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纳滤膜的离子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荷正电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聚砜(PSF)中空纤维内压纳滤膜对无机离子的截留特点.研究了纳滤膜对无机盐的截留率与离子种类、电荷数以及有效离子半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阴离子的电荷数对截留率的影响较小,而阳离子的电荷数对截留率的影响较大;二价(和多价)阳离子的截留率高于一价阳离子;纳滤膜对复合离子的截留率较高;阴离子的截留率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加。但阳离子的截留率随半径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天然有机物的组成、性质及其对纳滤膜污染的机理,并对天然有机物污染纳滤膜的影响因素,如NOM的性质、膜的特性、pH值、离子浓度和操作条件等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污染控制的方法,指出适当的选择工艺运行参数以及对原水进行预处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膜污染提高膜寿命,同时可以优化膜工艺性能并降低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3.
天然有机物对纳滤膜污染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天然有机物的组成、性质及其对纳滤膜污染的机理,并对天然有机物污染纳滤膜的影响因素,如NOM的性质、膜的特性、pH值、离子浓度和操作条件等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污染控制的方法,指出适当的选择工艺运行参数以及对原水进行预处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膜污染提高膜寿命,同时可以优化膜工艺性能并降低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聚砜(PSF)中空纤维外压纳滤膜对不同种类无机盐的截留性能,并研究了无机盐溶液的浓度、运行压力、溶液温度、pH对截留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PD-MAEMA/PSF中空纤维纳滤膜荷正电,对离子的截留有选择性,对阳离子的截留顺序为:Mg^2+>Na^+>K^+,对阴离子的截留顺序为:Cl^->Br^->I^-.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截留率和通量均下降,所制备的纳滤膜对无机盐的截留表现出对温度、pH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不同有机物形成的污染层对硫酸钙在纳滤膜面结垢行为的影响,选用牛血清蛋白(BSA)、腐殖酸(HA)、海藻酸(SA)作为典型有机污染物对聚酰胺复合纳滤膜进行污染,之后进行硫酸钙结垢实验.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不同污染条件下的硫酸钙形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结合自制的硫酸钙探针测定不同污染条件下膜-硫酸钙及硫酸钙-硫酸钙之间的作用力.结果表明:与新膜结垢相比,有机物吸附在纳滤膜上改变了膜面性质,影响硫酸钙晶体成核机理.3种有机污染条件下硫酸钙结垢污染程度为SAHABSA.这是因为SA与Ca~(2+)的相互作用可缩短硫酸钙晶体成核时间,增大晶体尺寸,导致纳滤膜通量迅速下降;HA与Ca~(2+)络合增大了结垢层的厚度和密实度,导致纳滤膜通量衰减较大;而BSA与Ca~(2+)的结合能力较弱,加上其特殊的心形分子结构,导致该情况下硫酸钙结垢程度弱于其他两种有机物条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纳滤膜在室温条件下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铬的不同形态、进料溶液中铬离子浓度、膜两侧压力对除铬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滤膜对于Cr(Ⅵ)和Cr(Ⅲ)的去除率都很高,均大于90%,且Cr(Ⅵ)去除率稍微大于Cr(Ⅲ)的去除率.随着进料废水中铬离子浓度升高或膜两侧压力的增加,纳滤膜对其去除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纳滤膜去除水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配置含砷水在室温进行纳滤膜过滤,把膜出水和浓缩水同时回流到原水箱循环,水中砷浓度通过硼氢化钾还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探讨了砷的形态、膜进水砷浓度、水中有机物浓度、无机物浓度、水的pH值等对除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对五价砷(As(Ⅴ))的去除率很高,一般大于90%,且明显大于对三价砷(As(Ⅲ))的去除.随着进膜水As(Ⅲ)浓度的升高,纳滤膜对其去除率下降.水的PH值影响纳滤膜对砷的去除,pH值越高,纳滤膜对砷的去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纳滤技术及高分子纳滤膜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滤技术是一种介于超滤波与反渗透之间的新型分离技术,其优点在于不仅能截留分子量为数百的有机分子,而且对不同价态的离子其截留能力也不同,介绍了纳滤膜的传质模型(空间电荷模型、固定电荷模型和杂化模型等),比较了高分子纳滤膜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界面聚合法制备高分子复合的滤膜的过程、 界面聚合所用材料、膜性能影响因素及该方法的特点,最后提出纳滤膜技术研究将朝着新型的纳滤开发、集成工艺开发和过程优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膜污染是限制纳滤膜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将精氨酸添加到无水哌嗪(PIP)水相溶液中,与1,3,5-均苯三甲酰氯(TMC)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引入聚酰胺选择分离层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Zeta电位仪和静态水接触角测量仪对所制备的精氨酸改性复合纳滤膜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水相...  相似文献   

10.
