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纯天然植物柳蒿芽发酵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以纯天然植物柳蒿芽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最佳的生产工艺参数,发酵温度为28℃,接种量5%,加糖量12%,加蜂蜜量6%,制成纯天然植物柳蒿芽发酵酒。该产品具有医疗保健作用,且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2.
柳蒿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定性分析柳蒿芽主要有效成分,并研究柳蒿芽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效应.方法:通过中草药经典的定性实验方法,用不同极性的溶液浸提后进行试管反应,确定柳蒿芽中大致含有的有效成分.采用 BABL/C小鼠,不同剂量的柳蒿芽提取物干预后,通过碳粒廓清实验、鸡红细胞免疫、刀豆蛋白A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价柳蒿芽调节的免疫功能.结果:柳蒿芽中主要化学粗成分有生物碱、有机酸、蛋白质、多糖、黄酮类等物质.正常对照组比较,柳蒿芽提取物高剂量组可以提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数κ(p<0.01)和吞噬指数α(p<0.01),提示柳蒿芽提取物可增强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表明它能够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柳蒿芽提取物中、高剂量干预下的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柳蒿芽提取物可以通过提高血清溶血红素水平和增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来增强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结论:柳蒿芽提取物有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作用,可增强小鼠的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复水即食柳蒿芽,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柳蒿芽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柳蒿芽最佳加工工艺为护色时间18 min,漂烫温度70 ℃,真空冷冻干燥时间44 h。  相似文献   

4.
以柳蒿芽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确定最优提取方案,并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最终得到柳蒿芽多酚。结果表明:柳蒿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酶解温度60℃、酶解pH 5.5、加酶量50 mg/g、酶解时间2 h、料液比1∶30 (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柳蒿芽多酚得率为9.41%,纯化后的柳蒿芽多酚纯度为76.2%。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柳蒿芽多酚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Fe~(3+)还原力和DPPH~+·清除力最强,分别为1.09和94.20%,且高于维生素C对照组,说明柳蒿芽多酚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柳蒿芽是一种纯天然、野生可食用的野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本文就柳蒿芽的主要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利用进行了展望,为柳蒿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柳蒿芽黄酮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柳蒿芽黄酮对H2O2引起的小鼠脾脏细胞DNA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柳蒿芽黄酮干预组小鼠比衰老模型组小鼠血清、肝脏、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明显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加入柳蒿芽黄酮组的小鼠脾脏细胞比对照组小鼠脾脏细胞DNA氧化损伤率明显降低,损伤率从83.5%分别降为62.5%、53.0%、44.5%,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柳蒿芽黄酮干预组DNA拖尾长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果显示,柳蒿芽黄酮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柳蒿芽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法及微波法提取柳蒿芽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参数.超声波辅助法用柳蒿芽40倍体积的50%乙醇超声波强化处理50 min.在水浴中90℃恒温3 h,黄酮提取率为4.02%.微波法用柳蒿芽15倍体积的70%乙醇微波处理25 s.微波功率640 W,黄酮提取率为3.02%.比较超声波辅助法和微波法提取柳蒿芽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超声波辅助法具有简便、易于操作、提取率高和溶剂损失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火龙果发酵饮品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了解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对饮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文章以红心火龙果为研究对象,通过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两种不同方式,对火龙果饮品低温(18℃)发酵过程中的pH、可溶性固形物、主要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18℃),接种发酵相比于自然发酵,在发酵第9 d时,两者乳酸菌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20×10~8 cfu/mL、1.14×10~9 cfu/mL,后期自然发酵乳酸菌数下降速度高于接种发酵;整个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接种发酵酵母菌数低于自然发酵;霉菌和大肠菌群在发酵中期生长旺盛,发酵第13 d,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霉菌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60 cfu/mL、602.00 cfu/mL,发酵第9 d,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大肠菌群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6 MPN/mL、46 MPN/mL。试验表明接种发酵乳酸菌作用更加突出,并且抑制了部分杂菌的生长繁殖,有效降低霉菌和大肠菌群的生长繁殖,对火龙果发酵饮品的品质控制更加有利。该研究为火龙果低温发酵饮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工业发酵过程控制的特殊难度主要是由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属性所决定,发酵科技人员要在发酵过程自动化中起主导作用,必须在弄清发酵的生物学原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以pH为指标对以WBL-45为发酵剂的猪肉发酵香肠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试验以8h为时间段,通过对糖的添加量、发酵剂的添加量以及发酵温度对发酵香肠产酸能力的影响进行了48h的检测,得出发酵香肠发酵产酸的最佳条件为:糖的添加量为5.32%,菌种的添加量为0.007%,发酵温度为24.5℃,由此可制出产酸能力较强的发酵香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