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贺贤伟 《城市勘测》2019,29(4):41-45
针对净化厂污水回用中总磷和微生物超标,采用了化学法进行物理膜过滤室内实验研究,对化学法杀菌、物理膜过滤除菌、生物法除菌进行了室内研究,得出采用化学法杀菌+膜过滤除菌组合工艺控制 回用水中细菌总数效果最好。超滤陶瓷膜系统与化学杀菌复合联用可有效控制出水细菌总数,投加量10 mL时出水细菌总数控制在100~400个/mL。采用过滤精度为50 nm的陶瓷膜管进行了对比除菌实 验,出水细菌总数基本约100个/mL。现场实验采用了超滤陶瓷膜系统和化学除磷、杀菌一体化工艺可 改善回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2.
杨雪超  孔丽娟  李欣  廖科强 《混凝土》2022,(11):177-182
基于城市污水对混凝土的微生物腐蚀作用机制,检测了7种单一杀菌剂以及复配的三合一杀菌剂对强化污水中产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灭杀效果及时效性,并研究了将优选杀菌剂掺入混凝土中对其流动性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品种杀菌剂作用效果有限,基于优选的铜酞菁、戊二醛、溴化钠及四羟甲基硫酸磷这4种杀菌剂复配的三合一杀菌剂,当其掺量为750 mg/L时杀菌率接近100%,且时效性好,掺入60 h后杀菌率仅降低了0.3%。当把杀菌剂作为功能组分掺入混凝土时,铜钛菁无论对混凝土流动性还是强度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四羟甲基硫酸磷和戊二醛的掺量不宜超过0.1%,溴化钠的掺入则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复配的三合一杀菌剂中,铜四戊和铜戊溴应用效果最佳,不仅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均无不利影响,甚至还会有所改善,非常适合作为外加剂掺入混凝土中来提高其在污水环境下的耐微生物腐蚀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31-36
抗菌剂α-炔丙基-γ-亚甲基-γ-丁内酯是以天然抗菌物质原白头翁素为基础,利用仿生技术合成出的新型抗菌剂。通过悬液杀菌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悬液定量法及活体菌落计数法进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等生化试验对其抗菌效果进行了检验;通过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实验及透射电镜观察等理化实验对其抗菌机理做初步研究,为其应用于实践提供依据。抗菌剂α-炔丙基-γ-亚甲基-γ-丁内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及马拉色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马拉色菌的抑菌作用尤为突出,并对其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其对马拉色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5mg/ml,当其浓度在10mg/ml时,对马拉色菌具有瞬杀作用(作用1min对球形马拉色菌的杀灭率可达到99.99%)。通过胞壁完整性实验以及电镜观察实验表明该抗菌剂的抑菌机制并不是完全破坏胞壁结构,但是对细胞壁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催化氧化微电解技术和复配杀菌剂对渤海某钻采平台含油废水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曝气0.5 h、静置24 h后废水中硫化物的去除率达到98.5%;复配杀菌剂HD-1对原废水和脱硫后的废水中SRB的杀灭效果良好,且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与水质配伍性。经实验室微电解脱硫、重力分离和杀菌后,废水中硫化物、悬浮固体含量、SRB含量和平均腐蚀速率达到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429-434
在油气田开采、集输和气田水回注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群体,包括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其中,危害性最大的微生物就是硫酸盐还原菌(SRB)。通过对重庆气矿目前站场SRB分布统计分析,结合站场气田水处理工艺及油套管腐蚀状况,经分析对比现有多种生物腐蚀控制技术,推荐LEMUPZ-H物理法杀菌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能有效杀灭和抑制气田水中SRB,对站场排污、气田水转输及回注系统均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应对SRB腐蚀的控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4)
<正>白粉病是玫瑰的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防治长期以三唑类农药为主,由于大量使用农药,白粉病对药剂的抗性上升较快。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由新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和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复配而成,杀菌活性较高、内吸性较强,既具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治疗作用。作者于2009年进行了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WG防治大棚玫瑰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为生产上防治玫瑰白病提供替代药剂[1-3]。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78-80
通过高温蒸汽灭菌、离心除菌和过滤除菌3种方法考察胜利油田宁海区回注水去除细菌后的腐蚀变化情况,研究微生物在回注水腐蚀中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高温蒸汽灭菌法能完全杀灭细菌,但同时会改变水的化学性质;离心除菌法虽不改变水的化学性质,但不能完全去除细菌;过滤除菌法既不改变水的化学性质,又能全部去除细菌,能较好地用于反映微生物在腐蚀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在宁海区回注水腐蚀中是主导因素,对腐蚀的贡献率达到57%~72%。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9):31-32
为探明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Schwein.)Petch]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和该药剂与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采自江苏省26个县(市)的520株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对多菌灵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唑胺菌酯、氟环唑、己唑醇、灭菌唑和咯菌腈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县(市)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差异较大,总抗性频率为50.58%;通过EC_(50)值相关性分析,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较高,迫切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2)
为载体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采用K-B纸片法及微孔稀释法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使用CAS琼脂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对肺炎克雷伯菌铁载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分析细菌铁载体与其耐药性的关系。CAS琼脂法分析表明,临床分离的70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产铁载体(100%),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表明肺炎克雷伯菌中铁载体产量不同。根据统计学取中位数的方法能够将细菌分为铁载体高产组和低产组两组,喹诺酮类耐药株中铁载体产量高于敏感株(P<0.01);铁载体高产组对环丙沙星(CIP)和左氧氟沙星(LEV)的耐药率高于低产组(P<0.01);肺炎克雷伯菌铁载体与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正相关性(P<0.01)。研究表明细菌铁载体参与了细菌耐药,干预了抗生素的杀菌过程。  相似文献   

