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弯道环流橫向流速uy沿垂线分布和含沙量沿垂綫分布出发,首先討論了环流橫向輪沙問題,从而导得了环流横向挾沙力公式,并用天然河道的实測资料,驗証了这些公式是比較符合实际情况的。其次,討論了橫向輸沙的若干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初步解釋了有利于形成蜿蜒性河道的条件。此外,对环流若干特性和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的公式作了闡明。  相似文献   

2.
挟沙力沿河宽分布的变化是造成游荡型河道主流频繁摆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掌握其变化规律是研究游荡型河流演变规律的关键.通过对游荡型河道成因及河道演变特性进行分析,结合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1954~1958年的水沙资料,考虑暴涨暴落的洪水和剧烈变化的地形条件对挟沙力分布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二维挟沙力公式.通过实测资料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良好,表明该公式可以较好地反映游荡型河道挟沙力沿河宽分布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游荡型河道阻力沿河宽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力沿河宽分布的变化是造成游荡型河道主流频繁摆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掌握其变化规律是研究游荡型河流演变规律的关键。通过对游荡型河道成因及河道演变特性进行分析,结合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19541958年的水沙资料,考虑暴涨暴落的洪水、散体颗粒泥沙组成的床面形态以及剧烈变化的地形条件对阻力分布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二维阻力公式。通过实测资料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良好,表明该公式可以较好的反映游荡型河道阻力沿河宽分布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分析蚂蚁河上游蜿蜒河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蚂蚁河上游蜿蜒河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不考虑电子的自旋、原子核质量等条件下,通过具体的分析,公式推导,求解薛定格方程,并作绝热近似,分高电子的横向、纵向运动,得到强磁场中H2的电子波函数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6.
用于纵向道路附着系数评估的简化轮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试验数据和Pacejka的魔术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含有3个参数的纵向道路附着系数计算模型,并给出了公式中各未知参量的计算算法。与目前应用的一些经验模型相比,该模型和魔术公式形式类似,并具有结构形式简单、需拟合参数少、计算量小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描述道路纵向附着系数随车轮滑移率及其他因素产生非线性变化的规律。通过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以及与魔术公式拟合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平原地区蜿蜒形河道的危害及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天然河道中,离散主要是由纵向流速在横断面分布的不均匀所引起,当河道中存在部分挺水植被时,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更加明显。为了研究部分挺水植被水流中的纵向离散,假设各变量在垂向是不变的,模拟一个由流向和横向组成的二维域,引入了基于拉格朗日观点的随机位移模型,该方法直接使用独立运动的离散颗粒来描绘物质的输移,不再需要求解随流扩散方程。随机位移模型主要根据水深平均流速和横向紊动扩散系数的横向分布来确定污染物的分布。其中,流速横向分布公式采用了基于剪切涡的简化经验公式,该公式的优点在于不用对二次流系数进行率定,且物理意义明确;另外,利用量纲关系及遗传算法给出了剪切涡外层宽度的显性经验公式,分析可得剪切涡外层宽度主要由水深和河床阻力决定,植被的直径和密度对于涡旋外层结构影响较小;根据以往实测资料,提出了横向紊动扩散系数的横向分布模型,揭示了横向紊动扩散系数在交界处远大于稳定区的动力特性。为了验证随机位移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在长直部分植被水槽进行了室内试验,流场中不同点的浓度过程线的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表明随机位移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部分挺水植被水流纵向离散,为生态河道污染物混合输移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弯曲型河道水流运动规律及阻力特性在水利工程许多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正弦派生曲线、梯形断面的连续弯曲型河道开展了物理模型试验,采用日本ACM2-RS型X-Y方向2轴电磁流速计对水流流速进行了测量,并对水流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弯顶水流纵向时均流速分布接近抛物线型,最大流速点位于上部水面以下,整体上大下小,而顺直过渡段水流纵向时均流速分布最大流速点位于底部,整体上小下大;弯道段纵向垂线平均流速横向分布沿程依次为自由涡、均匀流及强迫涡分布;弯顶中垂线水流横向环流随流量、水深的增大而增大,零流速点的相对水深值大致在0.4~0.6范围以内;弯曲型河道水流阻力系数随着过水断面平均水深、水力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过水断面宽深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沙波运动是冲积河流泥沙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沙波的消长对河道水流的阻力损失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沙波的运动规律对研究泥沙运动、河床演变和河道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水槽与天然河道实测顺行沙波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计算沙波波高及波速和推移质单宽输沙率的公式。  相似文献   

