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黑果枸杞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花色苷不稳定的关键瓶颈问题,以黑果枸杞鲜果为原料,辅以酿酒葡萄共发酵酿制果酒。分析不同酿造因子对果酒多酚、花色苷及色泽的影响;明确影响酒体中花色苷含量及稳定性的主要因子,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到最佳酒精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黑果枸杞与酿酒葡萄质量比以及pH 值对果酒花色苷含量和色泽影响程度较大,但对多酚含量影响作用较小,而酵母菌类型对黑果枸杞果酒多酚、花色苷和色泽影响均较小;复配酿酒葡萄可减少花色苷损失,提高黑果枸杞果酒中花色苷的稳定性。最佳酒精发酵工艺条件为黑果枸杞与酿酒葡萄质量比1∶4、果胶酶添加量0.70 g∕L、酿酒酵母添加量0.25 g∕L,发酵后酰化花色苷[矮牵牛素-3-O-芸香糖(反式-p-香豆酰基)-5-O-葡萄糖苷]含量可达(459.51±3.66)mg∕L。  相似文献   

2.
以黑枸杞汁和葡萄汁为原料,考察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初始糖度对复合果酒的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枸杞-葡萄复合果酒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黑枸杞汁与葡萄汁的最佳配比为7∶3(V/V),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0 ℃、酵母添加量0.03%、初始糖度24%。在此条件下,发酵所得复合果酒酒精度为12.7%vol,感官评分为90分,果酒酒香浓厚,酒体澄清透明,呈酒红色。  相似文献   

3.
选取4种不同酿酒酵母(SY、RW、VL2、AC)酿造黑布林果酒。通过对果酒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感官评价,筛选出适合黑布林果酒发酵的酿酒酵母。结果表明:4种酿酒酵母酿造的黑布林果酒酒精度在4.90%vol~5.45%vol之间,属低度果酒;挥发酸为0.57 g/L~0.76 g/L,干浸出物为44.56 g/L~47.20 g/L,均符合QB/T 5476—2020《果酒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出酿酒酵母SY发酵的黑布林果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25种)和含量(56.34 mg/L)均最高。该酿酒酵母发酵的果酒中总酚含量为872.32 mg/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8.22%,且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沙棘果浆为原料,以不添加抗氧化剂、添加抗氧化剂迷迭香酸或二氧化硫进行果酒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和发酵结束后,通过DPPH法、水杨酸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果酒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添加迷迭香酸作为抗氧化剂替代二氧化硫,果酒的理化指标均在国标允许范围内,不会影响果酒发酵。3种方式发酵果酒清除DPPH·的能力大小顺序为迷迭香酸果酒(IC50=8.02 mg/mL)>二氧化硫果酒(IC50=10.31 mg/mL)>无添加抗氧化剂果酒(IC50=11.47 mg/mL);清除·OH的能力大小顺序为迷迭香酸果酒(清除率99.31%)>无添加抗氧化剂果酒(清除率98.83%)>二氧化硫果酒(清除率98.67%);还原力大小顺序为二氧化硫果酒>迷迭香酸果酒>无添加抗氧化剂果酒。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香蕉皮对香蕉果酒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该研究对带皮香蕉果酒和去皮香蕉果酒发酵过程中糖度、酒精度、总酸和多酚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两种果酒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显示带皮香蕉果酒的酒精度为10.5% vol,低于去皮香蕉果酒的12.3% vol,但是发酵结束后带皮香蕉果酒中总酸(4.03 g/L)和感官评分(87.62),要显著优于去皮香蕉果酒。此外,带皮香蕉果酒及其蒸馏酒中甲醇含量分别为120.20 mg/L和372.30 mg/L,远低于对应国家限量标准。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显示香蕉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为酯类和醇类,带皮香蕉果酒风味物质种类比去皮香蕉果酒更为丰富,其中乙酸乙酯(>8.10 mg/L)和3-甲基-1-丁醇(>15.78 mg/L)是香蕉果酒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因此香蕉皮的添加可以改善果酒品质和风味且不会显著提高果酒中甲醇的含量,但是对出酒率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为实现食品原料的整体化综合利用、减少食品加工废弃物的生成拓宽了思路,同时也为开发高品质香蕉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苹果酸-乳酸发酵(MLF)是果酒(葡萄酒、苹果酒)酿造中非常重要的二次发酵过程。本研究采用人工模拟果酒,研究果酒成分对MLF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抑制乳酸菌的MLF,果糖却有促进作用,而且果糖可解除葡萄糖对酿酒酒球菌MLF的抑制作用,果酒中葡萄糖和果糖的浓度及其比例是预测和控制MLF的重要参数;高浓度乙醇、低pH抑制乳酸菌的MLF,其抑制作用的大小与使用的菌种有关;酒中酚类物质(没食子酸和阿魏酸)对酿酒酒球菌的MLF几乎无任何显著影响;酒精发酵完成后果酒中营养的缺乏会抑制乳酸菌的MLF。  相似文献   

