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特种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特种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为背景,分析研究了特种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的能力,给出了系统建设中有关问题的研究结果,包括:通过面向对象的领域设计方法实现系统顶层设计,通过规划特种作战指挥短语,实现对特种作战单兵单组高效精确的指挥控制以及集战略、战役、战术情报处理为一体的及时准确的情报保障、特种作战通信、装备保障问题和高分辨率航天航空遥感影像应用问题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给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仿真提供贴近实战的战场决策支持,运用多Agent技术对陆军战术兵团作战仿真系统建模。提出了一种由指挥Agent、作战单元Agent、通信Agent构成的层次体系模型,阐述了各Agent的结构及运行机制。通过加入对各层的形式化定义,使得系统更易于准确描述和功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开发方法层次性不足的问题。应用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符合信息化条件下陆军战术兵团的作战特点,为完善陆军作战仿真模拟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针对赛博空间对抗威胁环境下C4ISR系统作战业务信息失真现象,提出了一种系统作战业务信息失真效应建模方法.首先,从C4ISR系统构成要素的角度,提出了战场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传感器和作战应用系统中存在的脆弱性和面临的赛博空间安全威胁.其次,首次提出了系统作战业务信息失真效应的概念内涵,从作战应用系统通信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基于Winsock2SPI架构的效应产生机制,并建立了作战业务信息失真效应的数学表征模型.最后,在仿真实验环境下,以某防空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为实验对象,利用研制开发的恶意代码工具,模拟实际战场环境下指挥控制系统信息失真现象.  相似文献   

4.
水下特种作战是各国海军热点研究的一种作战形式,已研制了多种特种作战装备,并逐步应用于军事斗争实际。可以预见,在未来海上作战中,水下特种作战将成为决定海上作战胜利的关键要素。对国外水下特种作战的作战样式、特点和装备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其水下特种作战的组织指挥,这对发展水下特种作战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5.
领域驱动开发(DDD)是完全基于内存的业务对象建模(In-Memory)方法,而目前的DDD框架不能完全覆盖系统业务,也不成熟稳定,无法应用于实际项目的开发。在Spring框架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领域消息驱动和内存建模的DDD插件,在不影响目前系统架构的基础上,让项目实施完全兼容DDD设计。同时基于JDK和Disruptor并发框架实现的领域事件消息和领域对象缓存模型,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解耦关系,并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及效率。  相似文献   

6.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是目前建模领域最流行的方法之一,UML是支持面向对象思想的一套建模规则。文章分析了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建模的一般过程,并针对航空兵攻防作战的一个典型模式,对其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研究,验证了这套理论在仿真系统建模中的可行性。同时,使用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能够缩短仿真系统建模周期,增强仿真模型的易理解性和可重用性。这套方法也可为军工行业中同类型仿真系统建模活动作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立防空兵指挥自动化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中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估防空兵指挥自动化系统作战效能的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聚合作战实体机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于高级指挥机关作战技能训练的低分辨率计算机对抗模拟采用聚合作战实体建模方式,研究分析了低分辨率计算机对抗模拟情况下陆军战场环境和陆军地面聚合作战实体的机动过程,建立了一个新的地面聚合作战实体机动模型。  相似文献   

9.
吕涛 《通信技术》1996,(3):52-63
简述会议电视系统在军事上的一般应用,介绍美军战区自动化指挥控制信息放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的会议电视系统,讨论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对VTC系统互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郭秀梅 《信息技术》2011,35(4):193-196
针对防空武器平台仿真系统快速、高效建模需求,从多学科领域功能模型划分角度出发研究其仿真系统建模技术,建立了合理的领域功能模型划分框架及自底向上的系统多层建模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粒度参数化建模技术研究了通用领域功能模型建立方法。最后通过对某典型防空武器平台仿真系统的建模验证了该建模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刘凤  黎贺 《现代雷达》2017,(5):21-24
高性能硬件计算平台的发展推动了软件化雷达的设计研究。文中分析了应用集群硬件平台实现软化件雷达的研究过程,并将通用集群平台技术引人到雷达系统设计中。基于集群平台,对雷达系统进行领域工程建模,生成了软件化雷达体系结构和层次化的软件体系结构。集群平台的开放架构可以充分复用雷达系统的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软件体系结构等,有效提高软件化雷达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12.
特定领域软件框架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毅坚  赵文耘 《电子学报》2003,31(Z1):2151-2153
通过分析传统业务流程、建立简单应用框架并从简单框架泛化为领域通用软件框架,采用诸如识别核心业务流程和周边业务流程、简化和规范化传统业务流程以及对功能单一的应用框架进行领域扩展等方法,从设计简单而有效的软件框架入手,通过具体的应用提取并扩展为该领域更为通用的软件框架.  相似文献   

