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基于SDH大容量ASON节点设备的特点和演进方案,阐述了路由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SDH时分-空分-时分(T-S-T)结构的大容量ASON节点设备的交换路由实现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性能评价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
ASON的组网和演进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讨论了ASON组网方式,包括在网络中与DWDM系统的集成组网、与SDH设备的混合组网,并从中得出了ASON的最佳演进方案;最后探讨TASON的保护和恢复方法、交叉连接的实现以及提供的新业务。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十五”863项目——“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节点设备的研制与系统实验”的承担单位,烽火通信致力于ASON设备研发以及现有传统网络如何向下一代智能光网络ASON平滑演进的研究,现已率先在业界推出了商用化的ASON系统FonsWeaver设备,为传统光网络向智能光网络平滑演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FonsWeaver设备采用基于比特的交叉矩阵,可以完全保证ASON设备的多播严格无阻塞特性,同时可在单级交叉方式下获得巨大的交叉容量。而FonsWeaver独有的外置控制单元由于性能不受机框体积限制,因此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高速大容量SDH交叉连接芯片及其各模块所完成功能的设计与实现,重点论述了如何利用T-S-T三级交换网络实现高速大容量的SDH数字交叉,讨论了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该芯片通过高性能的FPGA器件进行仿真和综合,已经在SDH交叉设备上成功地完成测试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背板是通信设备的要求.采用传统的板卡平行连接结构的背板,要继续增加带宽已经非常困难,从而成为制约系统容量的一个瓶颈.本文给出了一种采用前后交叉连接结构的高速大容量背板的具体设计实现,在保证信号完整性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设计难度,其总带宽达到1Tb/s.  相似文献   

6.
随着OTN网络的大规模应用,为满足一些新的典型需求,对OTN网络的优化日益重要。本文分别从大容量电交叉和PID技术两种新技术,提出了两种优化方案,为OTN广覆盖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智能OXC在ASON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与光技术的融合要求底层光网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产生了全新的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智能OXC(光交叉连接)设备是ASON中的最关键的设备。文中简单介绍了智能自动交换光网络的概念、网络结构,详细分析了ASON中智能OXC矩阵硬件结构和OXC控制平面信令路由功能,最后讨论了智能OXC相关协议及扩展的GMPLS技术。智能OXC强大的光交换能力结合智能信息路由协议,必将与现有网络融合向全智能光网络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更大容量的光交换,需要突破矩阵光开关的规模化“瓶颈”.微机电光开关(MEMS)、循环阵列波导光栅(CAWG)、波长选择开关(wSS)等具有多端口规模化特征,能够实现良好的模块化扩展,具有使交换容量倍增的潜力.MEMS、CAWG、WSS在大型数据中心、大容量光交叉连接、灵活栅格光分插复用等系统的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支持EoS(Ethernet over SDH)的SDH通道交叉芯片设计方案。遵循ITU-T G.707、ITU-TG.704、ITU-TG.741和ITU-TG.742等相关建议,该方案能够实现以太网数据经过PPP/HDLC、LAPS和GFP封装后的数据包,这些数据包经过SDH STM-64帧实现64个VC4高阶通道数字交叉和84个VC-11/12/2/3低阶通道数字交叉,通过级联方式可实现40G和160G的交叉容量。  相似文献   

