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首次在750 kV输电线路中使用了V型拉线塔,介绍了拉线塔的选型、设计、施工及经济性。应用结果表明,采用V型拉线塔可有效降低工程投资、方便施工、减小施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侯仁保 《供用电》2002,19(6):40-41
某 2 2 0 k V线路改造工程在 2 4#塔立塔过程中 ,发生了一起∠ 60 4号塔材断裂的故障。这种情况 ,实为罕见。如果我们对此不加重视 ,则可能引发严重事故。1 现场情况今年 3月 9日 ,某 2 2 0 k V线路改造工程在 2 4#塔立塔过程中 ,一塔上作业人员 ,为转移工作位置 ,解开身上仅有的一根安全绳 ,从已立好的第二节塔身顶部水平角铁上走过去准备协助组立第三节时 ,此水平角铁当即向下弯折。当时 ,此人双手抓住正在起吊中的塔材 ,幸未发生高空摔跌人身伤亡事故。后查明 ,此塔型为 ZT1 C(3 2 .5 ) ,如图 1。被踩弯折的塔材编号为 60 4,其规格为…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地区某750 kV工程中初步设计拟采用的复合材料横担塔为例,对复合材料横担塔在工程中应用的结构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推荐结构形式,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复合材料构件设计的控制工况。通过对新疆地区不同工程条件下的工程经济性分析,探讨了复合材料横担塔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青海电力》2013,(1):47
3月21日10时许,在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境内,随着最后一相导线顺利跨越长江天堑,备受瞩目的我国1 000千伏皖电东送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实现长江大跨越,为整个工程按期投运奠定了基础。该工程通过立于长江南北岸的两座输电高塔直接放线跨越。两座跨越塔是皖电东送工程的最高塔,也是目前我国特高压工程第一塔,单塔高277.5米,重达2 650吨,跨越长江长度约3 km。此次跨越工程采用两根牵引线一次牵引三根导线的方法,实现全部36根导线空中跨越,全线贯通。跨越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还启用了直升机辅助施工。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国内外电力行业直升机吊装组塔应用情况,从直升机选型、塔腿、塔身、上下横担等关键部位吊装过程,介绍了锡盟-山东1 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直升机吊装组塔技术,分析直升机吊装组塔在该项目应用情况,由应用效果可知,该项技术有利于引领并提升特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机械化水平和建设能力,填补了我国电力特高压工程钢管塔组塔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6.
对单回架空输电线路而言,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塔型主要有酒杯塔和猫头塔,两种塔型各有优缺点。然而在330 kV输电线路工程中,单回路直线塔很少使用酒杯塔,《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330 kV模块)》中单回路直线塔全部为猫头塔。本文以甘肃洛大-绿源-巩昌330 kV线路工程为背景,对甘肃南部山区单回架空输电线路直线塔选用酒杯塔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建议《通用设计(330 kV模块)》中单回路直线塔增加酒杯塔。  相似文献   

7.
特高压工程塔式起重机组塔施工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缪谦  江明 《南方电网技术》2010,4(5):102-105
特高压工程铁塔具有高度高、尺寸大、重量重、施工安全和施工精度要求严等特点,对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技术及配套设备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塔式起重机性能安全可靠、起重力矩大、安装作业平稳、作业效率高、高空作业量小等优点,研制了我国首台用于特高压工程铁塔组立的专用组塔塔式起重机,并首次成功应用于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介绍了组塔塔式起重机的技术特点和基本参数,详细说明了在建设特高压工程铁塔时应用组塔塔式起重机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以1 000 kV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为例介绍了整个特高压工程铁塔的组立过程。组塔塔式起重机保障了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安全、高效与环保,对全面提升我国电网建设领域施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20kV元赤线工程由元宝山电厂输送至赤峰变电所。由于线路71~72号塔间因洪水冲刷出现大沟,为防倒塔赤峰供电公司向东北电网有限公司提出对该线路的本耐张段进行改造。根据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对工期的要求,在线路改造过程中利用抱杆进行拉V塔整体起落施工方法,施工过程简单,节约人力、物力,减少高空作业时间,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9.
±800 kV某换流站遭受台风袭击,直流滤波器场悬吊式电容器塔C1低压端发生了导线断裂故障,导致直流滤波器跳闸退出运行。本文通过开展断裂导线的扫描电镜(SEM)检测、化学成分(ICP-OES)检测等,分析了断裂机理;建立电容器塔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风载荷下电容器塔结构响应。结合仿真计算结果,最终得出导线断裂原因为设计过程中未考虑到电容器塔在风荷载工况下存在位移。在强风作用下,电容器塔摇摆使铝绞线受到拉伸和挤压,长时间影响造成疲劳损伤、拉断。建议新建直流工程,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电容器塔位移及长期运行要求,提高该段导线的设计裕度。  相似文献   

10.
探讨滞洪区分洪时复杂水流条件下,对杆塔基础的冲刷影响,将有助于工程安全优化设计。文章以洹安-仓颉500 k V线路工程跨越广润坡分蓄洪区为例,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构建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准确模拟出分洪过程中线路工程杆塔处的水流过程,然后结合水文计算及数学概化的方法得到塔基础的最大冲刷深度。结果表明,摸清分洪过程中杆塔处复杂的水流运动规律,再用数学方法加以概化,将有利于工程计算参数的准确取值、优化设计。把握住整个滞洪区分洪、泄洪过程的水流特点,将有利于避开影响较大的区域立塔。  相似文献   

