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对马岭油田延10低渗透储层进行微观水驱油渗流实验,并结合常规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毛管压力等多项测试方法,对不同含水率水淹层的岩石学、孔隙发育、渗流特征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以溶孔-粒间孔、粒间孔、微孔三种孔隙类型做为主要的渗流通道,不同的孔隙渗流通道类型具有不同的渗流特征;高水淹层溶蚀孔发育,物性是其驱油效率主要影响因素;中水淹层以粒间孔为主,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导致其水驱过程中出现优势渗流通道;低水淹层以残余孔、晶间孔为主,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润湿性对其渗流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塞低渗油田孔隙结构对渗流特征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渗流曲线的测定是认识油藏流体渗流规律的基础。实验发现安塞油田储集层岩心渗流曲线在低有效净围压下近似表现为两段直线,通过压汞实验和毛管压力曲线数据分析,认为这种特征与储集层孔隙结构有关。在分析渗流特征时应综合考虑孔隙结核特征、流体与孔隙介质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W110井区长6储层地质特征为基础,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油驱水实验中,长6储层随含水饱和度增加,油相渗透率下降幅度较大,水相渗透率提升不大,两相流动范围较窄,表明可流动流体较少。水驱油中,长6油层中流体以非活塞式驱油,随着注入倍数的增加,含水率的增高幅度大于采收率的增加,在到达一定的注入倍数时,采收率没有提高的趋势,最终平均驱油效率为56.82%。储层的渗透率低、微观孔隙结构偏小和微观非均质性强同时导致研究区驱油效率低。  相似文献   

4.
吕扬 《石油知识》2021,(4):58-59
M区块为注水开发近40年的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多年,针对井网综合调整试验部署2口取心井.通过系统的孔渗检测,压汞、敏感性、润湿性实验等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储层潜在敏感性特点研究,认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揭示低渗透储层开发特征,增强对研究区块微观渗流机理的认识.水驱油核磁等实验分析研究储层束缚流体、可动流体等相关资料,结...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缺少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同时对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长6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镜下薄片的观察鉴定和扫描电镜、孔喉图像的分析,发现华庆油田P井区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中与油气流体活动有关的孔隙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各种次生溶蚀孔隙;喉道以弯片状为主,其次为管束状。同时,区内砂岩的沉积环境与其孔隙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砂质碎屑流储层砂岩以细喉-微喉为主,而浊积岩储层砂岩以微喉居多。利用压汞法分析长6油层组储层毛细管压力特征,其孔喉分布既有较复杂的单峰型,也有简单的双峰型;毛细管压力曲线大致可分为Ⅰ、Ⅱ、Ⅲ共3种类型。长6油层组储层孔喉分选程度总体较好,孔喉体积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安塞油田王窑区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在对25块岩心作了渗透率与有效压力实验的基 础上,分别对渗透率对有效压力的敏感性,渗透率的滞后和渗透率的大小与有效压力的敏感性关系进行了 研究。研究认为,存在层理缝或微裂缝时,渗透率在低有效压力下变化特别明显,岩心在净围压的重复变 化过程中均具有一定的塑性;对储层进行评价时,应考虑有效压力和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注水开发时,应 考虑微裂缝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1砂岩主要为细-中粒、中-粗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填隙物主要包括粘土矿物、浊沸石、碳酸盐岩和次生石英。储层属于低孔、中低渗-低渗储层,其物性分布与砂体的发育程度、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有关。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长10。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粒间孔隙、基质内微孔隙)和次生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膜孔、胶结物溶孔、晶间孔隙及微裂缝)两大类,储层喉道类型主要有缩颈喉道、收缩喉道、片状或弯片状喉道及管束状喉道等。最后通过参数综合评价将储层分为4类,该区长10°储层主要为Ⅰ、Ⅱ类。  相似文献   

9.
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1砂岩主要为细-中粒、中-粗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填隙物主要包括粘土矿物、浊沸石、碳酸盐岩和次生石英.储层属于低孔,中低渗-低渗储层,其物性分布与砂体的发育程度、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有关.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长101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粒...  相似文献   

10.
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高压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Y区块长6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孔隙类型以溶蚀孔及残余粒间孔为主;成岩演化目前均已达到晚成岩A期;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沉积微相直接影响储层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程度;压实作用是造成孔隙减小的主要因素;而碳酸岩、浊沸石等的胶结作用一方面降低粒间孔隙,一方面支撑骨架,增强储层抗压实能力,同时为后期的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提供了空间和物质基础;另外,溶蚀作用的多次发生,改变了孔隙结构,使得次生孔隙发育。  相似文献   