纳滤膜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自制的聚哌嗪均苯三甲酰胺/聚砜纳滤中空纤维复合膜,进行印染废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染料有很好的截留率,其截留过程中筛分效应和荷电效应起主导作用:废水中染料浓度和无机盐浓度对纳滤膜截留性能有显著的影响;0.6MPa下对实际印染废水浓缩5~10倍,纳滤膜对CODCr的去除率大于70%,对色度去除率为99%,能有效截留废水中的染料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生产废水回用后对净水厂净水工艺的水质影响,对BW水厂生产废水回流工艺实际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BW水厂流量和物质守恒的分析,得出生产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最终走向是随泥饼外运排除;通过对BW水厂每个净水环节水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发现生产废水回流不会对低浊原水水质处理造成影响,金属物质、三卤甲烷、聚丙烯酰胺不存在富集的现象;同时,由于生产废水中存在大量的颗粒胶体、破碎的絮体,含有未完全反应的絮凝剂、腐殖酸等物质,与原水混合后强化了混凝效果,提高了出水水质.结果表明:废水回流工艺节约了原水资源,强化了低浊水的混凝效果,并且对出厂水水质的安全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连续回流净水厂生产废水对出水水质的影响,采用中试实验模型,研究东北地区夏冬两季连续回流净水厂生产废水14 d的水质变化规律.夏季沉淀池污泥和反冲洗水最佳回流比分别为4%和6%,冬季为2%和6%.在满足沉后水出水浊度达标(2.5 NTU)的前提下,夏、冬两季废水连续直接回流工艺与不回用相比,可分别节约33.3%和18.2%的混凝剂投加量.在整个回流运行周期中,连续监测浊度、色度、UV254、TOC等出水水质指标,结果表明,与不回流相比,回流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污染物的去除,而且,较高温度时还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在连续回流过程中,出水水质稳定,未发现明显的污染物富集现象.废水回流是强化混凝过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状况,对该厂二沉池泥位平衡做出分析,确定六座二沉池污泥回流总量为6250m^3/h才能确保二沉池泥位平衡,按实际单台回流泵流量为1700m^3/h计算,采用4台污泥回流泵能确保系统污泥达到平衡,以保证该厂出水水质稳定、系统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4.
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对比研究了活性炭和微滤2种不同的预处理工艺对纳滤膜制备直饮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滤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降低进水浊度,防止纳滤膜的生物污染,但由于其对水中有机物去除能力差,对防止纳滤膜的有机污染效果不大;活性炭预处理工艺可以显著减轻纳滤膜的有机污染,但随运行时间的延长,炭层内微生物滋生,出水细菌含量增高,会加剧纳滤膜的生物污染.通过2种预处理工艺连续运行对比,微滤后纳滤系统的膜通量在50 d后衰减为初始通量的45.3%,活性炭后的纳滤系统膜通量在50d后衰减到初始通量的72.3%.膜片污染物分析进一步证明活性炭作为预处理工艺时能够更好地控制纳滤污染.  相似文献   

15.
水箱模型在小流域水文水质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箱模型也称Tank模型,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流域水文模型.模型将复杂的降水径流过程简单概化为流域的蓄水与出流关系进行模拟.针对皂河小流域的降水、径流和水循环等水文特性,建立了4层串联水箱模型,模拟流域的降水径流过程,计算流域径流量,并结合河流水质模型,综合模拟河流流量及主要水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说明水箱模型用于小流域的径流模拟较为准确,可与水质模型耦合使用,综合模拟小流域的水文水质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水资源的不断开发及水质的逐年劣化,作为电厂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亦呈现出复杂性,针对水质变化较大及多种水源作为补充水的循环水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室动静态试验,确定了用安定指数法监控循环水的可行性,并经工业试验分析验证了安定指数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克服钢渣水泥只能生产低标号水泥问题以及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通过改变钢渣、花岗岩掺量,研究了钢渣、花岗岩复合水泥的不同配比、水化机理以及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掺钢渣35%、熟料35%、花岗岩25%可以成功制得42.5R的复合水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钢厂CSP轧制区生产工艺特点的分析,得出带钢温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为水冷,由此建立基于水冷的带钢温度模型,并利用现场数据回归得到了综合水冷系数。将带钢温度预测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发现水冷带钢温度模型可满足带钢温度设定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超大型深水钢吊箱围堰在随机波浪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苏通大桥5#钢吊箱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对应的整体有限元模型.基于文氏谱以及线性谐波叠加法完成了波浪频谱与波浪时程的转换,进而得到了钢吊箱在频域与时域内的动力响应,并与特征波法和规范静力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钢吊箱基频高,整体刚度较大;考虑附连水质量的影响,钢吊箱的自振频率急速下降,更接近波浪力谱峰值频率,增大了共振的可能性,动力分析时必须考虑附连水质量的影响;波浪荷载作用下,钢吊箱的动力效应普遍增大,但幅度增大较小.实际工程中,应在静力计算结果的基础上乘以1.15的放大系数,或者直接采用特征波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电火花线切割精加工的准确度,采用低速走丝气中电火花切割加工方法,对工具钢加工表面质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水中的线切割加工表面质量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线切割加工相比,气中线切割加工具有良好的直线度、低粗糙度值、较窄的放电间隙和低加工速度(金属去除率)等特点,提高走丝速度可以提高气中加工的加工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