11.
组合式抱杆组立大跨越铁塔施工技术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郎福堂  郭昕阳 《电力建设》2007,28(11):25-30
三峡右荆500 kV 输电线路长江大跨越工程中的SZKT 型大跨越铁塔, 利用内悬浮外拉线抱杆与人字副抱杆有机结合的组合式抱杆, 进行分解组立的施工方法, 巧妙地解决了大跨越铁塔因头部横向尺寸宽、单吊重量大而造成的组塔施工困难。该施工方法以及人字副抱杆的安装、拆卸施工工艺, 可供在建的1 000 kV 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长横担铁塔组立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加大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力度,对输电线路杆塔的绝缘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结合绝缘杆塔的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提出绝缘杆塔的结构型式;以绝缘横担杆塔为例,参考500 kV单回路酒杯型杆塔,计算了绝缘横担杆塔和普通铁塔的绝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在电气性能上的差异;从减少绝缘子片数和缩短横担长度2个方面分析了其对绝缘杆塔电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绝缘横担杆塔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以及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裕度都要高于普通杆塔;要实现绝缘杆塔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可以在减少绝缘子片数的同时适当缩短绝缘横担长度。  相似文献   

13.
吴昊亭 《电力建设》2010,31(8):32-37
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浙B标的线路走廊狭窄,地形特殊,铁塔组立施工难度大。针对这种特殊环境的输电铁塔组立,研制了轻型落地式回转双平臂钢抱杆应用于近电、复杂地形的高塔组立,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工艺可广泛应用于: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角钢塔和钢管塔;山区和丘陵地区因地形限制安装对地拉线困难的塔位;临近带电运行的线路而无法安装对地拉线的塔位。  相似文献   

14.
关于输电钢管塔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钢管塔具有塔身风荷载体型系数比角钢塔小的优点,可以有效地降低塔重和基础作用力,具有较大的经济优势。越来越多的输电塔将采用了钢管塔,本文就钢管塔设计中的有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地下电力管廊的埋深在10 m以下。长江中下游软土地基地区,常处在粉土夹淤泥质粉土土层中施工,而施工路径经常密布电力杆塔,顶管路径无法规避。结合工程施工实例,对比分析土体加固的不同保护方法,探讨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实施方案,对其他类似的大直径顶管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杆塔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750kV单回和同杆双回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TP-EMTP仿真程序对单回和同塔双回750 kV输电线路典型杆塔的反击耐雷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研究中杆塔采用了多波阻抗模型,考虑了雷电波在杆塔中的传播速度、杆塔呼称高度及杆塔接地电阻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统计法确定750 kV超高压线路的反击耐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杆塔中的传播速度影响不可忽略;随着杆塔高度的降低,冲击接地电阻的减小,线路反击性能增强;导线排列方式和档距的变化,对线路反击性能影响很小;对于ZB329和ZGU315型杆塔,仅其单回反击跳闸率都会高于预期雷击跳闸率,因此在建设750 kV输电线路时,需要认真计算研究输电线路的反击耐雷性能。  相似文献   

17.
汤奕  徐香香  陈彬  易弢 《中国电力》2019,52(7):69-77
强台风可能对所经区域的输电杆塔造成物理破坏并引发大面积停电。为协助电力部门准确预估台风天气下杆塔倒塔的风险并提前调配和部署防台物资,建立了一种基于台风路径预测信息的输电杆塔累积损伤模型。首先,根据气象台短期台风预报信息、采用网格方式确定受台风影响的风险杆塔;其次,充分结合短期和短时双时间尺度台风基本信息和杆塔地理位置信息,预测杆塔受台风影响的累积作用时间和风速;第三,构建了单位时间内强台风下杆塔因塑性疲劳发生倒塌的低周疲劳损伤数学模型,并利用改进泊松公式求取不同台风作用时间、风速和地理位置的杆塔倒塔概率;最后,基于直流潮流算法优化计算电网最小负荷损失。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同塔多回线路防雷计算中的杆塔模型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梁义明  葛栋 《高电压技术》2006,32(1):76-77,87
为准确评价同塔多回线路高度较高杆塔的雷电性能以计算各横担上的电位,给出了同塔多回线路杆塔分段传输线模型,杆塔不同部位用不同波阻抗和不同视在波速模拟。EMTP实例仿真结果表明雷击杆塔后各横担上电位差值小于系统电压峰值,系统电压的相角将会决定闪络的相别,较精确地反映了同塔多回线路杆塔中雷电波传播的暂态过程。这是集中电感或单一波阻抗模型无法模拟的。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线路故障杆塔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利用Google Earth的杆塔坐标校正方法.该方法从杆塔的测量坐标计算出的测量档距,根据测量档距与运行档距之间的偏差情况确定坐标需要校正的杆塔;再根据这些杆塔的运行档距和转角,利用Google Earth的测距功能和新增坐标功能对其坐标进行校正.对某110 kV线路的杆塔坐标进行校正的结果表明,校正杆塔坐标与复测坐标之间的距离很小,从而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Google Earth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洁艺 《广东电力》2010,23(12):92-96
介绍了Google Earth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情况。利用Google Earth直观显示雷击故障杆塔三维地形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雷击典型地形进行分类汇总;结合Google Earth的测量距离和新增坐标位置功能,对雷电定位系统杆塔经纬度坐标进行核对,同时在发生雷击故障时,将雷电定位系统查询的杆塔范围和Google Earth显示的地形地貌相结合,进一步减小巡视杆塔范围;用Google Earth直观显示海拔高度的功能,对输电线路杆塔所在位置的地面倾角进行定量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