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造法式》解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冰 《城市建筑》2005,(1):78-82
我用“营造法式”来表达数字时代空间营造的理念和方法,它和我一直谈论的“风生水起”,构成了创作的两个重要方面。“风生水起”是创意生成的一种体验,而“营造法式”则是创意营造的理念和方法,这里跟穴代李诫谈论的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在根本的营造法式的思路上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选择“营造法式”一词来表述这套创意营造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关于“槽” ,《营造法式》中没有专条谈及 ,也没有明确的定义 ,只是散见于各卷中 ,卷四《》内华条下有“其骑槽檐皆随所出之跳加之” ,卷五《梁》内记有压槽方 ,又有“凡衬方头……若骑槽……” ,卷节《裹板》“殿槽内裹板……”等 ,卷十七大木作功限有《殿阁身槽内补间铺作用、斗等数》等 ,卷三十一载有殿阁地盘分槽图样四个 ,即殿阁地盘九间身内分心斗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副阶周匝各两架椽 ,身内金箱斗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 ,副阶周匝各两架椽 ,身内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 ,副阶周匝各两架椽 ,身内双槽。还有草架侧样…  相似文献   

3.
曹汛 《建筑师》2004,(2):100-105
~~意。他也深知我的倔犟和不肯屈折,并且坚决反对制造假古董,所以对我从宽,答应只请我去宁波,不去新郑。我一看见制造炒作假古的人就头晕,绝不会和他们合污,也不肯和他们同流,像躲邪教一样远离他们,所以连宁波的正会也不想参加了。宁波的庄正的纪念《营造法式》颁行900周年的会,因为我未能赴去,消息也闭塞不灵,至今好像也未见正面报导,倒是变了味的新郑会,并抢先召开,并抢先在《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上刊出来。现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求真务实,我们读书做学问的人更应该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我是明人不说暗话,为纪念李诚《营造法式》颁…  相似文献   

4.
《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卷五·檐:“其檐自次角补间铺作心,椽头皆生出向外,渐至角梁。若一间生四寸;三间生五寸;五间生七寸。五间以上,约度随宜加减。其角柱之内,檐身亦令微杀向里,不尔恐檐圜尔不直。”这是《法式》关于翼角生出及翼角檐口细部处理的记述,其中没有翼角起翘的规定。翼角起翘,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明显标志。但在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及《营造算例》中,没有记述到这个技术层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一书中,记有翼角起翘的规定:“木工口诀中所谓‘翘四’系指仔角梁头部边棱线(即大连檐下皮,第一翘上皮位置)与正身…  相似文献   

5.
喻维国 《建筑创作》2003,(11):112-125
《营造法式》编修于北宋。北宋时,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前代。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就有三项——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出现于北宋。但北宋国力太弱,武功不够。受北方的辽(契丹族)、金(女真族)以及西夏(党项族)的侵扰不断,加上政府官员腐败。  相似文献   

6.
刘克明 《华中建筑》2004,22(2):127-130,142
《营造法式》刊行已经整整900周年了,《营造法式》中的各种建筑图样反映了11-12世纪中国工程图学的科学成就,是足以值得纪念的古代建筑学专著。以此为题讨论了《营造法式》中的图学思想、古代建筑制图的规范化、建筑图样的绘制技术及其对现代工程图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辉 《华中建筑》2003,21(3):104-107
通过对北宋少林寺初祖庵大殿的构架,结构和构件式样的分析,概述了江南地域建筑技术对《营造法式》以及北宋北方建筑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石印丁本《营造法式》书末附录为基础, 并搜集附录所遗史料,加以梳理排列。对《营造法式》作者李诫家世及生平,石印丁本《营造法式》的保存、传抄情况,陶湘《识语》中所提其综合诸版所出版《营造法式》 之版本依托情况,及傅熹年《营造法式合校本》所依托版本情况,分别列以表格。并结合陶湘《识语》等,对当下学界有关《营造法式》作者名称究为李诫、李诚之辩,增加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9.
李诫与《营造法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王放 《中州建设》2004,(2):73-73
在世界建筑文明史中,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以结构严谨、雄伟华丽著称于世。宋代建筑学家李诫的《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有关古代建筑最详尽最全面的一部著作.也是世界上流传至今的惟一一部超过800年历史的建筑学著作,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统一了两千年来中国建筑的规格,明确了设计.施工的制度,制定了估工算料的定额。  相似文献   

