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控车床镗孔刀座的车削试验与结构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数控车床镗削内孔的车削试验,分析了镗孔刀座改进前后对镗孔振动的影响,解决了镗孔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2.
精镗孔尺寸误差预测补偿技术的研究概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精镗孔尺寸误差预测补偿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今后所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童燕  王金同 《轴承》1993,(11):22-23
在对一个薄壁零件的退刀槽进行车加工时,用投影方法来控制退刀槽的形状和尺寸,能确保形刀的形状正确,尺寸合格,从而加工出合格产品。附图7幅,表2个。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内燃机活塞加工中精镗销孔可调夹具的巧妙设计和定位原理,并通过对初始状态的预先设定,举例说明其方便快捷的调整方法。该设计具有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显著提高产品加工质量等优点,适用于生产线产品更换频繁的场合。  相似文献   

5.
在对一个薄壁零件的退刀槽进行车加工时,用投影方法来控制退刀槽的形状和尺寸,能确保成形刀的形状正确,尺寸合格,从而加工出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6.
以某台具有代表性的平地机为例,首先采用近场测量法对其空调系统的各出风口进行了噪声测量与分析,初步判断噪声源的位置及特征频谱;然后针对噪声源所在的出风管道结构,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与ACTRAN声学仿真软件模拟了管道内的流场和声场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了该平地机驾驶室内空调啸叫声产生的机理.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并进行了验证,有效地解决了空调啸叫声的问题,提升了平地机驾驶室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对汽车生产线的柔性精定位转载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介绍了3种基本的物料转载形式,建立了柔性精定位转载技术体系,给出了5种典型的柔性精定位转载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汽车生产线的柔性精定位转载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介绍了3种基本的物料转载形式,建立了柔性精定位转载技术体系,给出了5种典型的柔性精定位转载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扬  朱学彪  崔刚 《机械制造》2020,58(4):50-56
以四步切割机项目的凸轮刀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比例阀存在较大死区、具有时变非线性特点,以及凸轮刀系统存在响应滞后等问题,基于补偿与模糊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对凸轮刀系统的定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将模糊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与自适应死区补偿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搭建凸轮刀系统的仿真模型,设计加入自适应补偿的模糊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并对凸轮刀系统的定位进行优化。通过试验对比确认,所提出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对系统输出具有良好的校正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凸轮刀系统的定位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数控车床上修复螺纹困难、易乱扣、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对切削螺纹的原理和修复螺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主轴编码器一转零脉冲信号位置和螺纹起始位置重合是修复螺纹的关键,提出了主轴自动定位修复螺纹的方法,设计了主轴一转零脉冲信号制动电路,利用对刀点计算确定螺纹入刀点。该方法无需对机床进行大的改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简单,螺纹修复效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数控车床修复螺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刀具磨损的随机模型及其在刀具可靠性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马尔可夫随机过程理论建立了刀具磨损的随机理论模型。根据此模型,刀具有任意时刻的磨损量和任意磨钝标准下的刀具磨损寿命都应该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实验结果和建立的理论模型符合较好,表明该理论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是符合实际的。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和加速寿命试验的原理,将刀具可靠性理论和泰勒公式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切削数据对刀具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用声光调制器实现的外差干涉仪,采用了相位变化整数周期和周期测量的外差干涉信号处理方法,不仅使干涉仪的测量分辨率提高到λ/2000,同时提高了测量镜允许运动速度,解决了用于大动态范围位移的态动测量问题。该外差干涉测量系统可以用作精密数控中位置环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chining parameters (cutting speed, feed, depth of cut) and tool shape on chip formation, surface topography, resultant cutting force and surface roughness produced in flat and ball end milling of the Ren Shape-Express 2000™ aluminum particulate filled-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This material is shown to exhibit a brittle-to-ductile transition in chip formation with decreasing cutting speed. The transition is explained by the strain-rate sensitivity of the polymer matrix and is found to correlate well with a corresponding change in the surface roughness. The absence of clear feed marks on the milled surface explains why molds made from the composite material require less hand polishing than machined metal molds. The influence of cutting conditions and tool shape (flat end vs. ball-nose) on the cutting force, surface roughness, and workpiece breakout are discussed and relevant comparisons with conventional metal and polymer machining are made.  相似文献   

14.
FMS刀具切削状态实时在线监测智能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一个刀具切削状态实时在线监测智能识别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构造,提出了一种新型流体声发射和电动机电流的综合传感新方案,建立了机床控制系统与智能监测系统的并行通信和发具切削状态识别的专家决策系统,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自动选择传感方式、监测模式和识别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在线监测智能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5.
虚拟机床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按照模块化设计的原理,从虚拟制造的角度对机床的结构进行抽象,分析了虚拟机床设计的各种约束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虚拟机床的结构模型,讨论了在虚拟机床设计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目前微操作的应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微操作定位控制方法,根据卷包裹法和曲线跟踪技术设计了避障和定位控制算法,能检测视场中的障碍物,并计算避障路径,控制末端微执行器稳定、连续地自动避障和定位。最后通过避障和定位的试验和精度分析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面向绿色制造的机床设备选择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机床设备优化选择是改善企业零件加工过程绿色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综合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建立了一种面向绿色制造的机床设备选择目标分解参考体系;对机床设备选择问题进行了三级分类和数学描述;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零件单个特征的机床设备选择问题,建立了多目标优化决策模型,并将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应用于上述模型的求解。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发挥踏面制动单元(TBU)检修工装支撑座的轻量化潜力和提高优化设计的可靠性与稳健性,提出将拓扑优化与6σ稳健性优化相结合的优化策略。通过基于变密度法的拓扑优化设计,提取支撑座的拓扑结构。基于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建立系统的响应面模型。基于该模型建立支撑座的6σ稳健性优化设计模型,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进行优化求解,利用均值一次二阶矩法获得优化结果的可靠度并转化为相应的σ水平。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撑座各设计变量、强度和刚度的可靠度均为1,均达到了8σ水平,减重率达67. 0%,轻量化效果显著;且与拓扑优化后对其进行传统的确定性轻量化设计相比,该方法不仅使支撑座的强度和刚度得到了增强,而且还提高了优化设计的可靠性、强度与刚度的稳健性和重量的一致性。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20.
快速原型技术及其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跃进  王珉 《机械工程学报》1996,32(6):90-94,1
介绍了快速原型技术和发展过程和几种快速原型制造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造注塑模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