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减小单模光纤中偏振色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岩栋  蒋方云 《通信学报》1997,18(11):48-50
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是限制光纤传输容量的极限因素,我们利用模耦合理论,采用在光纤拉丝过程中同时旋转预测制棒的工艺来增强模耦合,实现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减小,能保证普通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值小于0.5ps√km。  相似文献   

2.
最近,已观察到在盘绕单模光纤和成缆单模光纤之间的偏振模色散(PMD)存在着差别,本文介绍了对这一现象的实验研究。为了证明是大偏振模耦合长度还是大双折射是高偏振模色散的主要原因,而对这两种参数作了测量。结果表明,盘绕光纤和成缆光纤的模糊合长度差达50倍,这说明成缆光纤的偏振模色散较大。松管结构的光缆最易受到大偏振模耦合长度之害。通过观察偏振模色散谱在宽波长间隔内位移与温度之关系,发现内部应力是标准长  相似文献   

3.
对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的偏振模色散。研究表明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的偏振模色散主要由光栅的双折射系数、色散量决定,提出了制作低偏振模色散的色散补偿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偏振模色散对波分复用系统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多波长光波在双折射光纤中传输的非线性耦合方程,用分步傅立叶变换求耦合方程的数值解,仿真分析了偏振模色散对波分复用系统脉冲波形的影响,并进一步仿真分析了输入功率、啁啾系数、占空比不同时,偏振模色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偏振模色散所致光纤链路传输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明辉 《激光技术》2009,33(4):397-399
为了研究偏振模色散所致光纤链路传输损伤,采用基于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分步傅里叶法数值分析了1阶和2阶偏振模色散对光纤链路中非归零码、归零码及啁啾归零码脉冲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振模色散造成光纤链路性能的严重恶化,成为限制其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且随着工作速度的提高,高阶偏振模色散的影响更大;采用合适的码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偏振模色散的影响,其中啁啾归零码略优于归零码,而归零码优于非归零码。  相似文献   

6.
DWDM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导出了四波长光波在双折射光纤中传输所满足的一般非线性耦合方程.研究了色散平坦光纤中4×10Gb/sDWDM系统的偏振模色散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偏振模色散对不同信道间隔的4×10Gb/sDWDM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振模色散限制了DWDM系统有效带宽内的信道数量及其传输码率.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对三包层的负色散斜率的色散补偿光纤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光纤的各个参量对色散曲线的调节作用;采用在光纤拉丝过程中同时旋转预制棒的工艺来增强模耦合,实现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减小;并改进国内已有的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工艺研制了国内较高水平的色散补偿光纤。  相似文献   

8.
圆偏振光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耦合模理论介绍了圆偏振光纤的理论,定量分析了扭转光纤和旋转光纤的传输特性,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最后讨论了极化模色散问题和制造旋转光纤的两种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9.
光纤和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偏振模色散的概念、偏振模色散对光传输系统的影响、系统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的要求,以及获得小的偏振模色散光纤和光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对一根长168km的海底光缆,采用两种方法测量其偏振模色散的研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了偏振参数的统计特性及其时间涨落。其平均差分群时延达到约13ps,表明偏振色散对色散位移光纤的影响比对标准突变折射率光纤的影响更严重。而偏振耦合的相关长度对被测光纤所造成的干扰,相对于链接长度来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对一根长168km的海底光缆,采用两种方法测量其偏振模色散的研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了偏振参数的统计特性及其时间涨落。其平均差分群时延达到约13ps,表明偏振色散对色散位移光纤的影响比对标准突变折射率光纤的影响更严重。而偏振耦合的相关长度对被测光纤所造成的干扰,相对于链接长度来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啁啾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实验观察了均匀光纤光栅由于弯曲而引起反射波长的移动,由此对弯曲的啁啾光纤光栅产生的偏振模色散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啁啾光纤光栅由于弯曲而产生的偏振模色散群时延差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3.
光纤光栅偏振模色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光纤光栅 (FBG)偏振模色散 (PMD)产生的原因 :写入光栅用的光敏光纤对紫外光吸收是不均匀的 ,呈指数型吸收。建立了光栅偏振模色散的模型 ,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了不同折射率调制的偏振模色散 ,计算的结果与用偏振模色散分析仪测得的结果符合得很好。理论和实验说明了光栅色散对偏振模色散的影响 :光纤光栅的色散增大 ,光栅的偏振模色散也增大。  相似文献   

14.
色散位移光纤偏振模色散的精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波导的精确分析和测得的应力分布曲线,我们观察到在色散位移光纤中,形状感生和应力感生的偏振模色散的相互作用可大大减小固有的短长度偏振模色散。观察结果还表明,在批量生产的成缆光纤中,光纤随圆度不是衡量大长度偏振模色散的理想参数。  相似文献   

15.
冯显杰 《光通信技术》2001,25(4):314-317
首先介绍了不同种双折射率差Δn的光纤制成的啁啾光纤光栅中偏振模色散现象 ,然后说明了光栅中偏振模色散的大小与 Δ n的相关性 ,并阐述了对用于色散补偿作用的啁啾光纤光栅中偏振模色散的消除 (补偿 )方法 ,最后指出利用啁啾光纤光栅中大的偏振模色散对高速光通信系统传输线路中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存在偏振模色散(PMD)和群时延(GD)抖动的非理想线性啁啾光纤光栅的色散补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测量了啁啾光纤光栅的群时延谱和偏振模色散光谱,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表明,啁啾光纤光栅差分群时延(DGD)抖动与其时延抖动密切相关。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线性啁啾光纤光栅偏振模色散眼图代价与入射到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的光信号的偏振方向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使用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时应对光信号的偏振方向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补偿效果。另外结合实验数据,模拟计算并讨论了非理想线性啁啾光纤光栅群时延抖动和偏振模色散引起的信号的展宽和脉冲形状的劣化。  相似文献   

17.
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非 《光通信研究》1999,(4):38-40,44
论述了测试仪所采用的光谱分析法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原理,介绍了弱导模光纤中偏振模色散的随机特性以及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仪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不断发展 ,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 PMD成为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极限因素。偏振模色散是由于光纤结构的不完善性或者受到外界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因此偏振模色散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许多研究表明偏振模色散对温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是温度的函数。采用波长扫描法就温度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展开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是由于在侧写入法写入光栅时,光敏光纤对紫外光的吸收不均匀造成的。分析了光纤光栅在不同温度下的偏振模色散,实验研究了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在-20~ 60℃的情况,统计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光纤循环环路的偏振模色散统计特性,利用琼斯矩阵法对光纤循环环路的偏振模色散统计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循环环路中与单一链路中的偏振模色散统计特性相比,无论是一阶还是高阶特性都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