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从试化验的角度介绍了卷染机色批量色花、色差、深浅边等疵点的解决办法,并用理论数据分析了剥色工艺改进后,质量给工厂创造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灯芯绒织物坑底露白疵病的形态、产生原因以及克服办法、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胡木升 《染整技术》2021,43(7):37-40
白芯、白点是织物印花的常见疵病之一,发生率较高,数量多,疵病成品的修复耗费大量人力,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延长印花产品的完成周期,造成经济损失.阐述了印花织物白芯、白点的疵病形态、产生原因及克服办法,并介绍了短纤、花衣毛的存在形式、形成原因及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5.
郑风华 《印染》1994,20(8):22-23
简述涤纶织物高温高压染色,产生“鸡爪印”疵病的成因。解决该疵病的关键措施是,在染色前增加一次预定形,严格控制染色时布的运行速度,升降温速率,排液温度,尽量减少织物在染缸内的折迭状态。  相似文献   

6.
《丝绸》1976,(Z1)
目前,我厂生产的真丝炼白绸以皂碱——合成洗涤剂初、复炼为主,大部分的交织绸和个别真丝品种(如绢纬塔夫绸),则完全采用合成洗涤剂精炼。 19005真丝斜纹绸是我厂精炼的大宗品种,该品种采取皂碱——合成洗涤剂精炼,长期来存在“头灰”、“白雾”等病疵。特别是由于“头灰”开剪而造成板码长度不足,开剪率达90%以上,大大的影响产品质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刘华琴 《印染》2000,26(12):25-25
分析泡泡纱织物产生泡平、沾色和色变等疵病原因,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提出防止泡泡纱疵布相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丝绒织物的病疵分析及其质量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绒织物是当前市场热销产品,很多省、市都在筹建丝绒生产。由于丝绒虽属丝绸传统高档产品,但有关技术资料贫乏。现将我们赴沪学习的有关丝绒织物质量检验标准、病疵呈现状态、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喷水织机生产的各道工序入手,详细论述了经柳疵形成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0.
精漂汗布的漂白是先氯漂,再氧漂,然后用荧光增白剂加白。往往会出现黄块病疵,怎么样克服呢?一是针对黄块产生的原因预防。黄块产生的原因是挡车工操作上的浴比控制不当、增白剂化料不匀和加白时升温太快。措施应该加强挡车工责任,严格操作工艺制度。借以把黄块消灭在产生以前。二是在黄块产生以后采用正确的返漂工艺,用以克服病疵。我们曾对此摸索过,现介绍如下:起先,我们的返漂工艺,是采用跟随正常工艺进行大锅煮练,由于烧碱浓度高、时间长并且高温,使织物强力降低。后来改用单锅煮练,降低烧碱浓、温度和减少煮练时间,再经返…  相似文献   

11.
任崇武 《印染》1989,15(1):38-40,62
文章分析了造成各种蓝清疵病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克服方法,对上蓝操作工艺规程作了较为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织物印花的常见疵病有白底沾色,印制物渗化,染色斑点(特别是满地印花),搭色/落浆,印制物用高压蒸汽固色造成的边与边色差,不适当的色值(特别是分散红紫染料染色),由于碳化和热迁移造成的色调差异等。 印花时适当选择增稠剂十分重要,低粘度、高含固量增稠剂较适合于聚酯织物印花,特别是印制物用汽蒸固色时,增稠剂应给予较高的得色量,允许生产轮廓鲜明的印制物,应具有对压浆作用的低敏感性。增稠剂膜应良好地粘附到织物上,并应产生一弹性膜,以防止产生裂纹和落浆。要使用如淀粉分解产物,刺槐豆胶,瓜耳豆胶,海藻酸钠等增稠剂,它们必须在后处理期间能被容易地除去,如用热溶法固着,要使用低含固量增稠剂,如海藻酸钠或选择的角豆树豆衍生物,半乳化液或水油相乳液,在汽蒸固色中,乳液增稠剂会导致印制物渗化。增稠剂的含固量不宜太高,不然染料扩散进纤维将受到增稠剂薄膜的阻碍。  相似文献   

13.
14.
《印染》2017,(11)
采用氢氧化钠和耐碱分散染料用于涤纶织物的退浆、碱减量和染色一浴法加工。讨论了氢氧化钠、分散剂和耐碱分散染料用量,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涤纶织物K/S值、失重率和染色特征值的影响,测试了织物的强力、形貌和染色牢度。结果表明,染料质量分数为1%(omf)时,优化的一浴法工艺为:NaOH10 g/L,分散剂2 g/L,在130℃保温处理60 min。处理后纤维试样表面的浆料得到去除,同时纤维获得较好的碱减量效果。织物失重率达到23.85%,强力损失为27.70%,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均可达到4~5级。  相似文献   

15.
朱善长 《印染》2005,31(18):53-53
答:现在市场上有两类T/C混纺织物,一类是涤的比例高于棉,如70/30、80/20;另一类是涤的比例低于棉,如25/75、15/85。它们均属非标产品,有时甚至可以由供需双方确定配比。在一定程度上后者的染整加工要求比前者复杂,这不仅因为后者的棉含量多,而且产品的档次也高,服用性也好。所以在加工这类混纺织物时,一定要根据织物的纤维配比和具体设备,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17.
<正>变形纱涤纶织物染色中容易发生条花与色差、褶皱,以及有低聚物形成,防止方法如下:a.条花与色差此病疵是由于纱线的化学与物理性质不匀所造成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勇 《丝绸》1991,(10)
答:在染色过程中,因停电、机械故障或操作失误,往往造成色花,色迹等病疵。一般采用剥色后重染或改色来掩盖,不但生产成本增大,而且剥色后重染或改色后仍存在病疵,再说色泽也发生了变化,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扩散剂NNO进行回修。回修机理色迹的产生,主要是染料上染纤维过程中发生故障,被染物停止运转,染料发生凝聚和沉积,而局  相似文献   

19.
解决Lyocell、Modal织物染整加工的疵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传友 《印染》2003,29(3):17-18
分析了Lyocell和Modal织物在染整加工中诸如皱条、色档、破洞、擦伤、霜花和色差等疵病产生的原因,简述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涤加白工艺控制与疵病的防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富荣 《印染》1994,20(6):24-26
文章介绍了涤加白工艺的选择和控制,针对涤加白工艺中产生的色点,色差,加白布发黄,发灰,无荧光以及黄斑等疵病,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