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电容量漂移对RLC回路的稳定性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自然贮存的膜纸复合型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变化存在几个特征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电容量变化趋势,通过理论分析,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应用对比实验对所提出的解释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高压脉冲电容器贮存敏感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灰色优势分析模型的建模机理和具体算法。并使用该模型对高压脉冲电容器贮存实验中的环境因子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电容量和损耗角的影响较大,湿度对品质因数的影响较大;在电容器的诸多性能参数中,品质因数为贮存的最优特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灰色优势分析模型的建模机理和具体算法。并使用该模型对高压脉冲电容器贮存实验中的环境因子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电容量和损耗角的影响较大,湿度对品质因数的影响较大;在电容器的诸多性能参数中,品质因数为贮存的最优特征。  相似文献   

4.
应用GM(1,1)模型研究高压脉冲电容器的长期贮存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变化缓慢、实验数据较少等特点,使用GM(1,1)模型及残差修正GM(1,1)模型分别对其电容量的变化进行了预测,与实际测试值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使用基本GM(1,1)模型对该电容器的寿命进行了估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变化缓慢、实验数据较少等特点,使用GM(1,1)模型及残差修正GM(1,1)模型分别对其电容量的变化进行了预测,与实际测试值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使用基本GM(1,1)模型对该电容器的寿命进行了估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压脉冲电容器贮存寿命虚拟样本回归预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静 《高电压技术》2010,36(10):2542-2547
为了提高高压脉冲电容器贮存寿命的预测精度,根据其电容量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大并最终导致电容器失效的规律,提出了基于自助方法和回归分析原理的等概率区间虚拟样本回归预测法。对某型400nF复合介质电容器10个产品8个月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其贮存寿命服从正态分布,贮存可靠度要求为0.8时,有效贮存寿命为85个月。10个原始样本回归得到的贮存寿命置信区间宽度为27.192,而采用虚拟样本方法(样本数N=100)得到的可靠贮存寿命置信区间宽度为4.444。等概率区间虚拟样本回归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贮存寿命的预测精度,并且当虚拟样本数量增至1500时,贮存寿命的预测精度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正>1电容量的温度特性电容量随温度变化,变化本身由额定电压和电容器尺寸决定。在25℃到高温限,电容量增加一般不超过10%。对最低额定温度-40℃,低压电容器的电容量典型下降20%,对高压电容器的电容量下降到40%。大多数在-40C下降小于10%,在-55℃小于20%。EPCOS的不同额定电压,铝电解电容器电容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  相似文献   

8.
高压并联电容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所处的运行条件。高压并联电容器运行温度对其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依托高压并联电容器在线监测系统积累了电容量及壳体温度值数据,并分析了高压并联电容器在运行中电容量与壳体温度的关系,并特别指出:在采用参考电容量的相对变化来评定电容器状态时,应该考虑对实测电容量进行温度修正。  相似文献   

9.
对使用中的电力电容器进行绝缘诊断,掌握其绝缘恶化的程度,求出其推算出的残存的寿命当然是理想的;可惜要完全做到这样的诊断难处太多了。对于电力电容器各种绝缘性能的诊断方法和问题如下: 1 电容量象高压电容器那样的箔电极电容器由于使用中绝缘劣化,其电容量几乎不发生变化。不过,高压电容器内部是由多数元件串并联而成,在一部分元件绝缘损坏造成断路  相似文献   

10.
高压脉冲装置中储能电容器数量之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指出了高压脉冲装置中储能电容器数量选择的意义 ,根据正常工作状态下充电电容量和充电电压值导出电容器数量选择式 ,并引入了故障强度的概念。讨论了在一定故障强度 ,故障电容可修复及不可修复的两种情况 ,推导出一定连接方式下的电容器总数 ,为高压脉冲装置中储能电容器数量的选择提出客观判据并给出其相关曲线  相似文献   

11.
有机复合介质储能电容器直流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储能电容器的工作过程是在高压直流条件下进行较长时间充电,然后在很短的时间放电,从而在负载上形成高电压、大电流的脉冲。为了检测该电容器的性能,开发了一套在高压直流条件下进行储能电容器局部放电检测的装置,并给出了初步试验结果。为提高大电容测量系统的灵敏度,该装置采用并联RLC型电桥平衡回路来提取放电信号,该信号经窄带、增益稳定的放大单元后,再经过带通滤波器、数据采集,最后得到所需试验数据。试验表明,该系统可以获得不同缺陷电容器发生局部放电时放电幅值的时间分布谱图,这为直流局部放电的统计分析和模式识别、判断故障类型和介质老化程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电压型PWM AC/DC/AC变换中,直流侧储能滤波电容参数的选取是变换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目前直流侧电容选取存在一定的不精确性,分析了AC/DC/AC变换电路稳态时直流电容充放电的原理,对变换器交直流侧电压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电容纹波电压与三相供电电压偏差之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三相供电电压偏差选取直流侧电容参数的方法。分别对单相和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提供直流电源时直流侧电容C的合理选取给出了相应的分析和计算,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直流储能滤波电容参数确定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研制设计了脉冲电晕法脱硫脱硝重要组成部分的双脉冲电源 ,它由高压发生、控制、火花间隙开关 3部分组成 ,可产生 6 0kV的脉冲高压 ,改变电容器容量可改变脉冲宽度。该实验所选电机转速 4 0 0 0r/min ,容性负载 30pF ,脉宽 <2 0 0ns,上升沿 <5 0ns,频率调节范围 0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onfiguration of a pulse voltage generator,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klystron modulator for a large‐scale accelerator. The voltage generator consists of a conventional capacitor discharge type pulse voltage generator and series cascaded voltage compensators. By using the voltage compensators, higher voltage fluctuation of the bank capacitor is acceptable; therefore, its capacitance and the dimensions of the capacitors can be low.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voltage compensators and thyristors for DC voltage supply for the highly fluctuating capacitor voltage, and demonstrates this by a laboratory‐scale experimental setup.  相似文献   

15.
铝电解电容器是电力电子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也是最容易失效的电力电子元器件之一,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电力电子系统的稳定性。为了及时发现并更换存在问题的铝电解电容器,提出了一种基于铝电解电容器放电规律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和电容的监测方法。通过对铝电解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曲线实时采样,并结合其放电过程中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式,建立ESR和电容的计算模型。最后,设计一套可以监测铝电解电容器ESR值和电容值变化的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量铝电解电容器的ESR值和电容值,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爆炸磁流体发电机应用设计中储能高压脉冲电容器存在的一些缺点,提出了一种以超级电容器替代高压脉冲电容器作为储能器件建立强脉冲磁场的设计方案。在给出脉冲放电回路中超级电容器的等效电路模型、超级电容器模块的设计原则和储能系统管理方案后,对超级电容器模块振荡放电和非振荡放电两种类型进行了分析计算。超级电容器模块和高压脉冲电容器模块的放电电流仿真波形和模块参数的对比结果表明,在产生同样大的脉冲电流下,超级电容器模块放电持续时间更长,在体积和重量上有一定的优势,用于建立强脉冲磁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薄膜电容器具有的单体工作电压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研制了大容量薄膜电容器样机系统,经过对其静电容量、等效串联内阻和自放电等几个重要性能的试验研究,证明大容量薄膜电容器系统可以作为电动汽车快速吸收制动再生能量和大功率放电的辅助动力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