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比分析了不同太阳电池组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试验。针对太阳电池组件电子模型实用性差和硅太阳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精度不高的问题,建立了工程用改进模型。该工程用改进模型保留了已有两个模型的优点,克服了其精度低的缺点。通过仿真试验证明,工程用改进模型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精度高和通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董娴  沈辉 《能源工程》2011,(1):30-34
研究了中空玻璃光伏组件的传热机理及在广州气候环境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和发电性能。通过对一组中空玻璃光伏组件的长期监测,得到了该中空式光伏组件电性能与温度和辐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总结了中空光伏组件在使用过程中自爆的各种可能原因,并提出几点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罗敏  帅麒  黄饶  姜世平 《节能》2011,30(6):35-37
介绍一种利用中空玻璃技术进行聚光光伏(CPV)组件封装的新技术,并就这种封装技术与目前CPV组件常用的铝合金边框封装技术进行比较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中空玻璃封装技术能在确保CPV组件性能和寿命的条件下,快速实现CPV组件的规模化生产,从而有效地降低组件成本。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中存在的热击穿现象,这是不同于组件热斑效应的另一种物理现象,它对组件的寿命可靠性会构成威胁。对引起太阳电池组件热击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太阳电池组件封装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廖华  刘祖明  杨祚宝 《太阳能》2007,(7):26-27,25
分析了太阳电池组件三种封装工艺的优缺点,并对自行研制的紫外固化胶的装胶黏度及透光率进行了测试,获得了基本适合于透明光伏组件紫外固化封装要求的紫外固化封装胶。  相似文献   

6.
根据太阳电池温度特性,研究通过工程热物理途径来提高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开发出新型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利用夜间大气自然冷量吸收太阳电池热量,降低其工作温度。室外试验于07年10月~08年11月在广州地区进行,测试分析了该组件及对照组平板式太阳电池组件的温度—电能输出及转换效率特性。结果表明:与平板式组件相比,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工作温度大大降低,效率相应提高。蓄冷降温式组件最大温降达26.5℃,瞬时电能输出相对提高18%,全天电能输出增长14%以上。  相似文献   

7.
太阳电池组件封装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太阳电池组件的生产量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增长,使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阐述太阳电池组件的封装技术.包括封装工艺流程、工序控制、封装材料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并重点讨论了封装工艺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翔卫  李敦信 《太阳能》2012,(23):26-29,33
详细介绍了太阳电池组件装框机规正、校平和压角典型机构的设计原理及特点,为封装设备的选择、配套提供成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效HIT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带本征薄层的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IT)的结构特点。与常规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相比,HIT太阳电池组件的单位面积发电量更高、高温时能发更多的电、制成双面组件能够利用反射光,发电量进一步提升。因此HIT太阳电池组件特别适合于分布式光伏电站。  相似文献   

10.
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年输出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实际过程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可描述一年中任意时刻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电输出和温度特性的数学模型.对比验证实验证明了该文模型的可靠性: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能够正确反映出电池组件电输出和温度在实际气象条件下的变化趋势,温度的最大瞬时误差为19.0%,全天总电量输出的误差仅为1.4%.以北京地区作为算例,采用近二十年实测气象数据的统计值代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安装倾角口的变化,北京地区单位峰瓦晶硅电池组件的年输出电量为0.95~1.11kWh,并在β=40°时出现最大值.月输出电量具体分布情况为夏季5~7月份占全年总输出电量的38%,冬季11~1月份约占14%,同时电池组件在夏季时的转换效率要低于冬季.  相似文献   

11.
热循环下太阳电池板单元结构热应力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MSC.Marc大型通用软件研究了热循环条件下太阳电池板单元结构热应力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被粘接层正应力极大值位于结构中点,极小值出现在结构两端;胶层剪切应力极大值位于结构两端,极小值出现在中点;聚酰亚胺薄膜层取得太阳电池板单元结构最大正应力,粘接聚酰亚胺薄膜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硅橡胶层取得结构最大剪切应力;结构在低温保温阶段的最大正应力及最大剪切应力远大于高温保温阶段的最大应力;太阳电池板单元结构的最大应力值随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无盖板PV/T组件相比于盖板式PV/T组件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在电能输出方面的优势明显。基于此,提出一种无盖板型水冷式PV/T模块,并搭建由光伏对比模块、水冷式PV/T模块以及无冷却水循环的PV/T对比模块构成的实验平台开展对比实验,研究温度、流量对无盖板PV/T模块电、热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冷作用下,PV/T模块的光伏组件温度显著降低,与PV/T对比模块相比发电效率提升11.54%;环境平均温度为21.7 ℃、平均辐照度650 W/m2的测试条件下,流量0.12 m3/h时模块的电效率为17.44%,热效率为19.80%,综合效率达到65.69%,考虑到循环泵消耗的电能,表面积1.93 m2的水冷式PV/T模块全天可存储有效能3.72 MJ。  相似文献   

13.
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林  李宁  周荃  王金  余飞 《太阳能学报》2006,27(11):1117-1119
将纳米ATO与水性聚氨酯通过一定的工艺制备出纳米隔热涂料,在常温下将之涂在玻璃表面制成低辐射玻璃。光学性能分析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6mm厚白玻璃涂布后遮阳系数SC小于0.67,且可见光透过率较高,大于63%,并且玻璃表面光滑平整可视性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模组特性的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考虑了反向雪崩击穿的光伏电池元的双二极管电路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阴影效应分析的光伏模组的数学仿真模型,分析了光伏模组在局部阴影条件下I-V和P-V特性及输出能力的变化,提出了增强光伏模组抗阴影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IEC 61215:2005标准的换版,依据此标准进行的光伏组件测试时的组件功率判定方法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其中一处的变化就是在最终功率判定(即Gate No.2判定)时引入了复现性的概念,针对复现性的定义、重要性及算法进行了推演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相变储能微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复相凝聚法制备了价格低、性能高的相变储能微囊;微囊的壁材为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产物,芯材为十二醇。对不同干燥方式得到的微囊的储热性能和形貌进行比较,烘箱干燥和喷雾干燥所得微囊的储热密度分别为122.18J/g、100.15J/g,微囊的芯材包覆效率分别为56.7%(wt)、46.5%(wt);其中喷雾干燥得到的微囊成球性较好,得到近球形微囊,适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光伏组件-控制器-蓄电池,负载试验系统,对日立公司双面受光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分别在东西和南北朝向情况下垂直地面安装时的功率输出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根据应用测试结果,总结了双面受光太阳电池的应用优缺点和可能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8.
50kWp并网光伏示范电站系统设计及运行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50kW_p大型屋顶光伏并网示范电站”的系统构成和工程设计研究,并对其典型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50kW_p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充分考虑了光伏技术与建筑物结合的特点,研究开发出兼顾光伏发电和采光性能的玻璃幕墙,实现了光伏组件与建筑的一体化;采用了9种不同材质和封装工艺的光伏组件,设计了6种不同的安装角度;采用具有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的多支路式并网逆变器;开发出一套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9.
管内流体流动管外PCM发生相变的贮能系统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施伟  葛新石 《太阳能学报》2004,25(4):497-502
建立了分析空调贮能系统中管内流体流动管外PCM发生相变的相变的贮能器热性能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其中,把传热流体看作是沿轴向的—维无粘流动,对PCM相变过程的求解用显热容法。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所得结论对该类贮能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