7.
以天然野樱桃为主要原料,发酵酿造野樱桃果酒,并对成品酒进行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野樱桃果酒澄清透明,酒香浓馥幽郁,风味极佳;果酒酒精度(11.9%vol),总糖含量(11.8 g/L),挥发酸(0.41 g/L)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共鉴定出野樱桃果酒中有52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18种、醇类4种、酸类3种、苯及其衍生物19种、萜烯类6种、呋喃类2种。香气成分中,苯甲酸乙酯相对含量最高,为31.12%,其次是苯甲醇为14.71%,苯乙醇为5.64%,这几种物质初步确定为构成天然野樱桃果酒的重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槜李果实为原料,分别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LBY、SLB和安琪果酒酵母SY为发酵菌种,制备槜李果酒。通过常规方法检测其理化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酵母SLB有降酸作用,其发酵槜李果酒的总酸含量为7.52 g/L,酒精度为8.6%vol,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53 g/L、0.93 g/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0.56%。槜李果酒共检出挥发性香气成分59种,其中,酯类34种、醇类10种、酸类5种、醛酮类5种、酚类2种和其他类3种,共有成分29种,其中,酵母SLB发酵酒样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种类(41种)较多,相对含量(92.19%)较高。综上所述,酵母SLB更适合于槜李果酒的发酵。  相似文献   

9.
以泸州真龙柚为原料,研究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单独发酵及其混合发酵对柚子果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的发酵动力和果酒的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混合发酵果酒的感官评分最高。相较于果汁,柚子果酒的有机酸总量均显著降低(P<0.05),3种果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混合发酵果酒中香气成分的种类(44种)和含量(12.30 mg/L)均最多。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粟酒裂殖酵母单独发酵果酒的主要风味来源为辛酸乙酯、1-己醇、柠檬烯和圆柚酮;酿酒酵母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果酒风味主要来源为丁酸异丁酯、丁酸丁酯、月桂酸乙酯等酯类物质。感官评分和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香气活度值(OAV)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3-羟基-2-丁酮、癸醛等物质与果酒的香味、滋味和典型性均呈正相关。酿酒酵母和粟酒裂殖酵母混合发酵能促进果酒香气成分的生成,增加柚子果酒香气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以刺玫果、山荆子和桤叶唐棣为原料,混合发酵制备刺玫果山荆子桤叶唐棣复合果酒,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进行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刺玫果、山荆子和桤叶唐棣质量比1∶1∶1,果酒酵母添加量0.07%,蔗糖添加量20%,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3 d。在此优化条件下,刺玫果山荆子桤叶唐棣复合果酒的酒精度为(12.2±0.23)%vol,花青素含量为(65.39±0.14)mg/100 mL,钙离子含量为(54.15±0.23)mg/100 mL,感官评分为(81.70±0.46)分,酒液澄清透明,呈石榴红色,口味香醇。  相似文献   

11.
以宁波杨梅为原料,经榨汁、除去杂物后,采用优良酵母菌进行发酵,酿造出杨梅果酒,成品酒精度(%v/v)18,总糖(g/100ml)≥2.5,总酸0.4-0.6(g/ml),符合国家果酒标准。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1):110-110
国家认监委已下发通知,对国家果酒及果蔬饮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授权。国家认监委批准国家果酒及果蔬饮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授权的检验产品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业务,业务工作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监督和指导。检测报告允许使用“CMA”标志。国家果酒及果蔬饮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法律责任由通化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承担。主要检验产品为果酒及果蔬饮品,授权证书编号为:(2006)国认监认字(317)号。  相似文献   

13.
以黑枸杞为原料进行复水浸提,补加白砂糖,筛选最适的酿酒活性干酵母进行发酵,对黑枸杞果酒的酿造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黑枸杞复水比例为1∶15,浸提温度为50℃,补加白砂糖200 g/L,将温度控制在22℃±2℃条件下恒温发酵。使用0.3 g/L蛋清粉对黑枸杞果酒进行澄清稳定化处理,得到的黑枸杞果酒呈深紫色、有浓郁的黑色浆果香气、酒香、果香馥郁舒适,柔和协调。  相似文献   