10.
微电解水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报导了用微电解方法对水进行杀菌处理的部分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灭菌率五电流密度,处理时间,循环次数以及不同菌种等因素的关系。经多次灭菌实验表明,微电解灭菌器对水中细菌的杀灭效果是相当理想的。  相似文献   

11.
曲虎  刘静  马梓涵  杨向平 《城市勘测》2012,22(2):14-18,75
2012年3月20日,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马海志、副院长高文新赴安哥拉参加中信建设第十次高层会,并视察和指导安哥拉分院工作。在高层会前夕,院长马海志和副院长高文新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的亲切接见。刘淇书记对我院在北京地铁建设上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我院继续在非洲市场上续写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部某机场道面产生不均匀沉陷问题的分析,发现机场建成后出现病害的原因之一是土的"锅盖效应"。在对土的"锅盖效应"形成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即使在干旱低水位地区,"锅盖效应"也可引起地表隔气层下土体含水量升高,从而导致该类场地出现不均匀沉降和冻胀等灾害,这种地质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田采出水高盐、高油的特点,采用电絮凝法对油田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电解时间、极板间距、初始pH值及电流密度等对油及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技术处理油田采出水效果好,出水含油量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5329—1994)的A级注水标准,对浊度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该方法技术上可行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氧化/过滤处理油田采出水用以配制聚合物溶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油田采出水用于配制三次采油用的聚合物溶液,可降低油田污水外排的环境污染,减少油田生产的清水使用量,但未经处理的采出水直接用于配制聚合物溶液会导致聚合物溶液粘度下降.为此以大港油田采出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K2FeO4、KMnO4、H2O2、ClO2(投量均为10 mg/L)和空气曝气对其进行氧化处理,将处理后的采出水以滤纸过滤后用于配制浓度为1500mg/L的聚丙烯酰胺溶液,结果表明,在室温环境下,用K2FeO4和KMnO4处理后的采出水中的Fe2 、总铁、总酚及悬浮物浓度均显著降低,所配制的聚丙烯酰胺溶液粘度,远高于用H2O2、ClO2和空气曝气处理后的采出水所配制的聚丙烯酰胺溶液的粘度.  相似文献   

15.
王丹丹 《安徽建筑》2007,14(4):48-49,54
文章叙述了某油田办公楼建筑群概念设计创作的过程,从城市设计入手,运用隐喻与象征的手法营造特有的办公文化,将室内外建筑环境与建筑相结合,创造宜人的办公空间和简洁大方又赋予内涵的办公建筑新形象。  相似文献   

16.
黏性土中的水土微观相互作用机制是区别无黏性土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结合水也能传递静水压力,只是传递能力弱一些。相邻土颗粒通过结合水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通过面与面接触共同承担外力。提出了基于水道率的力学计算模型,得到扩展的有效应力方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推导了莫尔-库伦强度准则,建立了水土分算和合算的统一算法。该算法能考虑不同土体的物理特性,从水土分算和水土合算的内在机理出发,实现水土分算和水土合算的连续统一,对全面系统地研究弱透水性黏性土的水土压力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中原油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对油田地下水补给资源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油田地下水开采起到了重要意义 ,并对油田供水水源与地下水源的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微波应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具有辅助絮凝、杀菌、降低腐蚀的作用。实验表明:应用微波处理油田采出水,可使PAC(聚合氯化铝)加量减少20%、PAM(聚丙烯酰胺)减少30%,处理时间仅为常规工艺的1/4,微波处理60S可将采出水中的TGB(腐生菌)、FEB(铁细菌)、SRB(硫酸盐还原菌)杀死99%以上,与常规工艺相比,微波处理后水质腐蚀率可下降20%以上。  相似文献   

19.
Problem, research strategy, and findings: Citi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must have reliable and consistent water supplies to support public health,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way we build and design cities influences water consumption patterns; however,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water use are not well explored. In this study we seek to reveal the ways in whic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fluence urban water use. We analyze spatially detailed data sets of water us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four different citie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these cities has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single-family residential water use. Specifically, we find that vegetated land cover, housing density, and lot size are influential determinants of water use. However, we did find variation in the strength and significance of these variables between the cities, and there remains a need for city-specific analyses.

Takeaway for practice: The results indicate even small changes to design and permitting for single-family residential properties can produce substantial cumulative water savings for cities. Based on our findings, we propose 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ies such as form-based codes, zoning, and municipal ordinances to help growing cities reduce their water use. We present estimates of the water conservation impacts these strategies might achieve and provide specific examples of planning documents, municipal ordinances, and land use plans some cities are already using to reduce their water use. Overall, our study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to further support integrating land use planning and wa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0.
李强 《矿产勘查》2019,(8):1872-1882
通过对巴彦乌拉铀矿床含矿含水层水化学样品和氢氧同位素样品测试结果的分析得知,目的层段地下水分为Na HCO_3型水(高矿化度)和Na_2SO_4型水。两水型对应的自然环境为油田水环境和地表水环境,水化学特征和H-O同位素特征显示目的层段地下水为混合水,是深部油田水和地表溶滤水的混合。H-O同位素还显示目的层段地下水经历了水—岩作用,地下水的高矿化度主要由此产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油田水所处的源区地层处于半封闭半开启状态,还原作用不彻底,有地表溶滤水的渗入,水交替迟缓。在差异隆升作用的影响下,被活化了的马尼特坳陷盆缘断裂和盆中深大断裂成为油田水上涌至目的层段的通道,油田水携带的CH_4、H_2S等还原剂一方面造成了目的层段的后生蚀变现象,另一方面与地表渗入的溶滤水中的碳酸铀酰反应,将碳酸铀酰中的六价铀还原成四价铀从水中沉淀析出堆积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