11.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油藏为例,在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动态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其形成机理,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区注水诱导裂缝的主要形成机理进行了模拟。注水诱导裂缝指低渗透油藏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当注水压力超过各类裂缝开启压力或地层破裂压力而形成的以水井为中心的高渗透性开启大裂缝或快速水流通道。它是低渗透油藏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的开发地质属性和最主要的非均质性,对于长期水驱的低渗透油藏来说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注水诱导裂缝有3种形成机理,当注水压力过高,超过天然裂缝的开启压力使天然裂缝张开、扩展和延伸,或超过地层破裂压力使地层中不断产生新的破裂,或使注水井周围因射孔、压裂等生产或增产措施所导致的不同类型的人工裂缝张开等均可形成注水诱导裂缝。安塞油田长6油藏普遍发育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一致的以雁列式排列的高角度构造剪切裂缝,当注水压力超过这类裂缝的开启压力并使裂缝张开、延伸扩展并相互连通,是该区注水诱导裂缝的主要形成机理。油藏数值模拟表明,随着注水诱导裂缝规模的不断扩大,注水井井底压力相应的表现出连续的不规则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储层评价至关重要.为研究安塞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明确储集空间发育的主控因素,通过采用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常规压汞等手段,对目的区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安塞地区长7致密砂岩主要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以及微孔隙等次生孔隙,其次发育原生粒间孔隙和原生剩...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安塞油田王窑区块长6特低渗透油藏现阶段注水开发矛盾突出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评价CO2驱油效果,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CO2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利用Eclipse的PVTi模块模拟了注气膨胀实验,研究了注CO2对原油相态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提高采出程度和换油率为目标,对CO2驱水气交替过程中的气水比、注气速度、关井气油比和段塞注气量4个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并用直观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原油中溶解的CO2物质的量分数达到60%时,原油粘度降低幅度达80.51%,原油体积膨胀1.44倍;优化得到的最优气水比为1∶1,注气速度为13 000 m3/d,关井气油比为1 000 m3/m3,段塞注气量为0.005倍孔隙体积。  相似文献   

14.
安塞油田H 区长6 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安塞油 田H 区长6 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安塞油田H 区长6 储层属于 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以溶蚀粒间孔、残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属中孔、微细喉道类型,孔喉分选性 好,连通性一般。根据孔隙结构特征相关参数将毛管压力曲线分为4 类,研究区主要以Ⅱ 类和Ⅲ 类为 主。从Ⅰ类到Ⅳ 类,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逐渐增大,中值半径和平均喉道半径逐渐减小,反映出储层的孔 隙结构和渗流能力由好变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与物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物性是排驱压力、中值压力、 结构系数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陆相致密储层应力敏感各向异性研究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评价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油层3块典型岩样,分别从水平X,Y及垂直Z方向钻取小岩心柱,并依次恢复至地层条件下变化围压测定渗透率,并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RD等实验,对致密油气藏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各向异性及其微观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样的应力敏感性存在差异,且同一岩样不同方向的应力敏感性也存在差异,应力敏感性指数由强到弱分别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质石英粉砂岩和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各向异性系数由强到弱分别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粉砂岩、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通过微观实验可知,不同类型储层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及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大,是造成储层应力敏感各向异性的关键因素。因此认为,致密油气藏不同类型储层应力敏感及各向异性存在较大差异,而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应力敏感及各向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一结论对鄂尔多斯盆地陆相致密非均质性储层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为例,通过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对微观孔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核磁共振、可视化多相渗流实验分析流体渗流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参数对致密储层进行分类评价。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9.33%和0.18×10-3 μm2;孔隙类型以长石溶孔、粒间孔为主,平均面孔率为1.89%,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小于1 μm的范围内,其储集能力较强,但连通性差;主要受细小孔喉控制,可动流体饱和度及驱油效率较低,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也有一定影响。选择孔隙度、渗透率、面孔率、平均孔喉半径、均值系数、排驱压力、可动流体饱和度、驱油效率作为评价参数,利用多元分类系数法进行分类并建立致密储层评价标准,将储层由好到差依次分为Ⅰ、Ⅱ、Ⅲ和Ⅳ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