14.
李甜  雷雨  李东  李静雅  金磊 《食品科学》2023,(24):179-187
为提高茵红李果酒风味品质和口感,研究不同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混菌发酵对茵红李果酒品质的影响,旨在找到最优的酵母混菌发酵组合。研究分别选用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1株Wa3、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1株Hu12、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3株(Pk2A2、PkW2和PkY2)和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1株Pg1,以1∶1的接种比例与商业酿酒酵母FX10顺序接种发酵茵红李果酒。通过测定酵母生物量变化、乙醇体积分数、甘油、有机酸、风味成分和感官特性等指标,对茵红李果酒的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混菌发酵中,酿酒酵母与非酿酒酵母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非酿酒酵母在主发酵时期6~8 d出现死亡现象。与对照单一酿酒酵母FX10相比,混菌发酵增加了茵红李果酒的甘油产量,降低了乳酸含量、乙醇含量及还原糖的利用。在香气方面,混菌发酵酒中酯类化合物质量浓度(1.293~4.842 mg/L)显著高于对照(1.026 mg/L)。尤其是PkY2与酿酒酵母顺序发...  相似文献   

15.
番木瓜果酒发酵及其抗氧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木瓜为原料,经破碎、酶解、成分调整后接种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于(22±1) ℃发酵制备番木瓜果酒。研究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滴定酸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明确番木瓜果酒的理化指标与感官品质。结果表明,番木瓜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滴定酸含量增加,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亚铁还原能力(FRAP值)降低,pH值变化无规律性。番木瓜果酒酒精度10.7%vol,残糖量4.4 g/L,滴定酸4.5 g/L,总酚含量3.0 g/L,DPPH自由基清除率63.0%,FRAP值2.33 mmol/L,属半干型果酒,抗氧化能力较强,理化与感官品质均符合相关果酒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5种浆果果酒抗氧化活性差异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测定了5种浆果(蓝莓(野生和北陆)、蓝靛果(野生和蓓蕾)、不老莓)果酒的理化指标、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探究5种浆果果酒抗氧化活性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生蓝靛果果酒中的总糖、总酸、多酚、黄酮、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3.82%、9.69 mg/g、12.58 mg/g、1.55%、1.21 mg/g,单体酚类物质中咖啡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绿原酸、对香豆酸、芦丁含量最高,分别为66.19 mg/g、878.09 mg/g、13.28 mg/g、735.50 mg/g、275.32 mg/g、23.86 mg/g,其DPPH·清除率(92.29%)、 ·OH清除率(96.28%)和还原力(1.744)最强;野生蓝莓果酒的ABTS+·清除率(96.77%)和O2-·的清除率(50.54%)最强;浆果果酒综合得分表明,5种浆果果酒的抗氧化活性排序为野生蓝莓果酒>野生蓝靛果果酒>蓓蕾蓝靛果果酒>不老莓果酒>北陆蓝莓果酒。  相似文献   

17.
以仙人掌果、黑枸杞为原料制作复合果酒并研究其发酵工艺。以黑枸杞处理温度、糖度、酵母菌添加比例为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以酒精度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仙人掌果黑枸杞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当黑枸杞处理温度为30 ℃,糖度为22%,安琪葡萄酒果酒酵母RW、LAFFORTF33酵母、酿酒酵母SC1230添加比例为1∶1∶2的条件下,得到果酒的黄酮含量为4.49 mg/g,花青素含量为10.53 mg/g,酒精度为12.0%vol,感官评分为94分。产品鲜艳透亮,果香浓郁,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8.
草莓果实在冻藏和常温条件下预贮,利用不同菌种进行发酵,通过感官评定和理化检测果酒中维生素C、多酚、酸的含量,研究果酒氧化指数乙醛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对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果肉预贮温度为-10℃左右,二氧化硫浓度为250mg/kg,糖浓度(以果肉重计)控制在30%左右,果酒酵母菌1450^#、R92^#按1:1配比,冻藏果汁加入3倍的水(w/w)调配后,主发酵温度控制在10℃-15℃,发酵时间为12d,冻藏果汁与新鲜果汁发酵生产的果酒品质没有区别。草莓果肉预贮有利于果肉降温和后续低温发酵工序,有利于产品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果酒澄清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分析了果酒出现混浊沉淀的原因有6个方面,(1)原料引起的混浊;(2)生物性混浊;(3)非生物性混浊;(4)化学性混浊;(5)工艺造成的混浊;(6)设备引起的混浊。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对果酒生产企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该试验以河南平顶山大面积栽培品种香梨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香梨果酒的发酵工艺,采用顶空固相微 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香梨果酒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 结果表明,香梨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初 始pH值3.5、酵母添加量0.3%、发酵温度25.2 ℃,在此条件下,香梨果酒的感官评分为94.4分;从香梨果酒中共鉴定出香气物质68种, 占总香气成分的99.55%,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为乳酸乙酯(11.94%)、乙酸异戊酯(1.17%)、己酸乙酯(4.41%)、乙酸己 酯(2.09%)、辛酸乙酯(11.75%)、丁酸乙酯(9.04%)、异戊醇(12.69%)、正己醇(4.30%)、2,3-丁二醇(6.01%)、苯乙醇(3.36%)、苯 甲醛(2.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