10.
用于ASON中的光交叉连接设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交叉连接(OXC)技术是光节点的关键技术,OXC是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核心,为此阐述了ASON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OX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讨论了目前实现智能OXC的关键技术:智能光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和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一种采用多个4×4,一个8×8光开关以及固定波长转换器组成的大容量全光波长交叉交换连接器(OWXC)的新颖结构,可以实现低串扰、低延迟的无阻塞光信号交换和转换,降低成本30%左右。同时,提出了应用于该结构的智能控制信号传输帧结构以及通过设置可用波长被锁定的时间门限来实现三种具有服务等级的智能光链路建立方式。实验结果显示,一条光链路从被断开到自动重新建立的时间是22 ms,可以实现人工、自动和半自动三种链路建立方式以及三根光纤,24个波长的全无阻塞交换,交换容量达到960 Gb/s。对组建大容量的光交叉连接(OXC)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功率雷达发射组件大小功率切换技术的要求,利用环行器3个端口环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颖且更易于实现的大小功率切换技术。该技术只需一个PIN二极管单刀单掷的大功率射频开关,便可实现大小功率的切换,且射频开关无需通过大功率,只需对其进行反射,因此大幅降低了实现难度。同时,采用该技术研制了一部S波段发射组件,其大功率输出达到1 500 W以上,成功实现了大小功率的切换,且功率容量和切换速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基于NIOS Ⅱ处理器的大规模矩阵开关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介绍了矩阵开关的特点和结构,重点论述了NIOS Ⅱ处理器和矩阵开关电路的设计。最后,说明了设计的矩阵开关在板级测试系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中首次将Clos网络结构应用于4×4全交换开关矩阵中,采用多芯片模组技术将低温共烧陶瓷(LTCC)和双刀双掷芯片进行集成化设计。新设计克服了传统单刀四掷方案接口数量多、布线复杂的缺点,以更为简捷的拓扑形式实现了全交换功能。该设计结合LTCC多层堆叠工艺和具体芯片接口,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叠层结构和互连方案,并以此研制出一款驻波优良、通道一致性好、隔离度高的C频段4×4开关矩阵。文中设计实现方法简单、可靠,适用于其他形式或更高频率的开关矩阵设计。  相似文献   

15.
光开关矩阵是智能光交叉连接设备和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核心技术,是构建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基础.文章介绍了大规模商用的光开关矩阵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展,详细分析了光开关矩阵在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自动光交换网络是光网络的发展趋势,其核心技术是光开关矩阵。光开关矩阵是智能光交叉连接设备和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核心技术,是构建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基础。主要介绍了大规模商用的光开关矩阵的技术特点及其在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Birkhoff-von-Neumann(BvN)交换机具有较低的执行复杂度和较高的吞吐量,但无法在业务突发的环境下提供性能保证。为此,提出一种带偏射的BvN(D-BvN)交换机制来增强交换机性能。D-BvN交换机通过平均业务矩阵的BvN分解,为每个虚电路(VC)提供均值带宽保证,同时通过偏射来处理业务突发。其主要思想是利用处于空闲状态的VC的闲置容量处理处于溢出状态的VC的溢出业务。具体地,偏射机制利用空闲VC的闲置容量完成两件事情:一是把溢出业务偏射到其他VC,二是给偏射业务提供到达目的端口的带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可以获得接近100%的输入负载吞吐量,而且具有较低的包乱序概率和较小的业务包延时。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无阻塞的Clos(2,4,2)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光学实现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利用偏振光分束器(PBS)、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PSLM)和反射镜设计1×2、2×2和2X4光开关。进而设计无阻塞的Clos(2,4,2)光网络,并讨论了n×m型光开光的设计原则和升级能力。最后,通过实验测试,光开关的串扰最低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19.
沈泽民  乔庐峰  陈庆华  邵世雷 《电子学报》2014,42(10):2045-2049
针对星载IP交换机中硬件资源使用受限的情况,设计实现了一种具有8个优先级、采用指针复制和变长分组调度机制的大容量共享存储交换结构,给出了电路的具体组成、关键调度算法和工作流程.使用Xilinx V4sx55 FPGA实现了完整的8×8交换结构,电路共占用了164K字节片上存储器资源和5982个4输入查找表,可以满足三模冗余设计要求.在系统工作主频为100MHz、片外采用SRAM、数据位宽为64的情况下,交换结构的峰值吞吐率可以达到1.6Gbps;片外采用133MHz DDR存储器、位宽为64时,交换结构的峰值吞吐率可以达到4.25Gbps;该交换单元进行多级扩展后,可以满足10Gbps以上的系统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升压型变换器低成本和大功率密度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软开关单极隔离型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电路包含一个无损耗缓冲器,通过漏电感固定住开关的电压峰值,从而实现开关的ZVS关断。在失谐状态下,使用Lr-Cr串联谐振电路来实现二极管的ZCS关断。由于磁化电流低,相较于传统的基于反激的变换器,变压器的容量更少。在输出功率250W和开关频率100kHz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际测试,提出的变换器的最大测量效率为9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