面和下垫面表面的逐时温度及空气温度与流动情况。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火电灵活性技术的发展使大型火电汽轮机的运行工况更为复杂,这对汽轮机叶片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某汽轮机低压缸次末级叶片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叶片的静应力分布、振动避开率以及动应力分布等相关数据,表明了次末级叶片安全性满足强度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叶片的安全性判定以及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谢化安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2):196-199,244
针对高耸建筑群的存在会降低周边1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率的问题,根据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建筑物的存在对附近1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率的影响,并结合电气几何模型的击距理论分析了引入高耸建筑物后导线暴露弧与大地暴露弧交点的变化及建筑物相对介电常数、高度、距离、面积对雷电先导阶段导线附近电场、感应过电压和感应雷跳闸率变化的影响,为城区10kV架空线路防雷水平的评估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闫栋 《能源与节能》2022,(3):23-25,29
以S煤矿为例,在概述其矿井通风系统现状及矿井通风系统改进措施的基础上,从监测系统分站及线缆设置、风流参数传感器及监测点选址、滤波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该矿井通风系统改进后风流参数动态监测的研究,并对风量调节优化模型的构建思路以及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矿井通风系统风流参数实时监测、风量调节优化及通风机自动监控是保证矿...  相似文献   

17.
为将大系统中各要素间复杂、散乱的关系分解为清晰、系统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基于传递闭包理论中的关系图和关系矩阵,提出一种基于传递闭包的复杂系统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实现该方法的步骤。与系统解释结构模型相比,该方法从理论上将可达矩阵改进为清晰简便的逻辑计算,给出了求骨架矩阵的理论基础和代数方法,计算更为简便、适用性更强,在复杂水资源系统评价与调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分析景观格局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以福州城区为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Fragstats景观指数计算软件,应用SCS模型,探讨景观格局变化与地表径流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1~2016年城区景观逐渐趋于向高破碎度、形状复杂、稳定均衡、连接性差的方向发展。1991~2001、2001~2011、2011~2016年,福州城区地表径流分别增加了10.29、1.84、1.57 mm,表明福州城区景观格局对地表径流的滞留作用逐渐增大。景观格局指数与径流量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斑块密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函数关系,景观形状指数、连接度指数、蔓延度指数与径流量均呈负相关函数关系,其中连接度对径流变化敏感性最强,可通过减少景观密度,增加形状复杂性、连接性和团聚程度来减少城市地表径流。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雨洪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相关防雷规范,采用检查、测试与计算的方法对某建筑物机房进行了雷击电磁脉冲屏蔽效能的检测,并指出了该方法的使用前提条件以及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何辉 《南方能源建设》2015,2(3):101-107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应力封闭,对某工程塔内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计算。计算分析了塔内外空气的速度场、温度场,建立了相关方程及气水两相间传热传质理论模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冷却塔进风流场进行深入分析:1)导风板的存在降低了塔侧空气绕流流速,增大了冷却塔进风口流场的对称性,使塔内空气动力场的均匀程度增加;导风板安装高度和长度对冷却塔进风流场产生较大影响,以高11 m、长8 m导风板对# 1、# 2冷却塔性能的改善作用最大;2)导风板安装角度和块数对冷却塔进风流场产生一定影响,在导风板安装角度由0°至20°变化、在导风板安装块数由60块至90块变化时,两塔冷却性能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