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从试化验的角度介绍了卷染机色批量色花、色差、深浅边等疵点的解决办法,并用理论数据分析了剥色工艺改进后,质量给工厂创造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4.
白芯、白点是织物印花的常见疵病之一,发生率较高,数量多,疵病成品的修复耗费大量人力,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延长印花产品的完成周期,造成经济损失.阐述了印花织物白芯、白点的疵病形态、产生原因及克服办法,并介绍了短纤、花衣毛的存在形式、形成原因及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5.
简述涤纶织物高温高压染色,产生“鸡爪印”疵病的成因。解决该疵病的关键措施是,在染色前增加一次预定形,严格控制染色时布的运行速度,升降温速率,排液温度,尽量减少织物在染缸内的折迭状态。 相似文献
6.
7.
8.
丝绒织物的病疵分析及其质量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绒织物是当前市场热销产品,很多省、市都在筹建丝绒生产。由于丝绒虽属丝绸传统高档产品,但有关技术资料贫乏。现将我们赴沪学习的有关丝绒织物质量检验标准、病疵呈现状态、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精漂汗布的漂白是先氯漂,再氧漂,然后用荧光增白剂加白。往往会出现黄块病疵,怎么样克服呢?一是针对黄块产生的原因预防。黄块产生的原因是挡车工操作上的浴比控制不当、增白剂化料不匀和加白时升温太快。措施应该加强挡车工责任,严格操作工艺制度。借以把黄块消灭在产生以前。二是在黄块产生以后采用正确的返漂工艺,用以克服病疵。我们曾对此摸索过,现介绍如下:起先,我们的返漂工艺,是采用跟随正常工艺进行大锅煮练,由于烧碱浓度高、时间长并且高温,使织物强力降低。后来改用单锅煮练,降低烧碱浓、温度和减少煮练时间,再经返… 相似文献
11.
12.
织物印花的常见疵病有白底沾色,印制物渗化,染色斑点(特别是满地印花),搭色/落浆,印制物用高压蒸汽固色造成的边与边色差,不适当的色值(特别是分散红紫染料染色),由于碳化和热迁移造成的色调差异等。 印花时适当选择增稠剂十分重要,低粘度、高含固量增稠剂较适合于聚酯织物印花,特别是印制物用汽蒸固色时,增稠剂应给予较高的得色量,允许生产轮廓鲜明的印制物,应具有对压浆作用的低敏感性。增稠剂膜应良好地粘附到织物上,并应产生一弹性膜,以防止产生裂纹和落浆。要使用如淀粉分解产物,刺槐豆胶,瓜耳豆胶,海藻酸钠等增稠剂,它们必须在后处理期间能被容易地除去,如用热溶法固着,要使用低含固量增稠剂,如海藻酸钠或选择的角豆树豆衍生物,半乳化液或水油相乳液,在汽蒸固色中,乳液增稠剂会导致印制物渗化。增稠剂的含固量不宜太高,不然染料扩散进纤维将受到增稠剂薄膜的阻碍。 相似文献
13.
14.
15.
答:现在市场上有两类T/C混纺织物,一类是涤的比例高于棉,如70/30、80/20;另一类是涤的比例低于棉,如25/75、15/85。它们均属非标产品,有时甚至可以由供需双方确定配比。在一定程度上后者的染整加工要求比前者复杂,这不仅因为后者的棉含量多,而且产品的档次也高,服用性也好。所以在加工这类混纺织物时,一定要根据织物的纤维配比和具体设备,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17.
18.
答:在染色过程中,因停电、机械故障或操作失误,往往造成色花,色迹等病疵。一般采用剥色后重染或改色来掩盖,不但生产成本增大,而且剥色后重染或改色后仍存在病疵,再说色泽也发生了变化,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扩散剂NNO进行回修。回修机理色迹的产生,主要是染料上染纤维过程中发生故障,被染物停止运转,染料发生凝聚和沉积,而局 相似文献
19.
解决Lyocell、Modal织物染整加工的疵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Lyocell和Modal织物在染整加工中诸如皱条、色档、破洞、擦伤、霜花和色差等疵病产生的原因,简述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涤加白工艺控制与疵病的防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涤加白工艺的选择和控制,针对涤加白工艺中产生的色点,色差,加白布发黄,发灰,无荧光以及黄斑等疵病,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