13.
刘凤 《现代雷达》2016,(5):12-15
分析了软件构件技术在软件化雷达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并将软件构件技术引入到雷达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对雷达系统进行领域工程建模,生成了软件化雷达体系结构和层次化的软件体系结构,用于指导后续的领域设计与构件设计实现。在软化件雷达开发过程中使用构件,可以充分复用雷达系统的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软件体系结构和领域构件等, 进而有效提高软件化雷达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夏栋  察豪  张伟  夏奎 《现代雷达》2012,34(4):32-35
软件雷达是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雷达领域的扩展。随着现代电子器件性能的提高,硬件平台的性能将不再是制约软件雷达发展的条件,它意味着通过先进的软件工程技术以提高雷达软件部分的开发效率和质量。但是当前软件雷达领域的研究仍停留在硬件平台的实现上,而利用软件工程中的先进技术提高雷达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可靠性在目前研究的很少。文中分析了软件工程理论在软件雷达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并将软件产品线技术引入到雷达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对雷达系统进行领域工程建模,生成了领域分析模型和领域体系结构,用于指导后续的领域设计与代码实现。在软件雷达开发过程中使用软件产品线技术,可以充分复用雷达系统的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软件体系结构和领域构件等,有效提高雷达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15.
支持软件重用的面向模式的软件开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旺  钱德沛 《电子学报》2005,33(B12):2357-2360
软件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重用手段正日益得到开发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对软件模式的研究侧重于利用非结构化的方法构建和描述模式,开发者很难对模式进行维护和重用.本文提出了一个支持软件重用的面向模式的软件开发过程,它将基于体系结构的建模方法与软件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面向模式的软件开发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业务分析、需求分析、构件设计和构件实施.模式用于描述各个阶段的丁作产品,同时也是开发经验的表示.不同模式之间的可跟踪性是随着开发过程自动产生的,软件构件具有可跟踪性,其可重用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领域模型和构件组合的软件开发框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燕  刘淑芬  张俊 《电子学报》2009,37(3):540-54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模型和构件组合的软件开发框架,使用领域模型捕获系统业务静态需求,描述领域内业务对象之间的静态关系,通过领域应用框架描述系统的共性,并在框架中提供足够多的反映领域可变性的扩展点,在此扩展点上可以集成各种类型构件,创建新的应用系统,来满足领域内不同具体应用的特定需求.实验表明,该框架能够利用同一领域软件系统间的共性和变化性并实施有效的控制,促进了软件复用,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任松  唐平  范宝锋  朱祥玲 《电讯技术》2007,47(3):121-124
利用软件复用技术从UML建模、领域分析、软件体系和构件等方面对雷达的标校软件进行了设计,实现了雷达标校软件的可移植性、可维护性,缩短了软件开发的周期.该方法对其它测控软件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梅松 《信息技术》2011,(5):148-150,154
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竞争,而企业对信息的把握,对外是商业情报和市场趋势的信息,对内是企业自身信息的整合和利用的高效。通过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实践探索,解决企业内部信息整合利用的问题。通过构建企业业务过程模型,职能域设计,功能模块化实现,数据标准的构建解决企业信息化中长期面临的企业信息孤岛现象,同时解决由于企业业务范围调整、业务过程变更而进行软件系统重复投资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企业实施信息资源规划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