11.
文献[1]在Boussinesq的浅水波假定下,用各层内距交界面任意距离点Zia速度水平分量代替传统的各层垂向平均速度,建立了二层流体浅水波演化模型。本文将该模型应用于线性波的研究,分析了该模型所具有的色散特性。证明了参数ai皆取-0.393时,该方程组具有最佳的色散特性。  相似文献   

12.
A general theory of optical parametric generation that accounts for pump depletion, loss, phase mismatch, group-velocity mismatch among the pump, signal and idler pulses, and intrapulse group-velocity dispersion is proposed for coherent ultrashort pulses with arbitrary shapes and carrier chirps. The couple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numerically solved using a symmetric split-step beam-propagation method. The general solutions of these equations are obtained and the optical parametric generation process i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 factors, which remarkably affect the optical parame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durations of the pulses in phase-matched structure, are the group velocity mismatch and the intrapulse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相似文献   

13.
根据螺纹波导中模式间的耦合方程组及冷腔色散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2个模式的相互耦合机理。基于圆柱形波导中线性极化TE11模式存在极化简并的特性,将线极化TE11脉冲作为1个探针,采用粒子模拟软件对该腔体进行了3维冷腔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一致。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了混合模式的电场等位线分布图,结合色散方程数值计算分析了内开槽螺纹几何特性变化对波导色散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寻根法分析圆管导波频散特性效率偏低以及高温环境对频散特性影响的问题,基于Navier位移运动方程及材料参数的温度依赖关系,推导并建立考虑高温影响的圆管轴对称导波的频散特性方程组;运用谱方法快速高效地分析和获取导波频散特性,同时设计相应的算法流程及图形化分析程序;基于谱方法和寻根法开展常温及高温2种工况下的数值算例仿真与分析,并提出一种更易分析的“频散强度”模型.算例结果表明:2种分析方法获取的频散特性完全吻合,而谱方法分析时间明显小于传统寻根法.本研究可为高温圆管轴对称导波检测参数的优化选择及后续信号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电磁波在非均匀等离子体波导中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麦克斯韦方程和线性理论推导了电磁波在径向非均匀未磁化等离子体波导中传播的色散方程,对其传播特性进行了讨论,对等离子体在径向具有线性和二次抛物线分布的色散曲线进行了数值计算;发现了电磁波相对于均匀等离子体分布的一些变化规律:HE模式的电磁波截止频率降低,EH模式的电磁波截止频率升高。  相似文献   

16.
新型高阶Boussinesq水波方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Boussn iesq方程由于只引进两个参数对改善方程的色散关系、变浅作用性能的精度方面受到了一定限制.为进一步改善方程的色散关系以及变浅作用性能,通过引入变换速度代替该方程中的水深平均速度进行改进,新方程的色散关系与线性Stokes波色散关系式的Pade四阶展开式相同,同时方程的变浅作用系数在更大水深范围内与解析解接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权余法导出了适用于通用边界条件的热传导问题的边界积分方程,给出了按线性元分布的边界元离散矩阵方程,提出了处理多层复合域稳态热传导问题的边界元方法,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单模近似法在分析矩形栅慢波系统高频特性时的局限性,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在表示槽区内的场时,保留其高次项,表为一无限本征驻波之和的形式,利用场匹配法得到其色散特性,进而求得耦合阻抗。然后针对矩形栅慢波系统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分析了金属栅的几何尺寸对系统高频特性的影响,以作为器件设计的参考。设计出3cm、8mm波段的矩形栅高频结构模型,进行实验测量,得到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等离子体流体模型和线性场理论,分别导出了等离子体均匀填充和无限薄环形填充两种条件下,圆柱波导中电磁波传播的色散方程,并分别数值计算了其等离子体低频模式所满足的色散关系.研究发现,在无限薄环形等离子体填充条件下,低频等离子体模式与均匀填充情况有很大差别,不再有无穷多条低频模式的色散曲线,而且其截止频率也不再受到等离子体频率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行单桩沉降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的问题,基于虚土桩模型,提出一种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时层状地基中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土层处于弹性状态下,桩侧土采用双折线模型,桩端土采用虚土桩模型并考虑应力扩散效应,利用荷载传递法,推导出层状地基中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时的单桩沉降计算公式.进一步讨论了该方法中弹性极限位移、弹性抗剪切刚度系数、桩端土厚度和应力扩散角等参数对单桩沉降的影响.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对比了该方法计算的荷载-沉降曲线、由规范方法得到的荷载-沉降曲线和实测曲线,结果表明: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时单桩沉降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桩顶沉降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实际工程应用优于规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