11.
《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巨著之一,它完整地系统地总结了唐宋建筑设计、施工、用料、用工等官式建筑制度。现将我对《营造法式》瓦作制度的研究发表一些看法和体会,不妥之处望古建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营造法式瓦作制度分结瓦,用瓦,垒脊,用鸱尾,用兽头五部分。各部分均以殿阁、厅、堂、挟屋、廊屋、散屋、亭榭分等级。现按五部分制度分别叙述如下:一、结瓦(相当于现在的瓦)制度有两种:一种是(音东)瓦(清代称筒瓦),多用于殿阁、厅堂及亭榭。操作方法第一步先加工瓦,将瓦头部斫(音啄)去不规矩的下棱,使按上棱整齐平直…  相似文献   

12.
正北宋朝将作监少监李戒奉敕编撰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官方名义刊行的最系统、最完整的建筑规范典籍,是我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到北宋时的概括和总结,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的水平,也显示了我国北宋时期的社会综合科学技术水平。《营  相似文献   

13.
《营造法式》是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建筑书籍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作人是北宋土木建筑家李诫.书中关于传统建筑理论观念的叙述、艺术审美的分析,展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穿越时空的美学价值.本文基于建筑技术专著《营造法式》的结构和内容,阐述传统技术条件下建筑结构和装饰的审美意匠礼制观念下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建筑十书》与《营造法式》两本书的内容与思想比较,试图分析各自对建筑学科的态度,对自然的态度,对著述的不同着重点以及所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永春 《建筑师》2022,(3):89-101
本文以《营造法式》中的上、下昂有无固定的斜率为切入点,探讨了上、下昂的功用及斜率问题。论证了《营 造法式》中下昂没有固定斜率,“旋点法”与“平移法”的错误,是没有理解下昂的功用,将昂与交互枓一同联动。 上昂是为了解决铺设天花时,内槽高于外槽矛盾的。《营造法式》是以调节靴楔、骑枓栱,来调整内槽中平棊方的 高度,上昂作为调节时的传导构件,斜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宋代不存在专门从事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宫廷画师不 可能下移为建筑师,界画也不可能通往建筑制图。《营造法式》中大木结构图,虽然已具备经验形态的现代制图 知识,但却有减有增,是那个时代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凝聚了唐宋以来营造的经验与智慧。其提供的是一种活得 方法,它的目标是造出来。图纸中仅有其造出来的所需的数据,无意如昂的斜率一类无关数据  相似文献   

16.
王其亨  成丽 《建筑师》2009,(3):106-115
《营造法式》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全国的一部侧重于估工算料的法规性建筑营造技术典籍.后世流传,其“看详”对该书内容和卷数的叙说曾引人置疑。本文梳理宋代以来有关述评,继承既有研究成果而考辨《营造法式》的卷数和篇数,并按陈明达先生的探索性思路核计书中实质性的全部条目,确证今传《营造法式》虽经历代重刻、传抄.却并无重要缺佚,仍是与初刻本体例相符而卷、篇、条目齐全的完本。  相似文献   

17.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经几代人的努力,在大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留待今天我们所能作的大多是一些枝叶末节的小题,然即使这些枝节小题所表露的信息,也与《营造法式》的性质和特点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如本文所论及的棋长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成丽 《华中建筑》2012,(12):24-26
由北宋官员李诫编修并于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全国的《营造法式》,是一部侧重估工算料的法规性建筑营造技术典籍,被学界尊为解读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文法课本”,也曾因“字句古奥”被视为其“天书”。该书开篇所载《进新修(营造法式〉序》一文,辞句精丽,典故麇集,但其价值意义至今亦未能被充分挖掘。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逐句考释该《序》的用典出处,力图廓清其背后所映射的文化语境,进一步展现《序》文对于《营造法式》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裨益于对该书的解读乃至中国古代营造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吴梅 《华中建筑》2001,19(5):73-75
该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古代砖瓦窑的发展状况,指出宋以前,砖瓦窑经历了直焰窑、横焰窑、倒焰窑三个阶段,并以此为基础,对宋《营造法式》中的垒造砖瓦窑制度作了详细的解释,并作了复原图,以使我们能更进一步了解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0.
王其亨  成丽 《建筑师》2010,(4):71-78
就中国建筑史学发展而言,对宋《营造法式》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相关版本的校勘。从1919年至今,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其间,数代学者孜孜不倦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基本廓清了《营造法式》的流传过程,也不断推进了中国建筑史学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营造法式》版本研究的历史,对相关学术思想、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尽可能在总结成就和影响的基础上,审视因果,探寻得失,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